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

加工余量过小,不能保证切除工件表面 的缺陷层,不能纠正上道工序的加工误差; 加工余量过大,成本将提高。
3. 加工阶段的划分
• 粗加工阶段 (Ra 6.4) • 半精加工阶段 (Ra 3.2) • 精加工阶段 (Ra 1.6~0.8) • 光整加工阶段(Ra 0.4~0.01)
4. 定位基准
确定零件上某一点、线、面的位置时所 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
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 装配基准。 在加工中,工件在机床上定位时所用的 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坯料开始加工时,各表面均未加工,故 第一道工序只能以坯料表面定位,这种基准 面称为粗基准;以后的工序中用已加工过的 表面定位,称为精基准。
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定位基准为精基准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 毛坯的选择
• 轴杆类零件的毛坯,大多为锻件。 • 盘套类零件的毛坯,根据受力情况及零件
形状,分别采用铸铁件、锻件或冲压件。 • 支座、箱体类零件的毛坯,多为铸铁件。
2. 加工余量
在毛坯加工成零件的过程中,在某加工 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 的加工总余量;各道工序中切除的那层金属, 称为该工序的工序余量。
5. 各பைடு நூலகம்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1)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
(2)内孔的加工方案
(3)平面的加工方案
6.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