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曲艺术赏析 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 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 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演绎历史传奇,传颂人间佳话,凝聚文化精髓,承载千古情
意。昆曲,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典文化
的神韵风采。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
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
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由于
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明末清初,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至清
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
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
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昆曲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称为戏
曲艺术中的珍品佳酿,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昆剧是中国戏曲史
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
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
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的悠久,对南北曲唱腔优点
的吸取,各地文化语言的融合,造就了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吟词唱诗话情意
昆腔唱词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斟句酌,字字珠玑,
韵调优美,含情蕴意。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它所使用的曲牌不计其数,其
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
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
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词本为唱而生,字数、平仄、韵调、对仗,处处讲究,只是
当世人多作古典文学作品来赏读,但亲耳听其谐调而唱时,才能
感到真正的韵味之所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
中的这段唱词是我最喜欢的,看似描绘园中景,实有幽愁怨情生,
全然是古典诗词的一贯作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意含蓄不
外露,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如此这般的唱词昆曲中
处处可见,可以说赏昆曲一部,如品诗词盛宴。古典诗词的语言
魅力,无疑也为昆曲艺术成经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软语温言动心弦
昆曲唱腔,缠绵婉转,清丽悠远,温柔委婉。轻缓而不急躁,
温润而不刺耳,多情而不矫揉。词句之间,暗生情意,女子的温
柔,男子的儒雅,在唱和之中,独属华夏儿女的古典优雅气质尽
显。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
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
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
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
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
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
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愈加
突出其柔曼悠远的特点。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
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
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
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兰指莲步存风韵
低眉信手,莲步轻移,眼光流转,顾盼生姿。转身回眸,便
是风情万种;袖手一挥,便有情深意浓。有执手相看的眷恋不舍,
有荡舟湖上的闲情逸致,有征战沙场的壮烈激昂„„小小一个舞台,
因为唱戏人的真切演绎而更加精彩。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
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
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
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
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
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
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抚琴弄萧渲心境
情到浓时温婉悠扬,境况危险紧凑急切,心有苦楚悲凉凄伤。
音乐的伴奏,在昆曲的吟唱表演中都是比不可少的。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
琵琶等。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情感与性格,在人的演奏之下,
表现出万千不同的场景与情感。主角唱词时它们和着曲调低音伴
奏,无人唱词时,他们便成了舞台的另一个主角。儿女情长时的
恋恋缠绵,欢欣愉悦;生离死别时的痛苦不舍,凄惨悲伤;金戈铁
马时的激烈对决,昂扬壮烈„„一低眉,一抬手,一挥袖,一移步,
都随着场景伴着不同的调子演奏,戏子的表演因此更多几分引人
入胜,情景的体验因此更多几分身临其境。
不同乐器,不同音调,不同韵律,不同景场。因为笙的明朗、
箫的忧愁、唢呐的清亮、三弦的悠扬、琵琶的柔肠,使这个舞台
更加精彩。昆曲的音乐之美,离不开各式乐器的协作。
唱词雅致,语调温婉,伴以戏子传神的演绎,乐器出色的奏
响,昆曲的艺术魅力尽显其中。不过短短几个星期的了解,对昆
曲浅薄地了解和欣赏以使我为它优雅动人的神韵所折服。昆曲的
魅力,不仅在于韵味十足的唱词或是绵绵缠缠的情意,也并非只
是典雅温润的语音或是精彩纷呈的演绎。它蕴着中华文化千年的
意蕴,它含着中华民族美好的心愿,它承载着华夏子女骨血之中
的优雅气质,用一种可见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昆曲,有着精神上
无可比拟的文化精髓和艺术魅力。
在忙碌浮华的这个时代,我们不能遗失华夏子女深入骨血的
古典文化的精髓和神韵。昆曲,无疑为我们营造了一片天地,来
找回心中被忘却的净土。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二:百戏之师话昆训
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过历代剧作家,演剧
家的创造和积累,昆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昆曲
剧作继承了中国悠久的是个和文学传统,文辞优美而丰富多彩;音
乐委婉清丽,能过表现深刻细腻的感情;行当分工精细,表演规范
而细致入微。昆曲精熟严谨,有程式规范的载歌载舞,还有高度
韵律化和柔婉的唱作并举。历史的变迁擦不去她曼妙的身影,时
光的流逝带不去她绝佳的艺术魅力。以前的我少于接触,如今的
我感其风情。
有人这样形容昆曲:“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
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
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
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
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
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
的美流下热泪。”昆曲之美,美的沉默,沉默到一般人难以发现;
昆曲之美,美的张扬,张扬到一经发现便让人奋不顾身。
在课堂上观赏了《玉簪记·琴挑》 ,唱腔绝美,可堪绕梁三
日不绝。“伤秋宋玉赋西风”,潘郎感的是“伤秋”只得“赋西风”,
求的是心灵的伴侣;“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妙常叹的
是道家约束,无法表明心迹。这折是一出典型的唱、念、做并重
的“生旦戏”,演员的表演能根据人的心理变化讲求层次和分寸,
通过“做”和“唱”加以表现和渲染。曲词优美,曲调淡雅委婉,
沉静悠闲。之后忍不住在课余时间观看了《玉簪记·问病》和《玉
簪记·偷诗》 ,潘必正“心事难提泪满腮”,“心头去复来”的相
思之情,陈妙常“静时偏又思动,抱怨俗念难禁,强将经卷压凡
心,怎奈凡心更盛”的纠结之苦,生动有层次的缓通心曲,清纯
曼妙的青春特质,小儿女情状的浓郁凸显,时而使人会心一笑,
时而让人思绪万千。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向来被公认为世界上
的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其中只有戏曲跨越了古代、近代、现代,
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古希腊悲喜剧与印度梵剧早已不
复存在。我曾经傻傻的以为昆剧只是老年人看的东西,是迟早会
被淘汰的文化,但近日来对昆曲的了解,发现几年来在青少年人
群中涌现出一股昆曲热。白先勇于2004年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
在全国各知
名大学巡回演出,在国外上演百回,场场爆满,反响热烈。
北京奥运期间亦在梅兰芳大剧院亮相。昆曲,这门曾经风靡全国
如同今日流行乐且整个社会为其显现出集体痴迷的古老艺术,希
望她再一次以其独特的风韵在世界崭露头角。
不想批判如今的教育制度,只期望未来的某一天,大多数的
学生能从堆砌如山的书本中探出头来,从鼓噪的摇滚乐中回过神
来,从网络游戏中抬起目光,将一部分精力转向那份看似遥远的,
尘封已久的,瑰宝般的美丽。你会发现,哦,世界原有一个这么
美丽的角落。
演绎历史传奇,传颂人间佳话,凝聚文化精髓,承载千古情
意。昆曲,无疑为我们营造了一片天地,来找回心中被忘却的净
土。在忙碌浮华的这个时代,我们不能遗失华夏子女深入骨血的
古典文化的精髓和神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