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大体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父亲的意外去世使本在大学读书的颂莲,被财迷的继母嫁给陈老爷做第四房太太。
读了半年大学的颂莲梳着两条黑油油的长辫,一身学生装束的青年女子,嫁到一个由许多宅院相连的形同古堡式的大院——陈家大宅。
陈家有四位太太分别住在四个院落,每当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哪位太太的宅院,那么当晚陈老爷便住在那个院子。
四位太太都想得到老爷的宠幸,于是,这陈宅里就发生了许多争风吃醋、是是非非的故事。
颂莲新来乍到便被前几位太太挤兑的叫苦不迭。
涉世不深的她想用假怀孕来博得老爷的宠幸,不想此事被幻想做陈家太太的丫环雁儿识破,告诉了二太太。
当陈老爷得知颂莲并没怀孕时,下令封灯。
三太太与陈府医生高先生偷情,被二太太告发,在楼台上的小屋里被害身亡。
失去宠幸的颂莲终于明白了“在这个院里人算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唯独就是不像个人”。
颂莲疯了,她在陈家大大小小的算计下疯了。
她难堪封建的礼教等待她的将是漆黑的一生,那个时代女人的一生。
结局处,陈府大院又娶进第五位太太,颂莲则目光呆滞地在院里来来回回的走着……
片中刻画的人物给我的印象极深,每人都极具代表性,巧妙的刻画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人物关系和尊卑等级。
影片一开场,颂莲对着继母说决定嫁到陈家当小老婆。
从未露过面的继母,在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
颂莲的继母为了钱财而不惜
让女儿去当小老婆。
也正是因为嫁人而断送了颂莲的所有青春、梦想和爱情。
所以说,颂莲的继母是一个典型的、恶毒的封建家长。
她的一个决定,影响了颂莲一生的命运,也在无形中扼杀了颂莲的幸福。
陈老爷虽在戏中多次出现,但是却从没有正面拍过脸,不知道他的长相。
但他才是主导全宅人物的命运。
老爷是个虚伪的人,娶颂莲这个女大学生,为了生新鲜感,说出也也不是颜面,所以他是不会去雁儿一个下人的。
老爷经常在外做生意,不管家里的琐碎事,每天傍晚各院的太太们就要站在门口等候老爷的挑选,一个老汉像戏子,双手提着灯笼,迈着碎步走来表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以及他并不总重他的太太们。
灯笼放在哪院的门口,哪院就能得到老爷的宠幸。
这一切是那么的可笑与荒唐,但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场不带血腥的屠杀。
他对每房妻子也并没有爱,他只是想通过各房太太们来完成繁衍后代,继承香火的任务,他对“怀孕”了的颂莲的优待就证明了这一点。
大太太是一个年纪很大的女人,颂莲去见她时,她手拿佛珠,表面上显得很慈祥,得知颂莲才十九岁,她连称:“罪过,罪过。
”可见她对颂莲时充满同情的。
他明白老爷总是这样不停的取年轻女子是不对的,但是她也没有办法阻止,因为他深受封建的影响,对丈夫是绝对服从。
眼看自己年老色衰,已经没有能力和别的女人争宠了,再者,她已经为陈家生下一子,她的地位已经稳固,所以也没有必要再争什么。
但是她还是孤独的,儿子在外做生意,很忙,不能常陪伴她。
而老爷则是三妻四妾的,早已忘了她的存在。
在封闭如深井的大院里。
除了老爷和下人,她接触别的男人的机会很少,再加上她是正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很大,她是绝对不会干出背叛老爷的事情的。
所以她只能把自己的灵魂托付于宗教,靠念佛来找到心灵的寄托与安慰。
二太太卓云是一个狠角色,表面上平易近人,内心险恶的女人。
大概是因为没有为陈家生下男孩,地位不够稳固。
当她被颂莲剪耳朵时,他对陈老爷说是因为颂莲恨她,而在颂莲面前却假好人,让她不要放在心上。
她利用雁儿,帮他对付颂莲也揭发了颂莲的假怀孕,在三太太的菜里放堕胎药和“捉奸”事件,种种都表现了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
为了得到老爷的宠爱,稳固自己的地位,她不仅害了颂莲,而且害了梅珊,还害了没有权势的侍女雁儿。
她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社会被迫下形成的典型女人的形象。
