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校本选修课程
《乒乓球》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乒乓球》
教材名称:无
课程类型:兴趣爱好类课程
授课课时: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主讲教师:於露亮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二:课程说明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乒乓作为我国的“国球”,是一项全民喜好的运动,具有娱乐性、竞技性、易普及、低危险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学生。
一个小小的乒乓,除了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外,还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杭州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呼唤我校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学校从自身优势出发,以乒乓活动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改革,并确定乒乓球为学校特色项目,
(二)、课程性质
选修课乒乓球运动同学们激发兴趣爱好、通过采取集体行动,运动项目具有极强的自主性、选择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体育技能的拓展延伸,是学生健身运动的主阵地。
通过课余运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有利于群体、合作等集体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理念
(一)了解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史,明确这项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习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1.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3.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三)在活动中充分形成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渗透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执著与热爱,培养健康的人性观。
(四)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过程中培养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三:课程目标
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作为一项全身运动,乒乓球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一、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
二、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
选择该项课题研究符合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其次,由于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和娱乐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
(1)科学开发和实施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
(2)编写一本具有本校特色的《乒乓球》校本教材。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等能力。
(4)通过研究编写校本课程,促进体育传统项目的特色的发展,使学校的传统项目发扬光大。
(5)通过课题研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与发展目标共安排18节课,内容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1)乒乒球运动概述及乒乓球运动简史
(2)乒乓球运动技术特点及身体锻炼价值
(3)乒乓球简单裁判法及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2、基本技术部分
(1)乒乓球站位姿势、握拍法、步法
(2)发球技术:正(反)手发平击球、正(反)手发上(下)旋球、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3)接发球技术:接平击球技术、接下旋球技术
(4)推挡技术:平推、快推(介绍加力推、推侧旋球)
(5)攻球技术:正手近台快攻、正手远台攻球(介绍快点、滑拍)
(6)搓球技术:正(反)手快、慢搓(介绍搓转与不转球)
3、基本战术部分
(1)发球抢攻战术
(2)左推右攻战术
(3)对攻战术
4、身体素质部分
(1)一般身体素质:托球接力跑。
(2)专项身体素质:步伐移动,折返跑、灵敏。
5、实战考核。
五:实施建议
本课程实施集体授课,分小组练习为主。
教学设计主要环节:开始部分以理论开始,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分小组练习。
教师巡视检验学生活动:学习→实践→巩固→提高。
场地:乒乓球房。
班级规模:不超过30人。
六: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方法。
过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实战对抗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