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 . .. .. .

职业院校 “金课”建设方案 课程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堂革命”,深入开展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金课”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协调发展原则。把“工匠培养”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辐射示原则。充分发挥“金课”的示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s. . . . .. . . . .. .. .

三、“金课”体系 “金课”来源于教育部实施的一流课程建设。我校的“金课”体系是指职业教育类型下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金课”体系共分三个层级: 第一级:优质课程。优质课程是指能够支撑专业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由二级院部评定。 第二级:改革创新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是指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有完善的课程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和实施,能够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转变,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由学校评定。 第三级:“金课”。“金课”是指在改革创新课程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具备一流的课程团队、一流的课程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课程资源、一流的课程管理等特点的课程,由学校评定。 “金课”体系涵盖学校所有课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公共课、

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理论 课、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实践实习课。四、建设目标 第一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 第二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 第三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 .s. . . . .. . . . .. .. .

五、建设容 1.建设课程团队 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金课”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金课”课程团队要求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课程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课程中知识、技能、素养的教学要求,专业类“金课”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100%。开展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金课”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2.建设课程体系 以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金课”的教学容,能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技术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选取教学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打破学.s. . . .

.. . . . .. .. .

科界限,理顺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在弥补课程间“真空地带”的同时,还要消除课程之间教学容的交叉重复。 3.重构课程容 “金课”的课程容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重构教学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构建模块化的课程容,以加强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专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规格要求,以模块化结构构建教学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应围绕培养规格标准和从业能力要求,打破学科界限,理顺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制定模块教学目标。 构建项目化的课程容,综合性项目化课程容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强化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模块项目、学期项目、学年项目和企业实训项目等多种形式。构建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循序渐进,能力进阶的项目教学系列,建设各专业项目教学库,通过课、课外、企业三个教学平台实施,促进学生学用创相融。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学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重要手段。以量大面广的通识教育课(含创新创业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通识教育.s. . . .

.. . . . .. .. .

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目标,构建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教师和学生共同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 4.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逐步适当地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总结学校各类合作培养项目的优势,将合作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容融入到学校常规课程中。要根据课程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有效调度,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建设课程资源库 进一步完善“金课”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课件、习题、试题、实训指导书、资料等课程资源库。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金课”专门与教学资源库,突出“金课”的开放性与示性。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共享,充分发挥“金课”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5.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课”建设要与教材建设有机结合。“金课”应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进一步加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推动开.s. . . .

.. . . . .. .. .

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学校鼓励并支持“金课”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6.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金课”建设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结合企业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探究性的实践教学容,开展研究型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小型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强“校企直通车”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并且做到设备完好率与实训开出率高。专业与行业企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7.探索实践“1+X”证书制度 积极鼓励、指导学生考取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努力提高证书的获取率;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率。 8.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金课”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容改革,实施课程“必会容”考核和“第三方”考核,不断改革考试、考查的传统模式,探索符合教学容特点,切合学生学习实.s. . . .

.. . . . .. .. .

际,既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考核的反馈功能,又有利于通过考核,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新办法、新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业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9.加强课程相关的教科研工作 “金课”建设须使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边研、边建,以建设拉动教科研,以教科研促进建设。“金课”应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项目成果,力争获得市级以上成果。 六、课程评定 1.优质课程评定(?年?月) 教学院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金课”建设方案要求,认真制定院部的“金课”建设规划和优质课程评定方案,对现有的课程,逐门进行优质课评选。优质课评定由院部负责开展,主要从教师队伍、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充分论证,精心选择。 第一批优质课程的评定工作在?年?月完成,院部需评定所开设课程的20%为优质课程。第二批的评定工作在?年?月完成。第三批的评定工作在?年?月完成。 2.改革创新课程评定(?年?月) (1)申报。教学院部推荐?门优质课程申报改革创新课程,被推荐的课程须提交相关材料。 .s. . . . .. . . . .. .. .

(2)材料评价。学校成立改革创新课程评定工作组,工作组根据课程材料进行初评。 (3)说课评价。课程团队以说课的形式介绍本门课程情况,改革创新课程评定工作组进行说课评价。 (4)听课评价。改革创新课程评定工作组成员抽取参评课程的某一节进行听课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