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历史(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人教版总复习历史(中国近代史)
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洋务运动到 民族工业
清末
萌芽
主要成因
洋务运动的促 进作用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
“一战”期 间
“黄金时代”战争,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一战”后 到解放前夕
萎缩不振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 卷土重来
标志性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1840---1842)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五四运动 4、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192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5、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1937.7.7七七事变 6、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 1946.6蒋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7、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1936.10三军会宁会师 8、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9、解放战争结束的标志: 1949.4.23南京解放 10、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840.6英军封锁珠江口
7、第一个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1922 中共二大
8、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第一支红军:
1928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0、中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8.1南昌起义
1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1937平型关大捷
12、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 1945 抗日战争的胜利 次完全胜利
8、陈独秀: 新文化、五四运动、一大
9、毛泽东:一大、秋收、红军、遵义、七大、转战陕北、
10、周恩来: 黄埔军校、南昌、遵义、西安、重庆、转战陕北
11、彭德怀 百团大战 转战陕北
12、张謇
实业救国 第一个博物馆
人
1、詹天佑
京张铁路 (自行设计铁路干线)
2、侯德榜: 《制碱》 侯氏制碱法
3、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统治腐败。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1、晚清的状元实业家: 张謇(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2、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出现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民族工业主要分布的行业:轻工业 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忙于战争,放松了侵略 6、上海最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1872 7、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 8、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较大的时期:辛亥革命后 9、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10、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8、三次事变: 九一八 七七 八一三
9、三次会师: 井冈山 吴起镇 会宁
10、三次思解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1、两次农民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事
1、长征
1934.10 1935.1 1935.10 1936.10
2、解放战争 1946.6中原解放区 1947.6挺进大别山 1949.4
主要任务 领导人
反清 洪秀全
最终结果 失败
主要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4、比较重要的三个条约
赔款
特点
重要的内容 影响
《南》 2100
1842 万元
中国近代第 一个不平等
协定关税 (本质)
开始 沦为
《马》
1895
2亿 两
《辛》
4.5 1901 亿
列前最早在 中国设工厂
赔款最多 无割地
开设工厂 大大 加深
禁止人民 完全
反帝
沦为
七绝 杨昌浚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公柳)
邓世昌
此
有
日
公
漫
足
挥
壮
天
海
下
军
泪
威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直冲敌舰
历 史 漫 画
落后就要挨打 (封建制度的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7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
时间 19世纪 1898 1911 1915
学习 主题
技术
制度 制度 思文
自救 性质
救国方式
改良
革命 思解
代表 人物
康梁 孙文 陈李
作用
近代化
思想启蒙
结束帝制 民主共和
动摇了儒 家思想
练一练 选择连线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安庆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抗日战争
2、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1894--1895
1937--1945
背景
明治维新完成
1929-33大危机
大屠杀 抗日英雄
旅顺 邓世昌
最终结果 《马关条约》
主要原因 封建制度 清统治者
3、农民阶级的两次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51--1864
1898--1901
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近代史复习
•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百年线索(1840-194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目的相同:反封建反侵略(民主、独立) 2、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无产阶级
来领导。
不同时期的中国政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840 1911 1927
清 政 府 统 治 时 期
北 洋 军 阀 统 治 时
期
1937 十 年 内 战 时 期
1945 1949
11、两次农民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2、日本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列举1840年—1949年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 如下: (1)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定 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
问:抗日战争 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1、根本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得道多助。
2、主要原因:全民族抗战 3、客观原因:屈原、苏武、毛遂
答: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
得完全
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
3、重庆谈判: 1945.8 目的 双十协定
4、抗日战争: 九一八 (局部) 七七 (全民族)
5、两次谈判: 西安、重庆
6、两次转折:鸦片战争(近代史)、抗日战争(由衰败到振兴)
7、三次会议: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8、三次事变: 九一八 七七 八一三
9、三次会师: 井冈山 吴起镇 会宁
10、三次思解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答:第一次公共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武装起义(南昌、秋收) 井冈山会师( 1928.4 朱毛红军) 长征 (1934.10---1936.10) 抗日战争(1937---1945.8.15) 解放战争(1946.6---1949.4)
3、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1、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及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性质: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的
利益)
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事件?
反 攻 阶
决追 战歼 阶残
阶 段
御
段
段敌
两次谈判
背景
西安谈判 1936.12.12 抗日战争前夕
重庆谈判 1945.8---10
解放战争前夕
主要目的 领导人
共同抗日 周恩来
最终结果 和平解决
主要作用 结束、初步形成
共产党取得了主动
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 2、人民群众的支持 3、解放官兵的浴血奋战 4、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4、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5、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6、严复: 《天演论吃人” 新文化运动
8、徐悲鸿: 《愚公移山》 马
9、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
10、张之洞: 废除科举,汉阳铁厂
11、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马关条约》 北洋舰队
12、杨靖宇 抗日游击队
13、佟麟阁 七七事变(平津)
事
1、五次侵华 鸦片、第二、甲午、八国、抗日
2、四次探索: 洋务、戊戌、辛亥、新文化
3、三次占北京: 1860-----1900-----1937 4、两次大屠杀: 旅顺 南京
5、两次谈判:
西安、重庆
6、两次转折: 鸦片战争、抗日战争、
7、三次会议: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4、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乐 观主义、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时间 1931
地点 沈阳
1937 1937 1937.12
卢沟桥 上海 南京
影响 局部 全民族 沦陷 沦陷
人物 其他
杨靖宇
《松花江上》 柳条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