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教学目的1、注意分析文章的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想象书籍演变的明天——可能出现的新生事物。
2、理解本文几种说明方法的应用。
3、查阅词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了解韦编三绝、读书破万卷等的出处及牍、策、册、卷这些名称的本义及来历。
4、学习本文既要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介绍书籍演变的说明文,又要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祖国的光辉历史,从知识的宝库中汲取力量,献身四化,献身未来。
教学重点、难点1、作诠释懂得说明方法2、通过标题的提示,让学生理清书籍演变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3、重点理解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的说明方法。
4、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的说明方法,有重点地进行分析理解。
5、讲练结合,以讲指导练,以练巩固和掌握所讲的内容。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指导预习,查阅词典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二、题解;按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三、研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故宫博物院》、《活板》两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说明文各是怎样的说明顺序?各自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教师指名回答答案《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顺序;本文说明了举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
《活板》是以程序顺序说明的;这篇文章将我国古代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解说清楚了,它是介
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自从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板,从此我国的书籍并广泛地发展开来。
那么,板印书籍之前,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又出现了哪些书?今后的书又将是什么样的?如何制作?要想了解书籍演变的历史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篇说明文。
二、板书课题略;指导预习。
1.学生初步自读课文。
1要求学生用序码标明各自然段,画出文中的生字词;2查阅词典,注音,并解释词义。
教师可用小黑板写出学生当堂提出的生字词,或指定查阅的生字词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造诣ì指研究学问或从事艺术活动所达到的高度。
雏形ú未定型前的最初的形式。
谍报é刺探出来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
谍报人员是指到敌方刺探敌情的人员。
牍ú略,见课文帛书ó略,见课文韦编三绝é略,见课文注释读书破万卷à意思是读书很多又极用心。
破剖析。
这里作尽或遍解。
栩栩如生ǔǔ活泼生动得好像活的一样。
栩栩,生动的样子。
哺育ǔ喂养。
多指培养教育。
②区别下列字形,组成词语。
3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作标记;理清书籍发展显示出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书的特点,然后按时间顺序填写出书后理解·分析一的书籍发展过程简表。
方法学生参照表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也可课前在书后提供的列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张简表印发给学生当堂完成。
其项目为时间、书的名称、书的特点、优点与缺点、
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等三、研读课文。
采用讨论问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1.提问书籍的演变历史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学生讨论,如出现有说三个阶段的,有说四个阶段的情况时,教师应该予以肯定,都算对。
明确书籍的雏形阶段——书籍的古代阶段——书籍的近代阶段——书籍的现在阶段2.哪几段介绍了书籍的雏形?什么叫甲骨文?明确第1—2段;引导学生看课文,给甲骨文下定义三千多年以前,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如果教师将甲骨文的实物、仿制的模形或有关图片带入课堂让学生传阅,给学生以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者写王懿荣发现龙骨的经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举例子;所起的作用①能吸引读者;②让读者在叙述故事中接受所说明的知识,帮助读者具体认识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③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可信,材料翔实。
4.哪几段是介绍古代的各种书籍的?按制书所用的材料、方法的逐渐进步,可分为几个层次来加以说明?明确第3—8自然段介绍古代的各种书籍的。
根据制书所用的材料、方法的逐渐进步,分三层来说明的。
第一层第3—4段介绍竹简和木牍策或册。
第二层第5段介绍帛书。
第三层第6—8段介绍手抄书和活字印刷的书。
5.深入了解各层所说明的内容。
1提问作者引用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典故目的是什么?明确①介绍了竹简和木牍策或册是把文字写在竹片或者木片上的,并说明了这种书的制法——将竹片、木片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的书。
②从中也窥见到孔子爱读书,读书勤奋的
精神品质。
2提问接着以秦始皇每天批文的重量、东方朔著文用简之多说明了什么?提示可让学生找出第四节中的中心句来明确这些数字与事实,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3第5段作者介绍了帛书及其优缺点。
帛书的时间是春秋末期,而竹简、木牍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两种书的说明的先后顺序能否相互调换一下,为什么?明确文中说明竹简木牍与帛书的内容不能相互调换。
原因①从书籍的雏形——甲骨文演变为竹简木牍,这才称得上是正式的书籍。
而帛书是写在绸子上面的书,帛就是绸的一类。
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因此,不必先作介绍了。
②说明文在组织安排材料时,同样需要详略得当,所以作者详细说明竹简木牍这种书,然后略写帛书。
以上两层都是介绍在纸没有发明之前的书籍。
4教师第三层第6—8段,这是重点。
请围绕下列几个问题讨论、答题。
这一层里共说明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作者具体而详细的说明了活字印刷?明确作者先肯定纸的发明在书籍演进中的作用,接着介绍手抄书的出现,而后介绍雕版印刷,并指出其欠缺,进而介绍活字印刷;因为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所以,除介绍出现年代和发明人外,还具体介绍了印刷的方法及其好处。
5教师第7—15段中,作者对哪些书作了详细说明?哪些书的说明是略写的?第10段与11—15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明确第12段对电视唱片书和第14殷对缩微图书作了详细说明;而对会说话的书第11段、立体的书能活动的书第13段,采取了略写,只简要
说明它们的制作方法和功能;第10段与11—15段之间的关系为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6小结;分析最后一段。
教师以上三部分,作者说明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在这条时间长河里,书籍的发展演变显示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书籍都有它的特点。
作者在结尾一段说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齐诵末段;讨论、归纳明确①既承接上文总结说明书籍不断演变的历史,又暗示说明随着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让人们想象出可能出现的未来的书籍可以让学生想象出未来书籍的种类、特点,也可以像甘?介绍石头书籍一样,对课文中未提到的书籍写个简要介绍。
《石头书籍》见课文附录。
此项训练如课堂完成不了,可以安排到课后完成;②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努力攀登书山。
至此,也可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勤奋读书的教育,让学生齐诵文后附页方框内的文字。
附文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度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日;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7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划分段落,找出各部分的起讫。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应持肯定态度,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明确第一种划分①一②/③一⑧/⑨一⒃第二种划分①一②/③一
⑧/⑨一⒂/⒃第三种划分①一②/③一⑧/⑨/⑩一⒂/⒃四、布置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懿诣殷胛牍帛栩哺2解释词语及加点字。
1造诣2雏形3开卷有益4跃然纸上5栩栩如生6韦编三绝答案略,见本教案第一课时二2中的预习练习项目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总结全文,在学生列出书籍演变史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
)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