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二0一一年十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

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及识图》、《建筑电气系统及识图》等专业主干课程在教材建设、工学结合、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提升了专业课程整体的教学改革水平。

3、因地制宜进行实践条件建设考虑到学院场地规模小,资金有限,我们采取自主设计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依托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目前已建成拥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训室、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给水排水实训室、消防与火灾报警实训室、安全防范实训室、楼宇设备自动控制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价值约为500多万元,群内专业大部分实践教学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从实训指导教师到设备使用,实训项目共同面高,资源共享面广,发挥出了本专业对群内专业的带动作用。

4、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高本专业近两年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80%以上,平均就业率为98.65%,平均就业对口率为86.3%。

通过跟踪调查数据表明,近二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优良率≧55%。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设备安装专业特色不动摇、坚持校企合作的道路不动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人才培养通道。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强化实践育人,结合本专业特点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改造,进一步在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2、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掌握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具备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识图能力、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工程计价能力及设计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建设内容目标1: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进一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创新、重塑校园文化活动、将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载体,校园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良好的个性品质;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和谐发展。

在专业建设中重视素质教育、重塑的校园文化活动力争做到“三个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校园文化活动要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勤奋求实的学习态度。

校园文化活动要紧密与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强化学习意识,巩固专业思想。

通过创新、重塑校园文化活动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自我设计、自我服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与重塑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体验,兴趣和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使广大学生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入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以以下几个途径实现高职教育中的企业文化教育。

①研究建筑类企业企业文化,结合企业文化,开发学生素质教育新内容。

将学校开设的政治课、道德课、法律课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融入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身切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开设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

成功的企业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企业文化,邀请企业名家给职业院校的高年级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调研,可大大激发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愿望和热情,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组织报告会,读书竞赛,使学生能深层次的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为学生择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③通过实践基地的改造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加快企业文化的传递。

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强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理解得更透彻。

④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和企业的行为文化,企文化相结合,建立严明的学生行为准则。

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约束的重要一课;在校园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适应企业管理制度,适应企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忍耐性,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和勇于取胜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立足社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条件。

2、深入进行就业岗位分析深究毕业生就业岗位岗位任务,通过企业调研,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度调研,研究岗位特点、岗位任务的主要内容、岗位任务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能力要求;研究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相关施工员、设计员、预算员、监理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就业岗位的职业标准,根据职业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构建新的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

目标2:探索本专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教育规律、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

实现本专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1、进行本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建设思路初步设计为到国内外同类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相关专业调研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以及评价模式,分析本专业中职教育在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衔接修订,以期贯通本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

2、进行中高职教学规律的对比研究;进行中高职教学规律的对比研究,找异同,并寻求改革思路,进行“中、高职双出口”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科研课题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采取“学分互认”的模式试点“中、高职双出口”人才培养模式。

研讨中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高职的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课程的相应学分,在培养方案上实现实践环节互补,理论环节互认,建立课程标准时充分考虑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与贯通问题,改革考核方式为“知识+技能”形式考试考查方式。

试图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

目标3: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在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本专业特点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改造。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按照教学和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在实训室融为一体;(2)按照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的要求;(3)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达到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4)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要求;(5))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完善,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2、实训基地改造(1)改扩建3个实训室,见下表。

序号已有实验实训室名称改扩建后实训室名称建设内容改扩建开展的实训项目服务课程1 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更新电工电子实验台。

①基本仪表的使用②基本电量的测量③基尔霍夫定律验证④戴维南定律验证⑤无功功率补偿⑥门电路逻辑功能⑦集成电路应用⑧555时定时电路⑨单片机电路实验电工电子技术2 电工电子测量实训室电工电子测量实训室更新电工电子测量实训台,购买10台示波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