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导学案

第3课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注意自学过中要边预习,边用红笔勾画出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

2.自学完成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题目。

3、课堂上要凝神聚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背景(必要性):
2、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内容。

3、说出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结果如何?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4、请你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组内达成共识)
1、想一想,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

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4分)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

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
【体系构建,学有所思】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
.
【当堂检测】(独立完成)
选择题
1.面带喜悦的农民,肩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桂元分到11亩地。

”说明当时实行的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2.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3.“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4.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5.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6.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课后拓展】
进行课外调查,例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附:民主革命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民主革命不同历史时期其实主要是指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即1950年以前的历史时期,1950年以后的土改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即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⑴.政策: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31年制定土地革命的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⑵.原因:
①.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必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⑶.作用:
①.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②.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⑴.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⑵.原因: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⑶.作用: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解放战争时期:
⑴.政策:1947年中共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⑵.原因:
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②.为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⑶.作用:
土地改革的进行,废除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3课土地改革答案
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1)农村。

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答案开放,只是切合题意即可。

如:土改时,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等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提示:可以谈土改原因或土改的影响等。

当堂检测1——6BBCAD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