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登岳阳楼名师推荐1
•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训练提升
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写景:
一“坼”一“浮”,把 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 乾坤日月浮。 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的自然风景?请你 置身诗境,说说自 己的感受。
气势磅礴 宏伟奇丽
表现了诗人济世的 博大胸襟。
品读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 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 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 一作:梁父) (1)首联在抒情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这是一首干谒诗,作者赠诗张九龄,借洞庭湖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寄托 自己想要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的期望,抒发自己想要出仕求官、在仕途 上施展个人抱负的政治热情。 2.(1)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2)心忧国事,感时伤乱,报国无门,无可 奈何。
君子登高必赋。——孔子(
)
《登鹳雀楼》《登高》《黄鹤楼》《望岳》
《与诸子登岘山》……有感而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八声甘 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不忍登高临 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登高临远、怀远怀人、怀古,生发哲思(《登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赏读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赏读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赏读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 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 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 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小结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 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 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 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 挫的杜诗本色。
•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 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学习目标
走近洞庭湖和岳阳楼
1.诗人登岳阳楼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尾联“无限悲”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1.诗人登临岳阳楼看到了由帘旌、夕阳、老木、沧波
等意象共同构成的静寂苍茫的洞庭暮秋图。
2.诗人登临岳阳楼,思念故乡与沦陷的中原,感伤自
己飘零辗转,表达了山河破碎后忧国伤时的满腔苦闷 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之情。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初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 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 长江,主楼三层,高20余米,全楼未用一根铁 钉和一道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素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 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 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 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 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 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赏析颔联: 吴楚东南坼,
巩固练习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
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
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 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一路向南逃亡,南奔襄汉, 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登临岳阳楼,作数诗述怀,本诗即其中之一。
飞来峰》)……
1.诗是最凝练的文学艺术,言简义丰且是古代 语言写就。 2.鉴赏诗歌需要专门的鉴赏素养,需要专业的 赏析办法、术语运用和语言组织。
古典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五看(题目、作者、正文、注释、问题设置内 容),综合判断,积累术语,加强鉴赏专业素养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内涵:忧国伤时,自伤身世, 欣赏美景 手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指
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 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 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 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杜甫诗歌特点概括(现实主义,诗史; 沉郁顿挫,诗圣;忧国忧民,君子人 格典型)
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 丘陵起伏,景色旖旎,一览令人心旷神怡,宠辱 皆忘。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 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如李白的“水天 一色,风月无边”、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 日夜浮”、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更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予观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潇湘八景”中的“平湖秋月” “原浦归帆” “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尽在洞庭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