虽然,她表面上得到了胜利,但是他内心还是孤独的,五太太的到来必定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争宠事件。
女人们争来争去,最终都下场凄惨,受害的都是女性。
而封建父权制下的陈老爷,依然可以自在的迎娶下一个新娘。
三太太梅珊是戏子,不服从封建社会的人物。
她本性不坏,敢爱敢恨,就像陈老爷说的:“开心就唱,不开心就哭!”她活的很自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就算冒着被吊死的风险也要和高医生在一起,说明他骨子里是叛逆的。
可惜,剧中唯一一个敢于对抗封建力量的人最终被卓云害死。
众仆人抬着梅珊走向死人屋的镜头,动作紧急,但是过程长而慢,有难达目的地之感。
而梅珊一路挣扎着,说明了反抗的无力与失败后的无奈。
颂莲时一个有学问大女大学生,在继母多次的劝说下,嫁到陈家。
当她穿着一身学生装,青涩.稚嫩,与大宅的风格实在不相符,其实也是抵抗封建的。
当花轿去接她时,她却自己走来,敢于给陈老爷脸色看,不在乎老爷的宠爱。
只可惜颂莲的反叛和好胜性格,使她终究被同化,步入了争宠的行列。
当颂莲知道了卓云是一个奸诈的女人时,也发现其实梅珊和自己有很多相同之处。
她将侍女雁儿偷偷点灯笼的事说了出来,导致雁儿受冻而死。
当雁儿晕倒被抬走的时候,他在门口望着,心里很愧疚。
她对先大少爷飞浦的笛声所吸引,喝醉的时候想对表明心意时,飞浦去转身离去。
还有她酒后说出了三太太梅珊与高医生之间的暧昧关系,加速了梅珊被杀的进程,最终成了封建势力的帮凶。
同时她也因为目睹了梅珊被杀的过程受刺激而变疯,害了自己。
颂莲的疯其实也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反叛,在梅珊死后,整个大院里只有颂莲一个人敢喊出“杀人啦”这三个字,而其他的太太与奴仆们则都是麻木与冷酷的。
雁儿可以说是影片中最惨的一个角色了,每天做着当四太太的梦,直到颂莲的到来,但是她并没有从梦中醒来。
雁儿对颂莲可谓是羡慕,嫉妒,恨,以至于帮助卓云。
在自己房间里点满了灯笼无不表现出了贪婪的欲望,却又被颂莲揭发,最终又不肯服输,最后因病再加上内心的不服,始终咽不下这口气,就这么死了。
以至于到死,她还是认为是颂莲强了她的位置,不相信是老爷在玩弄她。
片中场景是令人寒颤的深宅大院。
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惨白色,圈住了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故事情感显得格外紧张。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俯拍,
所形成的画面就像棺材一样,没有人气,很压抑。
就算挂满了红灯笼也丝毫没有什么喜庆的感觉,反而显得阴森,充满血腥。
影片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色,火红的大灯笼本是节日的象征,但在女人眼里却是显得那么的刺眼。
我认为,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除了鲜明的颜色以外,声音方面绝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一会儿是紧密急促的京剧锣鼓点,一会儿又是“西皮”腔被拖长了的女声伴唱。
剧出身的二太太的几段唱腔在影片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了故事结尾,突地又放起她的清唱,飘渺的歌声带有一些恐怖的味道,这种恐怖作用既来自于她死后的鬼魂,又是暗示旧社会黑暗势力的恐怖。
《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进行了批判。
影片具有很强的象征和寓意,在那个时代表现了人们的某种心情。
对于过去的封建势力灭杀人性和生命的行为,都被他放到了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
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
而大红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
影片末颂莲迷茫的眼神、幽深封闭的灰色大宅院、鲜艳夺目的大红灯笼在人的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