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下第12课 词四首 PPT课件
九下第12课 词四首 PPT课件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 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 以来柔媚的词风。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 风味”而颇为得意。
题目解说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 东诸城。出猎,外出打猎。
题目交代了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写作 缘起。
字音字形
擎(qíng) 裘(qiú) 鬓(bìn) 妨(fáng)
(2)唐代诗人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抒写戍边将士强烈思乡之情,《 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____羌__管__悠_ __悠__霜__满__地_,__人__不__寐__,__将__军__白__发__征__夫__泪_。
课堂检测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 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 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 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气候之异。“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 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 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2)边声之异。“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 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 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3)边城之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 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和中原地区万家灯 火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合作探究
归纳: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 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 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 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合作探究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 ,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 然未勒”运用窦宪的典故,语言精当典雅 ,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 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 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 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说:我即使年事已高, 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达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
合作探究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 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 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 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 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 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既有壮志难酬的无奈,但更多流露 的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
迁为密州知州。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 是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 至这北方边郡的。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 打猎时所作。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 0),西夏曾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 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 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 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 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 家之一。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 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 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貂(diāo) 冈(gāng) 酣(hān) 遣(qiǎn)
停顿节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 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 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 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 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 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年)贬 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上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 有《范仲淹全集》。散文《岳阳楼记》为 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 风气,对苏辛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疏通文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我暂且发一发少年的狂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 举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 的衣服,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 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苏轼
导入新课
苏轼一生坎坷,颇多磨难,乌台诗案后先贬谪 黄州,他写了《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 慧院寓居作》等名作,后转任密州,也创作了许多 诗词。在他创作的众多的豪放词中,他唯独对《密 州出猎》颇为自得,其中他在给自己的好友鲜于子 俊的书信中曾这样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 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 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 首让苏轼颇为自得的豪放词。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疏通文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 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 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写作特色
(1)写景气势宏大 抒情苍凉雄壮; (2)意境开阔浑成。
课堂小结
这首词寥寥几十字,上阕写景,下阕抒 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 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 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 人的报国之情。风格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边塞秋天的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 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 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紧紧关 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但燕然 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 银霜满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背景链接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 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 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 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 胆。”西夏不但不敢入侵,还称他为“胸中 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朗读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 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 “导夫先路”。
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景
雁去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征人之情
浊酒 归无计 羌管 人不寐 白发 征夫泪
思家爱国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整体把握
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边塞特有的景色。
下阕: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之志和思 乡之情。
整体把握
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合作探究
词人开篇说“塞下秋来风景异”,“异” 字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 与中原风光不同。
合作探究 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上阕:太守出猎图。 下阕:太守杀敌图。
合作探究
这首词作中哪一个字总括了全词?
“狂”。
合作探究
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1)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 帽貂裘; (2)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 虎、挽雕弓、射天狼; (3)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 张; (4)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都体现为国御敌、报效国家 的志向。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多 ,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可 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合作探究
下阕哪句话是紧承上阕而写的?理由 是什么?
“酒酣胸胆尚开张。”此句话紧承 上阕“亲射虎,看孙郎”而写,依然体 现了作者心胸开阔,豪情万丈的情怀。 “鬓微霜,又何妨”便是很好注解。
合作探究
酒酣之后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两鬓稍白, 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 用我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 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语调和气 势读这首词?
高亢昂扬的语调,豪迈奔放的气势。
整体把握
分别给词的上阕、下阕起个小标题。
范仲淹
导入新课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 战马嘶鸣、狂风呼啸声,令人心寒。倘若 置身此处,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怀念故乡 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词人范仲 淹笔下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将爱国情怀、思 乡之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融合在一起,谱 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边塞秋歌。今天我们 就一起吟诵《渔家傲·秋思》,感受将士 们爱国思乡的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