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红灯笼高高挂》读后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读后感

四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由苏童《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一个清末民国初深家大院里的一个可悲的故事。

点灯锤脚,成了故事的一个线索。

点灯,灭灯,封灯,深家大院里的女人就这样盼着等着地过一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封建家庭。

在大封建大院里,一个下人病了,被送进医院里,“别让别人觉得我们不管下人的死活”,而三太太因为通奸而被活活害死。

而大院里,对你微笑的人却是一直想害你的人,而一开始跟你闹的人,其实只是比较没有城府的人。

影片运用很多中国古典元素:大红灯笼、戏剧、旗袍……大片的红灯笼,还有响彻安静大院的戏剧。

画面简洁大方,很有美术感。

无疑剧中的人物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导演在每个角色的刻画上可以说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

围绕着“斗”,四个女人体现了各自迥异的性格。

大太太摆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她信佛,这当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奈之举,她对这个大院的一切都看得很透,所以不再挣扎,她虽然年老色衰,不再受到老爷的宠爱,但是她知道她拥有两张王牌,一张就是她大太太的身份,虽然这个身份没有多大实质性作用;另外一个就是她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可能今后就是这个家族的继承人。

所以跟几位姨太太的明争暗斗,她一直以坐山观斗的心态。

她的儿子是她最大的王牌,所以当一开始四太太跟她儿子在楼上见面的时候她马上就把她的儿子叫了下来,这是她在电影中唯一一次大声地说话,她知道在这个儿子身上不能一点闪失。

二太太卓云相貌慈祥,对人温柔热情,就像年轻的颂莲涉世未深被她的假象所迷惑那样,我一开始也被她的外表所蒙蔽了。

原来她才是是争宠斗争中最厉害的刽子手,同时也是封建社会杀人的工具。

为了得到老爷的宠爱,稳固自己的地位,她不仅害了颂莲,而且害了梅珊,还害了没有权势的侍女雁儿。

但是她的表面上的胜利,并没有让她得到最后的安全感,五太太的到来,也许又会引发新一轮的争宠斗争。

五太太稚嫩的脸,预示着她以后的命运,她注定不是卓云的对手。

由此,我们不禁感到颤栗与难过。

女人们争来争去,最终都下场凄惨,受害的都是女性,“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三太太梅珊本性并不坏,甚至在我看来她才是大院中唯一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她敢爱敢恨,因为不想要老爷在四太太那儿,所以假装生病把老爷骗过来,当这种方法已经不奏效的时候又会大清早地起来,到屋顶唱歌吵醒四太太和老爷,这种手段虽然不仁道,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她的可爱,也是我喜欢她的一点。

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己所爱,但
是在那个时代,个人是无法打破这种制度的,所以她的结局便是和上一代一样。

众仆人抬着梅珊走向死人屋的镜头,动作紧急,但是过程长而慢,有难达目的地之感。

而梅珊一路挣扎着,说明了反抗的无力与失败后的无奈。

四太太颂莲是女大学生,在她身上有着叛逆与反抗的性格。

颂莲的疯其实也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反叛,在梅珊死后,整个大院里只有颂莲一个人敢喊出“杀人啦”这三个字,而其他的太太与奴仆们则都是麻木与冷酷的,只可惜颂莲的反叛和好胜性格,终使她败在二太太卓云手里,并且在无形中也成了“杀人”的工具。

所以说,在旧中国封建环境里,人们不由自主的具有了两种身份:杀人者与被杀者。

由于颂莲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导致了她的言行,与整个大院不协调,影片表现了野蛮对文明的蚕食,封闭环境对人性的恶化,厄运对健康灵魂的蚀化。

只闻声不见人的老爷也是人物设置上的一个亮点:一方面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要着重表现的个人的命运上,同时又暗示,操纵他们命运的是个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

他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大院里每个人的生死。

他操纵了大院里女人们的“争宠”斗争,在背后,用一只无形的手扼杀了大院里每个有个性又年轻的女性。

每天傍晚各院的太太们就要站在门口等候老爷的挑选,一个老汉像戏子,双手提着灯笼,迈着碎步走来。

灯笼放在哪院的门口,哪院就能得到老爷的宠幸。

这一切是那么的可笑与荒唐,但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场不带血腥的屠杀。

因为这些点灯,灭灯的所谓“规矩”,使得陈家大院里的女人们展开了一场为“争灯”而战的斗争,结局可想而知,不过都成了封建父权制下的屈死鬼。

陈老爷是个很虚伪的人,这其实是由于他内心的恐慌与不自信。

他想通过年轻的女人再次激发自己的生命力,但是毕竟他已经老了。

他害怕别人背叛他,比如他烧了颂莲的笛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断了颂莲的其他念想。

又吊死了原本很宠幸的女人梅珊,因为他觉得梅珊让自己脸上无光,这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

陈老爷成为封建宗族家长的代表和缩影,这一力量又是无形的,导演不需要把镜头对向他,却已经显示出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威严。

《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表现出父权制度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命运,而且表现了封建父权制度必然崩溃的宿命。

我们从死人屋里得知上一辈女眷的故事,由此也可以知道反叛的意识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而梅珊又直接的继承了这一信念,封建父权制度残害了具有反叛意识的年轻女性,但是毕竟反叛的种子已经生长起来。

高墙大瓦的庭院虽然还屹立不倒,但是院里女人们自由意识的觉醒已经在暗示着封建父权制度的必然崩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