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的构成要素
(一)眉首部分
1.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一些特定的公文(例如命令(令)、信函、会议纪要),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成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为25mm。
上报类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为80mm。
2.发文字号
简称文号,也称公文编号。
这是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一般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和文件顺序号三项内容。
如:绍学院发〔2008〕26号
注意问题:
1、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度、序号;
2、联合行文,只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3、年度、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4、年度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
5、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
发文字号标注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居中排布;上报的公文,可将发文字号标注于”的左下方
3.份数序号
有些文件,主要是有保密要求的文件,要按印制份数一一编上顺序号。
4.秘密等级
密级标识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种。
密级标识不是所有公文的必备项目.
5.紧急程度
紧急公文,注明“特急”或“急件”的字样。
6.签发人
在上行文中,通常要写明核准并签发文件的机关领导人姓名。
只有上行文才有签发人项目。
(二)主体部分
1.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或称公文内容)和公文种类(或称文种名称)是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主要有四种形式:
1、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文种名称
2、事由+文种名称
3、发文机关名称+文种名称
4、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
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3.正文
这是一份公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正文开头主要说明发文的根据、原由和目的。
要求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立片言以居要。
说明行文的根据与缘由,通常有三种写法:引据式、目的式、综合式。
正文主体通常有三种结构方式: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连贯式结构。
正文结尾主要表述发文机关对文件办理的要求,或要求执行,或请求批复,或提出希望,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写作上要求简洁明快。
(1)通常以公文习惯用语作为尾语。
按不同文种恰当使用。
“以上意见,如无不
当,请批转各地执行”,“当否,请批示”;“特此函告”;“可否,盼复”;“以上通
知,请研究执行”,“以上各点,望遵照办理”。
(2)有些正文结尾,写成结语段,或强调说明,或提出希望与要求,归结全文。
(3)也有一些公文,在主体部分已将行文要求作了表述,言尽意止,省略了结尾
部分。
4.附件标题
附件是附在主件之后,是对文件内容起说明和补充作用的文字材料。
附件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甚至是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
5.公文生效标识
单一发文印章: 联合行文印章:
6.成文时间公文发出或生效的日期,原则上应以机关领导人签发的时间为准。
7.附注用以写明在公文的其它部分不便说明的各种事项。
(三)版记部分
1.主题词
主题词是标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
编制主题词的原则与作法是:
第一,标引时应根据主题词的涵义由大到小,从内容到形式这样的次序进行。
一份公文一般不超过五个主题词,而般后一个主题词必须是表示文种的。
第二,主题词构成格式是“类别词”加“类属词”。
所谓“类别词”是反映主题内容的类别,所谓“类属词”是反映文件内容和形式(文种)的词。
第三,标引出的主题词词目之前要靠左顶格冠以“主题词”三个黑体字,加冒号.
第四,动词尽量不单独使用,应与相关的词组配成名词性词组,以“打击经济犯罪”为例,不可出现“打击”、“经济犯罪”,应为“经济”、“打击犯罪”。
2.抄送机关名称
抄送机关是指同公文所写事项有关,需要了解公文内容或助完成工作的机关。
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1行;左空一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顿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标句号。
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3.印制说明
是指对文件印制时间、印制部门、印制份数等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