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四首词。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新课导入宋代,是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
其散文鲜明刚健。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湖州画派。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知识链接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和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4.检查预习(1)重难字羌.管(qiān g) 勒.(lè) 寐.(mèi) 擎.苍(qín g) 貂裘..(diāo qiú) 酒酣.(hān) 鬓.(bìn) (2)古今异义词会⎩⎪⎨⎪⎧ 古义:定将。
例:会.挽雕弓如满月。
今义:聚合;合在一起。
(3)词类活用①将军白发征夫泪.(名词作动词,流泪) ②左牵黄.,右擎苍.(均为形容词作名词,黄犬,苍鹰) ③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均为名词作动词,戴着锦帽,穿着貂裘) 三、朗读指导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塞:边界要塞之地,文中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
2.全词翻译(1)《渔家傲·秋思》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他们须发都变白了,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把天狼星射下来。
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渔家傲·秋思》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答案示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答案示例:上片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下片抒写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3.找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说说出猎队伍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渔家傲·秋思》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答案示例:塞下秋景。
“异”。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太守是怎样的形象?有何特点?答案示例:“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片中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怀?答案示例:开张。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狂”是词眼,太守“狂”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狂性:狂在外表,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狂举:狂在动作,如卷平冈,挽雕弓,亲射虎。
狂态:狂在神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狂志:狂在壮志,如何日遣冯唐,射天狼。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风光不同。
2.品味《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案示例: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因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3.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说说《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一个字用得好,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卷”字用得好,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渔家傲·秋思》一词的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这首词既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之情,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同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特点?答案示例:内容(题材):写出猎时的豪迈景象,骑马、射箭、狂奔过山冈,种种情景都勇猛雄健。
思想感情: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语言风格:用词铿锵有力,壮丽而不纤巧。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上片着重写景,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片抒情设置了背景;下片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本词的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婉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园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和。
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六、课堂小结《渔家傲·秋思》中,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渔家傲·秋思⎩⎪⎪⎨⎪⎪⎧⎭⎪⎪⎬⎪⎪⎫景凄异借景抒情⎩⎪⎨⎪⎧ 雁无声边声起长烟落孤城闭人悲苦⎩⎪⎨⎪⎧ 家万里归无计人难寐征夫泪思乡忧国江城子·密州出猎⎩⎪⎨⎪⎧⎭⎪⎬⎪⎫盛况⎩⎪⎨⎪⎧ 狂态 牵黄擎苍壮观 卷平冈动作 亲射虎出猎⎩⎪⎨⎪⎧ 建功立业射天狼御敌立功抒豪情第二课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一、新课导入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首词。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
其词大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后人把他和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称作“济南二安”。
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2.背景资料《满江红》: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
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3.检查预习(1)重难字麾.下(huī) 炙.(zhì) 拭.泪(shì) 侬.(nón g) 莽.红尘(mǎn g) (2)古今异义词翻⎩⎪⎨⎪⎧古义:奏。
例:五十弦翻.塞外声。
今义: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
可怜⎩⎪⎨⎪⎧古义:可惜。
例:可怜..白发生!今义:值得怜悯。
三、朗读指导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