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血压
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bang)
上述药材各3克,放在保温杯中,开水冲泡半小时后饮尽冲泡之水,杯内剩下的药材留在中午和晚上各再服用一次,次日重新更换药材。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
2、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
可用拇指按压对侧列缺穴,向上用力推压各120次,同时咽唾液,精神放松,稳定情绪。
头痛不适即刻缓解。
(陈文伯)
3、陈氏全蝎定痛散(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
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黄1克、全蝎30克
研末后用100—120目筛子筛出,头痛时用手指沾一点,鼻孔吸入。
(孕妇忌用,可致胎儿畸形)(陈文伯)
4、心绞痛急性发作无应急药品时,可反复用力按压内关穴,延着经络线至肘窝处,两侧交替,可明显缓解心绞痛。
(陈文伯)
5、花生衣具有补血、止血作用,可升高红、白血球及血小板,提高免疫力。
可水煮花生衣,饮水。
花生衣20个、黄芪10克、女贞子10克水煮后饮水,可增加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
(陈文伯)
6、分心木可以补肾气3—5克泡水,早晚喝。
(陈文伯)
7、陈氏五虎汤(治感冒)
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
生姜3—5片、茴香根3—5克。
水煎煮,饮水。
(陈文伯)
8、降逆止呕
柿蒂3—4个、陈皮4—5克
水煎服,如再加3滴姜汁,止吐效果更好。
(陈文伯)
9、鸡蛋壳(凤凰蜕)打成粉,香油加热至120—180度(冒烟)将鸡蛋壳粉加入20分钟,待凉后备用。
可治疗中耳炎,每次3滴即可。
(陈文伯)
10、鸡蛋壳内膜(凤凰衣)烘干,研碎,每天1克,有止咳收敛作用,治疗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持久咳嗽,冲水喝。
(陈文伯)
11、北沙参10—15克、梨几片,共同熬制,加蜂蜜,代茶饮,治疗肺热干咳。
12、降血糖
枸杞10—15克、地骨皮10—15克、麦冬10克、
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克
用没过药材的水煎煮,或放入保温杯中开水冲泡半小时后饮尽冲泡之水,杯内剩下的药材留在中午和晚上各再服用一次,次日重新更换药材。
脾虚者可加山药30克或白术30克或人参3克(人参不
能开水冲泡,可直接食用)(陈文伯)
13、糖尿病溃疡面的处理
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研成粉末,外涂溃疡面。
(陈文伯)
14、预防治疗痛风的方法
多饮水,每日排尿至少2000毫升。
陈皮15克、生黄芪10克、枳壳10克、秦皮10克,泡水喝,可促进尿酸的排出。
(补益活血茶)
15、治疗外伤、肾虚腰痛
土鳖虫散:将土鳖虫焙黄,以酥为度,研末,开水送服,每日一次,每次3个。
16、痰湿体质引起的多种病症(国家级名老中医:宗修英)
(1)、省头草10克、菖蒲10克、白芷12克,泡水代茶饮。
治疗痰湿体质高血压、脑梗塞引起头晕、头箍不适。
(2)、降脂、降压、明目、解油腻、便秘
生山楂10克、茺蔚子5克、红花3—5克、决明子3—5克,泡水或煮水喝。
(稀便者决明子可减量)
(3)、头油多、脱发
内治:茯苓研末,每天一汤匙。
外治:【1】侧柏叶(柏树叶)若干(一把),煮水洗头。
8—10天洗一次,也可1—2月洗一次,主要洗头皮。
【2】淘米水放置2—3天,略发酸,洗头。
(4)、健脾化痰、理气祛湿
桂枝6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
适合寒性湿症病人,如上火、便秘的病人可将桂枝去掉。
(5)、脾虚、痰湿咳嗽
急则治其标(急性期)橘红12克、炙麻黄4克、桔梗15克、前胡15克、益智仁12克、苏子10克。
缓则治其本(恢复期)党参10克、苍术10克、砂仁9克、紫河车12克、鸡内金15克。
17、镇痛外用药方
鼠妇虫5克、肉桂2克、元胡5克、没药3克、乳香3克、冰片1克,
研末、香油调成膏状,药用纱布包好做成膏药片,外敷患处。
涂擦患处也可以。
18、胆结石引起的疼痛
三金汤:金钱草15克、郁金10克、鸡内金15克、九香虫10克、芒硝3克,水煎服。
19、衰老的症状
肾虚:腰膝酸痛、视物昏花、健忘失眠,
脾虚: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倦怠乏力,
血瘀:唇甲青紫、面色晦暗、老年斑,
20、清宫龟龄酒
补肾:鹿茸、海马、淫羊藿、杜仲、补骨脂、熟地黄、生地黄、天冬、枸杞,
健脾:人参、山药、砂仁、丁香、甘草。
化瘀:当归、牛膝、制山甲。
21、固本春寿酒(国家药典委员会资深委员:高学敏)
