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1966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解释(LL)

对1966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解释(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 1. 签订建造合同日期指未来的船东与造船厂签订造船合同的日期.有关签订建造合同日期的更详细情况,参 见 IACS 程序要求 PRNo.29。
LL7
机舱开口(第 17(1)、26(1)、27(9)和 27(10)条)
(1968)
(Rev.1 200206) 机舱棚无其他结构保护时,对勘划的干舷小于根据表 B 干舷的 A 型或 B 型船舶应要求双重 门。建议内门门槛高为 230 mm,相配合的外门门槛高为 600 mm。
对《1966 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解释 内容和现状
LL1 LL2 LL3 LL4 LL5 LL6
LL7 LL8
LL9 LL10 LL11
LL12 LL13 LL14 LL15
LL16
解释
参考条文
通过日期
适用范围
公约条文第 4(4) 1968 条
计算型深 第 3(6)条
1968
上层建筑 第 3(10)(b)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注:根据表 B 指根据第 27(9)或(10)条没有任何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IACS 成员社和预备成员社应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该 Rev.1 版本。
LL8 (1968)
干舷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上的各种开口(第 18(2)和 18(3)条)
1972
1972
是 1972
47
一般情况在 IMOA.320 决议生效以前,仍然有效。
勘 有 木 材 干 第 44 和 45 条 舷船舶的木
1972
1972
是 1972
48
材甲板货的
装载
管 子 的 最 小 第 19、20 和 22 1975
1978
是 1978
48
壁厚

Rev.1 1978
具 有 倾 斜 端 第 34、35 条和 38 1975
1987
MODU 规则 3.7.2.3 和 3.7.3.4 中的部分内容已扩展到包括其他船舶。
上 层 建 筑 的 第 35(3)条
1989
有效长度
具 有 倾 斜 龙 第 3(1)条 骨船舶的最
1993
小型深
趸 船 的 方 形 第 3(7)条 系数
1993
多体船的方 形系数
1996
机舱和应急 发电机舱通
81
200504
83
பைடு நூலகம்
200509
84
LL1
适用范围(公约条文第 4 条)
(1968) 即使增加的吃水仅为 l in 或 2 in,现有船舶亦应符合公约的全部要求,不应有丝毫放宽。
LL2
计算型深(第 3(6)条)
(1968) 露天干舷甲板上铺板厚度的修正量为 T(L-S)L 仅适用于在上层建筑之间完全有铺板的甲板, 否则修正量为 Tl/L,式中 l 为从一舷至另一舷的铺板区域的长度。仅木质铺板应考虑修正。
38
1972
38
LL17
LL18 LL19 LL20 LL21
LL22
LL23 LL24 LL25 LL26 LL27
LL28 LL29
LL30 LL31
解释
参考条文
通过日期
最 小 船 首 高 第 39(1)和 39(2) 1968


1996 Corr.
Corr.1 200606
主要针对“现有”船舶经改造为“新船”。
1972
提交 IMO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83 1972
1972 1983
1972 1972
IMO 认可 还没 有
提交给各 成员国 1972
页码 39
是 1972
42
是 1972
42
是 1972
43
是 1972
44
是 1972
44
是 1972
1972
孔在船内一
端的位置
排水设施
第 26(5) 、 27(7) 1972 和 36(1)(e)条
负 的 计 算 型 第 31(3)条
1972
深修正
后 升 高 甲 板 第 35(4)条 有效长度
1972
连 续 货 舱 口 第 36 条 作为凸形甲 板
1972 Rev.1 1983
小 于 标 准 高 第 36(4)条 度的凸形甲
1978
是 1978
52
提 供 稳 性 资 第 10(2)条
1978
1986
53

Rev.1 1984
后 升 高 甲 板 第 18(2)和 23 1979
1980
是 1980
59
上 开 口 的 保 条 和 统 一 解 释 Rev.1 1980

