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BPPV
Roll test(头高于床面300 )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

管结石症-向地性眼震 向患侧转头时眼震强于向健侧 嵴帽结石症-背地性眼震 向健侧转头时眼震强于向患侧Βιβλιοθήκη 复位方法Casani法
适应症:
嵴帽结石症
手法复位注意事项
说明(诱发眩晕) 间隔(10余秒) 重复(观察坐起后眼震) 后续(避免诱发体位) 禁忌(不能除外小脑出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流行病学

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 人群中发病率:10.7~64/10万 BPPV占眩晕患者的20~50%不等 美国七十岁以上老人有50%的患者至少 发生过一次bppv
流行病学

Oghalai在其诊所中,随即选择一些以 非眩晕主诉就诊的老年患者做体位诱发 实验,发现9%的患者存在BPPV
迷路



骨迷路 膜迷路 两者之间的空隙为外淋巴间隙,充满外淋 巴液,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


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位于 前 庭 后 上 方 , 约 成 2/3 环形骨管,依其在空间 的位置称: 外(水平) 上(或称前)(垂直) 后(垂直)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 每一半规管一端膨大成 壶腹。三个半规管由5 个孔与前庭相通。
常见的眩晕疾患
梅尼埃病(Mé re’s disease) niè
BPPV 1. 无 耳 聋 、 耳鸣 2. 特 定 体 位 症状明显 3. 体 位 治 疗 可缓解 4. 眩 晕 发 作 时间短
常见的眩晕疾患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 1. 以 高 频 下 降为主,无 听力波动 2. 眩 晕 减 轻 或消失后不 再复发 3. 服 用 利 尿 药无效
膜迷路

膜质管腔系统,自成一密闭系统,称 内淋巴系统。
膜迷路分为:
椭园囊 球囊 半规管 耳蜗
病因
症状

起床,躺下以及翻身的时候出现 眩晕 眩晕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 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休息数分钟 即可消失,重者无法起床


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纵束与动眼神经核 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 病理性刺激时常出现眼球震颤,这种眼 震(前庭性眼球震颤)的特点为眼球有 一慢相与一快相交替的有规律的来回颤 动。
脑血管疾病性眩晕
● 颈性眩晕:颈椎病变压 迫 → 椎-基动脉供血不 足,尚有头颈痛,头位 明确,颈运动 → 直立不 稳或倾倒
椎动脉压迫试验
后半规管BPPV
后半规管BPPV眼震
•后半规管:向地性 眼震(眼球上极) •右侧后半规管:逆 时针眼震 •左侧后半规管:顺 时针眼震
手法复位(Epley改良法)
位置试验
临床意义


(1)位置性眼震存在是前庭 系或累及前庭系的器质性疾病 的客观表现; (2)一些前庭疾病从自发性 眼震转变为位置性眼震,表明 病情趋于缓解。
诊断
●位置性眩晕:旋转、浮沉、移动(上下、左右)
●位置性眼震:▲慢相与内淋巴流动方向一致
常见的眩晕疾患
前庭神经元炎
病 因 病毒感染 病 理 感觉上皮 变薄,细 胞界限不 清,神经 纤维↓, 神经节细 胞↓ 诊断依据 多患有上炎或感冒, 突发眩晕,多在 1~2周减轻,3~4周 缓解,自发眼震, 患侧偏指,温度试 验:半规管瘫,血 清病毒抗体有时 (+)


慢相是迷路受刺激所产生,它与半规管 内的内淋巴流动方向一致;快相则为皮 质下中枢向相反方向调节眼球运动的现 象。 因快相容易观察,通常即以此代表眼震 的方向,它与内淋巴流动的方向相反。
自发性眼震

前庭系统性眩晕常伴有眼震,非系统性 眩晕一般均无自发性眼震。前庭周围性 病变及前庭中枢性病变时所出现的自发 性眼震鉴别大致如下:
周围性
2~10S
中枢性
无 30S以内 持续1min以上 重复试验,眼震消失 眼震不消失 仅见于一种头位 见于多种头位 固定向一侧 方向随头位改变 常伴 无或轻度 85~90% 10~15%
位置性眼震:位置试验


眩晕病人尤其是位置性眩晕病人,作位 置试验有一定价值。 检查方法:(检查床端坐—左/右侧偏 转450—迅速躺下仰卧头悬于床边,低 于床面300—观察15~20S—恢复坐位观 察15~20S)。
常见的眩晕疾患
药物中毒
病 因 耳毒性药 物
氨基糖甙类抗 生素(庆大、卡 那、链霉素)
病 理 损 害 感 觉细胞
诊断依据 用耳毒性药期间, 或停药后眩晕, 多呈漂浮感,平 衡失调,耳鸣, 听力↓,温度试 验:双侧前庭功 能↓
奎宁
常见的眩晕疾患
梅尼埃病(Mé re’s disease) niè
病 因 炎症、外伤、 内淋巴囊纤 维变性、自 身免疫反应、 糖蛋白产物 过多 病 理 迷路积水、 膜破裂→内 外淋巴混合、 前庭感觉细 胞过度刺激、 钾离子麻痹 诊断依据 反复发作、持 续数小时、头 活动加重、波 动性听力↓、 耳鸣,听力检 查:感音性↓、 重 振 (+)、 耳蜗电位↑、 半规管动能↓、 无神经系症状 和体征
脑血管疾病性眩晕
● 迷路卒中:内听动脉 痉挛或血栓 → 突然严 重眩晕,数日至数周, 耳蜗支受损 → 耳鸣、 听力↓
迷路供血



来自迷路动 脉,又称内 听动脉 多来自椎基 底动脉之小 脑前下动脉, 也可来自小 脑后下动脉 或椎动脉
血管:─ 内听动脉:耳蜗支、前庭支 静脉入岩上、下窦及横突

眼震方向不一,可为水平、旋转、垂直、斜向、 频率慢; 持续时间较长,不一定伴有明显眩晕,眩晕与 眼震程度不一致; 躯体倾倒与眼震方向无肯定关系; 多无听力障碍; 病变多数累及脑干(桥脑、延髓)或小脑,天 幕上病变直接引起眼震者罕见。
前庭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眼震的鉴别
眼震 潜伏期 持续时间 疲劳性 位置 方向 眩晕 构成比

该动脉进入内听道后分为前庭前动脉 和耳蜗总动脉 前庭前动脉供血于前、外半规管及两个 囊斑上部,其供血不足只引起前庭症状。
脑血管疾病性眩晕
●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 动脉硬化、狭窄→突发眩晕(时间较短),反 复发作 ▲ 头颈转动诱发 ▲ 颈椎病变压迫严重者称颈性眩晕 ▲ 部分有视矇、复视、构音不清、轻锥体束征等 ▲ TCD、颈椎X片或CT等异常发现
(1)前庭周围性



眼震常为一种方向,多为水平性; 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W; 多呈突发性;频率快,伴有明显眩晕且与眼震 程度一致,闭目后症状并不减轻,眼震为节律 性,躯体常向眼震的慢相侧倾倒; 常伴有听力减退, 见于梅尼埃病,迷路炎,急性前庭神经损伤等。
(2)前庭中枢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