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问题
例: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 确的是( D )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4)、在比例尺不同,等 高距也不同的情况下,对 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
比值越大,坡度越大;比值越小,坡度越小。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能“通视”的两点之间是不 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间 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 线的高度值。但仅看两地的高差 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 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 凸坡也不能通视。
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图所示:
在凸坡的A点上 不能观测到B点, 因视线会被凸 坡阻挡。如图: 而在凹坡上的 A´点则能观测 到B´点。如图:
280
A
B
C
D
比例尺相同,疏密间隔相同, 等高距越大,坡越陡。
(3)、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例:下例两幅图的比例尺相同,比较A、 B两地坡度大小。
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即H不同,在相同的 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H/L值越大,即坡度越 陡。结论3: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比例尺 相同,等高距越大,则坡度越陡。所以图中坡 度 A> B。
小资料
在战术利用上,对进攻方来说,利用凸形坡下所 形成的视线(或射击)死角便于隐蔽自己;而对于 据守方来说,利用均匀坡面或凹形坡面所造成的较广 阔的视觉空间,比较便于观察敌情。
南岭山水制作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 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视问题
山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友情提示:“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 只适用 于同一幅图中 。
坡度大小的判读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
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h
∠1 ∠2 ∠3
tg∠ = h D
D1 D2
D3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的情 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则 H/L比值越大,坡度越陡。结论2:不同等高 线地形图中,若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200 220 200
D
。
200 260 200
240
地图与等高线专题复习
高考目标要求: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深)线的主要特点。 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地形剖面 图的绘制。 4、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世界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第二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上 的有关坡度问题
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
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 B 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
A B C D
0
2千米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2)、根据比例尺判断 例:下面四幅图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 判断a、b、c、d四点坡度大小。
判断坡面类型
坡面-----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表 面 (斜坡或山坡)。 一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均匀坡面:坡面倾斜基本一致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大致相等,疏 密一致 ②凸形坡面:坡面倾斜,上缓下 陡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大下小, 南岭山水制作 上稀下密
3)判断坡面类型
③凹形坡面:坡面倾斜,上陡下 缓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大, 上密下稀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 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 确的是( c )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 路③容易· B.沿线路 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 路②难D.沿线路③和 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高
低
高
低
通视情况: 凸坡:从 山顶看不 到山麓; 凹坡:从 山顶可以 看到山麓
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 坡度问题
思考:什么是坡度?影 响坡度的因素有那些?
坡度: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地面的 倾斜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
H 坡度角 L
垂直相对高度 tan坡度角= 水平距离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 果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 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 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 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 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 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
1、判断坡度陡缓
(即在同一幅图上)
疏缓密陡
坡度与等高 距成正相关
比例尺大
比 例 尺 小
坡度与比例 尺成正相关
(4)、在比例尺不同,等高距也 不同,疏密程也不同的情况下, 对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
比值越大,坡度越大;比值越小,坡度越小。
判断坡面类型
判断坡面类型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 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 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而凸 坡则下密上疏。如图:
例:判断图中A、B两处的坡度大小。
同一幅图中,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在相同的 相对高度下,图上距离越近,α越大坡度越陡。 结论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 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平缓。所以图中坡度A>B。
(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的关系
等高线稀疏 — 坡度 — 坡度 缓 等高线密集 陡
A、坡度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