LL8
Rev.2 1997
LL47 LL48 LL49 LL50 LL51 LL52 LL53 LL54 LL55 LL56 LL57 LL58
1983

49
壁 的 上 层 建 (12)条
Rev.1 1983

Corr. 1996
船首高度 第 39 条
1976
1983

50
Rev.1 1983
Corr.1 200606
下 层 干 舷 甲 第 3(9)条
1977
1978
是 1978
51
板的结构
舱 口 盖 的 固 第 15(13)条 1977
1980
44
是 1972
44
是 1972
44

45
是 1972
45
是 1972
45
是 1972
46
是 1972
47
是 1972
47
LL32
LL33
LL34 LL35
LL36 LL37 LL38 LL39 LL40 LL41 LL42 LL43 LL44 LL45 LL46
解释
参考条文
通过日期
提 交 IMO 提交给各 页码
1972
板上的小于
标准高度的
舱口围板
对 上 层 建 筑 第 37 条 和凸形甲板
1972
的干舷减除
上 层 建 筑 上 第 38(5)和 38 1972
设 置 上 层 建 (12)条
Rev.1 1983
筑时的舷弧
计算
上 层 建 筑 超 第 38(7)和 38(12) 1972 高的舷弧修 条

舷 弧 多 余 , 第 38(15)条
LL6
设有衬垫和夹扣装置的风雨密钢质舱盖或其他相当材料舱盖所封闭的舱口
(1968)
(第 16 条和第 27(7)(c)条)
(Rev.1 199905)
(Rev.2 200407)
第 16 条: 对设有标准高度围板的舱口,当舱盖承受货物负荷即使是重货时,若负荷不超过 1.75t/ m2(在位置 1)①,无需要求额外加强(即超过载重线公约所要求的)。
干舷表
第 28 条
1968
证书格式 公约条文第 18 条 1972
变 截 面 的 舱 第 15(4)、15(5)、 1972
口 横 梁 和 舱 15(6)、15(7)和第 盖加强筋 16 条
低 于 最 高 载 第 21(2)条
1972
重线的装货
舷门或类似
开口
勘 划 木 材 干 第 22(1)条 舷时,排水
干 舷 甲 板 和 第 18(2)和 18(3) 1968 上层建筑甲 条
板上的各种
开口
删除
空气管
第 20 条
1968
泄 水 孔 、 进 第 22(1)条
1968
水孔和排水 孔
Rev.1 1990 Rev.2 1994
舷窗
第 23 条
1968
一般情况在 IMO A.320 生效以前,仍然有效。
排水舷口
空 气 管 关 闭 第 20 条 装置
1980
1980
是 1980
对 船 员 的 保 第 25(4)、26(2) 1982


和 27(7)条
Rev.4.1
199810
富裕干舷 第 2(5)条
1983

Rev.1 1986
通 风 筒 的 风 第 19(4)条
1983
1983

雨密关闭装

通海井的处 理
LL59
LL60
LL61
解释
参考条文
通过日期
提 交 IMO 提交给各
IMO
认可 成员国
防护栏杆
第 25(2)和 25 1979
(3)条
Rev.1 1980
1980
是 1980
Rev.2 200606
型 深 和 干 舷 第 3(5)(c)、3 1980
计算
(9)和 40(1) 1983 Rev.1

是 1980
第 18(2)条: 只有当甲板室的门孔是通至或通向引向下层的升降口时,才需要装设符合第 l2 条的门。或 者,如甲板室内的梯道由适当结构的升降口所围蔽,而该升降口设有符合第 12 条的门,则 外部的门不需风雨密。 在上层建筑甲板上或在干舷甲板上的甲板室顶部存在通往干舷甲板以下处所或封闭的上层 建筑内部处所的开口,且此开口由甲板室保护时,则只须对安装在直接通至开敞梯口处所的 舷窗,才设置符合第 23 条的舷窗盖。对在第二层舱室的舷窗如玻璃破碎后将会漏入的少量 水,则认为该舱室已提供了足够的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