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2018/7/27 4
4、科学发展的背景:美国是受达尔文进 化论影响最深的国家,自20世纪3O年代 以来,美国社会学、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 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对新精神 分析学派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例 如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部落民族时发现, 不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子女抚养方 式的部落间,心理上有一定的差异。
7
第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
的重大影响。新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文化
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例如,霍妮 的“基本焦虑说”。后来的新精神分析 学家,完全承认社会变量对人格的影响, 很少应用“本能”这个概念,他们较多 地用个人生活史而很少用先天的力量来 解析人格的发展。
2018/7/27
8
第三,重视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
2018/7/27
10
第五,人性善观。弗洛依德把人性
归结为自私的、邪恶的,人完全受无意识 的私欲和攻击本能的支配。新精神分析学 派反对弗洛伊德的性恶论和悲观主义论调, 强调人的自尊和对自尊心的启发,人的本 性是善良的、有理性的,人有能力发展自 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并对未来持乐 观的态度,是一种性善论观点。
6
2018/7/27
二、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第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 合与调节功能。弗洛依德强调自我是
辅助本我的机能,在弗洛依德的体系中, 本我是中心。新精神分析学派则强调自 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具有自己的能 量来源、动机和目标,并且在不同的发 展进程中都有自己不同于本我的起源。
2018/7/27
2018/7/27
11
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 1937)生平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 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 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 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 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 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 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7/27
5
5、精神分析的内部分歧: 弗洛依德,既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又 是一位专权的领导人。他十分专制,决不 允许学生对他的学说提出异议,否则,轻 则痛责,重则驱逐门外、憎恨终生。为此, 他的一些得意门生如阿德勒、荣格、奥 托· 兰克等纷纷出走,各自创立了自己的 学派。 这又为霍妮、沙利文等人创建新 精神分析学派树立了榜样。
15
1914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 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在1922 年至1930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 个体心理学会议。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年他到长岛医学院 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1934年 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 旅行时病逝。终年67岁。
2018/7/27
2
2、哲学基础:以詹姆斯为首的实用主 义哲学在美国占统治地位。受实用主义的 影响,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长期以来 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机能主义心理学所强 调的心理现象对环境的适应作用的思想, 与新精神分析所强调的人格与文化相互作 用的精神是相容的。
2018/7/27
3
3、心理学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以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 者掀起了一场反本能的运动,为精神分 析派文化论的出现扫清了障碍。 在30年代,以阿尔波特为首的美国社会 心理学家摈弃了麦独孤的本能论,开始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并取得 了重要的成果。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研 究精神已成为当时的潮流。
的结合。弗洛依德只重视患者的自由报
告和过去经验的回忆,新精神分析学者 日益重视把这种统的分析方法与实验 心理学联系起来,并加以改进和发展, 增加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客观性与科 学性。
2018/7/27
9
第四,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 察与研究。弗洛伊德对儿童早期经验的
研究主要是以他的病人对童年经验的回 忆为依据。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大都采用 直接观察的方法,以直接研究童年时期 的发展过程。他们对生物的因素越来越 不关心,而主要通过从早期经验产生的 心理结构来说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018/7/27 12
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 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 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rachitis)而身体孱 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 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阿德勒 在家里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从小羡慕其兄长 英俊的相貌。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 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 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1、新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2、自我心理学 3、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4、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观点 5、霍妮的人格发展观点
2018/7/27 1
第一节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
一、 新精神分析的产生 1、社会历史因素: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人们紧张、焦虑、沮丧,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经济因素和社会动荡导致精神病的发 病率上升。人们普遍担心的不是性的问题, 而是失业、消费、食物、和房租的困扰, 这些已非泛性论所能解析了。
2018/7/27 13
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 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 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1902年因读了佛 氏「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曾追随弗洛伊 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 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 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
2018/7/27
14
与佛洛依德合作过十年,后来因「恋母情结」 学说上的意见与佛氏冲突,且对佛氏的泛性 论不能苟同,便於1911年离开佛氏. 阿德勒 创立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 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年改称个 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201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