人参30克、熟地黄30克、丹参50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30克、五味子10克、麦冬30克、山药30克、莲子肉30克、红枣30克、龙眼肉30克。
白酒4000毫升补肾:熟地黄、生地黄、枸杞子、麦冬、五味子
健脾:人参、山药、莲子肉、红枣、龙眼肉
化瘀:丹参
药与酒的多少按配方的比例增减(药材最好做成小片或小块,以便药物析出),
50度以上的白酒泡两周以上即可饮用。
每天2次,每次15—20毫升,饭后半小时饮用,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加入蜂蜜或冰糖。
储藏于阴凉避光处
适应人群:老年人,有肾虚、脾虚、失眠、健忘等症状的人。
22、强筋壮骨酒(高学敏)
骨碎补50克、补骨脂50克、杜仲50克、牛膝50克、
枸杞子50克、黑大豆50克、胡桃肉20枚、大枣20枚,白酒4升。
碎成小块,泡2周以上即可,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饭后半小时饮用。
适用于骨质疏松者,
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肝炎、脂肪肝、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3、二白散
白及粉2.5克、白鲜皮粉2.5克、一盒20克的氧化锌软膏、橄榄油适量,调成酸奶样稠度的膏剂。
适用于皮肤干燥、皲裂。
24、香柏波
将香附、侧柏叶颗粒剂各20克倒入200毫升洗发液中,充分摇晃5分钟以上,静置24小时后使用。
适用于头油大,脂溢性皮炎、脱发。
25、犀角地黄汤(湿热证)
水牛角30克、生地黄3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茵陈15克、茯苓20克,水煎服。
适用于染发过敏症(湿热证:红肿、水泡、丘疹、糜烂等)
26、治疗酒渣鼻
内服:枇杷清肺饮(枇杷叶12克、桑白皮12克、黄连
6克、黄柏6克)
外用:颠倒散(硫磺3克、大黄3克),打成粉,用凉水调匀涂患处。
轻者2—4小时后洗掉,重者8——12小时后洗掉。
27、调理脾的运化
炙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苡仁、法半夏、益母草、陈皮、柴胡、防风、制香附。
这些是基本药材,用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8、干眼症熏方
银花9克、紫草9克、蒲公英9克、菊花9克、薄荷5克,放入砂锅加水煮开后,去锅盖用白布盖于砂锅上,白布上剪一孔洞,由孔洞冒出的热蒸汽熏病眼,眼离布孔的距离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度(大约15厘米),每次熏蒸约10—15分钟)。
29、冬虫夏草预防肿瘤
冬虫夏草3克、灵芝3克、太子参3克、黄芪3克,
煮水代茶饮,体质弱者可每日服一剂,体质较好者可每周服2—3剂。
30、虫草治疗糖尿病
冬虫夏草3克、葛根5克、丹参5克、花粉5克、石斛5克,煮水代茶饮。
口服降糖药不能停,同时服用上述药液有协助降糖的作用。
31、茯苓养生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
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末,频频服之。
32、茯苓粥
茯苓25克、薏米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脾虚湿重所导致的疾病
腹泻腹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
33、天麻三七散
天麻粉5克、三七粉3克。
温水冲服,每天两次,胃肠不好的患者,宜饭后服。
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
34、天麻煮鸡蛋
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鲜天麻切片,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
隔日吃一次,用于治疗头痛目眩。
35、天麻止痛散(外用)
天麻20克、南星15克、草乌15克、川椒10克、细辛5克、鸡蛋清1个、白酒适量,搅拌均匀敷在患处。
外敷时间:自感局部发热即可,过敏体质者慎用。
温辛通络、止痛散寒,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疼痛。
36、使用天麻注意事项
1、用量控制在10—15克,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2、不宜久煎。
天麻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
37、川芎茶
川芎15—20克,茶叶5克
水煎,饭前热服。
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38、中药润肤液
白芨粉5克、杏仁露240毫升、珍珠粉1克、牛奶100毫升。
调和后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