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词语万花筒》导学案年级:高二学科:语文编写:王翠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时:一课时导学目标:学习重难点:1. 正确使用新词语;掌握正确、规范的词语。
2.识记常见的新词语。
3. 掌握常用的熟语并比较其意义及基本特点。
4. 学会正确使用熟语。
【知识准备】课前预学案(学生自学部分):神奇的汉字拾一块解读课标理念的彩石,衔一枚开启命运之门的钥匙,为你照亮希望的征程!【诗海探珠】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古诗品韵清幽书香【赏析】这首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江的整体俯瞰图,用传神之笔描绘出山色江流的浑阔汹涌之势,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远眺胜景,点染山光水色。
颈联写眼前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夸赞汉江美景,并借用典故,表达对美景的留恋。
诗人抓住代表性的景物.把汉江特有的地势和气势景色勾勒出来,生动、形象。
全诗结构谨严,先俯瞰、再远眺、再近观,先总览、再远景、再近景,先总体构图、再点染奇观、最后抒发留恋之情;一层一层写来,皆历历在目。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合以下问题,预习文本,在书上圈点勾画下列问题答案: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1.新词语”的狭义和广义之分是指什么/2.旧词语消失和新词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有哪些?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较常用的熟语有哪几种?2.歇后语有哪些类型?3.成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课上导学案:课堂研讨探究部分一、检查预习(见“预习内容”)二、重点问题探究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问题探究1.汉语中外来词有哪几种类型?2、现在校园里常常有人爱说一些“生造词”或“流行语”。
请把这些词语找出来,讨论:这样的词语是怎么形成的?使用这样的词语好不好?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惯用语和成语有哪些异同之处?2.举例说明什么是熟语“结构的整体性”。
当堂达标训练(活学活用,一试身手)第三节课表达交流4.词语借用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汉语中就存在着大量的从其他民族借来的“外来词”,有些外来词最后甚至战胜了汉语自己的词,“站(车站的‘站’)”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请你查一查,看看“站”到底是怎么回事,找找看汉语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下面词语哪些是新词语,哪些是生造词。
追捧热销持平滥肆爆满迷你沸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查一查新词语词典,解释下面的新词语。
纳米科学软着陆跳水音乐电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节课4.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入耳目一新的理解。
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名句的不同看法,要求通顺、合理。
示例:喜怒不形于色另一种看法:把真实想法埋在心底,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人家会说你城府太深,攻于心计,所以我宁可把喜怒写在脸上。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另一种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另一种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得是否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什么意思?①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包括同义的歇后语、俗语或成语)。
(1)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
可王杏花偏偏有个______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会主席说:“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
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___________,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课后整理提升部分【精美文章选读】被优雅所伤流沙有个九岁的孩子,钢琴考级通过了六级。
但是,他的父亲作了一个决定,不再让孩子继续学琴,并且把家中的那台钢琴卖掉了。
这缘于一起微不足道的事件。
孩子父亲所在公司搞联欢活动,孩子被邀请参加表演。
孩子为了能在父亲公司的联欢活动中表现好一点,提前一周练习一首难度较大的《月光奏呜曲》。
到了联欢活动前,这首曲子弹得非常到位,孩子自己也很满意。
联欢活动节目丰富多采,有相声、有对唱,还有游戏。
轮到孩子上场时,已快到用餐的时候了。
孩子来到钢琴前,按下了第一个音符,如水一样的旋律在大厅里流淌开来。
但是,大厅里到处是走动的人,有的人在打电话,有的在笑谈,还有服务员在换台布,准备上菜……主持人就站在台侧,和一位漂亮女孩谈兴正浓。
孩子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切。
他戛然而止,找寻着父亲,希望得到帮助。
孩子的父亲对这样的场面束手无策,他示意孩子继续。
孩子加大演奏力度,音乐再次响起。
但是,大厅里,除了孩子的父亲,也许没有人在欣赏孩子的演奏。
孩子把曲子演奏完,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但孩子没有听到掌声。
孩子是哭着走下舞台的,他来到父亲面前,委屈地问:“爸爸,是不是我弹得不好?”父亲说:“不,孩子,你弹得很好。
”孩子问:“那为什么,我得不到掌声?”父亲无言以对。
不久,孩子的父亲作出一个决定,让孩子去学简单得多的电子琴。
孩子的父亲说,在一个缺乏文明和教养的环境里,孩子的钢琴弹得再好,也不会有更多的欣赏者,我不想让孩子以后被自己的优雅所伤。
我非常震撼这个故事。
我想到了顾长卫电影作品《立春》中唱女高音的王彩玲、跳芭蕾的胡金泉,在世俗社会中,他们不仅没有被自己的优雅所福泽,恰恰被自己的优雅杀伤。
我的孩子也在学钢琴,他学得很快乐。
许多场合,孩子也会上台表演。
但是,孩子的演奏总是被人声淹没。
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很难过,但我下不了决心,中止孩子学琴。
现在,我不敢让孩子随便在别人面前去演奏,因为我害怕那种嘈杂的环境,那种词不达意的肯定,会伤到孩子的自尊。
【赏评】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缺乏的到底是什么?本文以一个简单的故事诠释着精神匮乏的事实。
弹琴的孩子幼小的心灵被缺乏文明和教养的环境所击溃,美丽的梦想被击得粉碎,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
要想让孩子们生活得有尊严,生活得美好,唯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高度文明起来。
同学们,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学习本节课的心得(可以写收获,困惑或各种想法)导学案习题演练第三节:经典考题解读(典题示例,规律探寻)【考点链接】本节主要是了解新词语的产生与种类,新词语是时代的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高考中会有相应的体现,考查广大中学生对新词语的规范使用,形式上灵活多样,可以直接考查对新词语的理解,也可以运用其他形式进行考查。
此外,有些新词语常被同学们应用,但在近几年高考中曾明确要求不准在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
所以对于一些不被广泛认可的新词语,同学们一定要慎用。
【金题透析】1.(2009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
(不超过30个字)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地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地效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年吉林省高考模拟试题)在横线上补充一个新词,并就其新词义做个简要说明。
句式不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也频频产生。
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粉丝”是一种用绿豆粉等做成的丝状食品,故名粉丝;现在“粉丝”则是追星族的时尚代名词。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安徽省合肥市五校联考)“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
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字)。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口口口口(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口口口口(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口口口口第四节:经典考题解读(典题示例,规律探寻)【考点链接】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同学们了解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从而在积累的过程中注意辩析,否则就要犯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弄错对象、形近混淆、前后矛盾、词义弄错等毛病。
高考说明专门列出“正确使用熟语”这一考点,可见熟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内容的学习。
高考考查的熟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
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
高考设题中,除了以正确使用熟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对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熟语为载体。
**【金题透析】1.(2009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