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线路XTK分相绝缘器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XTK分相绝缘器检修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检修技术标准 (3)4.3. 检修作业流程 (6)4.4. 检修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6)4.5. 检修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10)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XTK分相绝缘器检修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XTK分相绝缘器检修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2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8人(不含司机)4.1.2 工具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接触网作业车或车梯台 12 工具包个 13 力矩扳手套 24 内六角扳手套 15 铁榔头把 16 挫刀把 17 钢卷尺把 18 水平尺600 把 19 游标卡尺把 110 接触线五轮较直器套 111 木榔头(橡胶锤)把 112 测量工具测量仪或测杆套 113 安全工具14 防护工具4.1.3 材料序号材料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引弧棒套 12 酒精瓶 13 整体吊弦与线型匹配根124 垫圈个若干各种型号5 螺栓套若干各种型号6 弹簧销个适量7 开口销个适量各种型号8 销钉个适量各种型号9 毛巾张 210 钙基脂润滑油袋 111 不锈钢丝 3.5 m 适量12 绑扎线 1.6 m 适量4.1.4 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分相使用说明。
4.2.检修技术标准4.2.1 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
4.2.2 各绝缘部件主绝缘表面清洁,无裂纹、烧伤、破损和积碳,主绝缘的绝缘强度符合要求,其单根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4.2.3 承力索分段绝缘子中心与主绝缘器中心顺线路方向上,平均温度时应在同一铅垂面内,其它温度时,两者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应与该处承力索、接触线的伸缩差相等,误差不超过±150mm;垂直线路方向,承力索与接触线应在同一铅垂面内。
4.2.4 双线区段,分相按列车运行方向为1‰的上升坡度调整;单线区段,按所在跨距相对设计导高50mm±10mm的负弛度调整,分相定位处悬挂结构高度不得小于1.7m。
4.2.5 主绝缘器中心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100mm。
4.2.6 主绝缘器导线接头处过渡平滑,不产生硬点,接头处无异常磨耗。
4.2.7 主绝缘器在直线区段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区段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4.2.8 分相绝缘器安装位置及安装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图3-2-7 器件式分相安装示意图1—硅橡胶绝缘子;2—分相绝缘器;3—带调整螺栓的不锈钢吊索;4—吊弦;5—电联接器4.2.8.1 支柱A、B处结构高度不小于1.7米,且承力索布置在接触线正上方。
4.2.8.2 该处支撑装置因支柱高度不足时允许抬头。
4.2.8.3 接触线拉出值为:4.2.8.3.1 直线区段布置在线路中心正上方。
4.2.8.3.2 曲线区段按设计值a布置,但任何情况下绝缘滑道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不大于400毫米。
4.2.8.4 在两端分相绝缘器0.5米~2米处,各安装一组横向电连接器。
4.2.9XTK分相绝缘器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图3-2-8 XTK分相绝缘器安装示意图1—主绝缘;2—接头线夹;3、4—导流角隙4.2.9.1 线夹安装部位的铜接触线应平直,无油垢,不得有损伤、扭曲等不良情况存在。
4.2.9.2 安装时线夹夹线部位齿尖应嵌入接触线燕尾糟。
接触线夹紧后,应留出大约140mm尾线向上弯曲120°,并使接触线小面贴紧线夹导柱,然后安装U 形螺栓及压线板,并夹紧接触线(XTK-2型采用对接式线夹,必须加装副导线,力矩按55N.m紧固)。
4.2.9.3 各部螺栓应循环紧固,保证受力均匀,安装后接触线尾线应露出线夹大约50mm,并向前下方折弯90°。
4.2.10 为防止机车带电闯分相烧伤承力索,应在两端承力索分段绝缘子两侧各加装1根2米长保护条(或接续条)。
4.2.11 分相中性区长度30m,分相禁止双弓标、断、合电标的位置符合要求(标志安装规定见《接触网标志标准化检修作业指导书》)。
4.3.检修作业流程4.3.1 测量分相绝缘器两侧定位点和分相绝缘器处的导高;检查分相绝缘器的负驰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3.2 测量分相绝缘器两侧定位点的拉出值和跨中偏移值;检查分相绝缘器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3.3 检查分相绝缘器主绝缘状态并清扫。
4.3.4 检查承力索分段绝缘子状态及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3.5 检查接头处有无滑移、各部件组装是否正确及损伤、锈蚀。
4.3.6 检调分相绝缘器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用水平尺检查绝缘器工作面。
曲线处外轨侧滑道与内轨侧滑道高差值C的确定:C=(检查处绝缘器宽度/检查处对应的轨距)×外轨超高;直线处C=0(水平状态)。
4.3.7 检调分相绝缘器各连接处接触面的过渡是否平滑,用水平尺模拟受电弓在各连接区域来回滑动,有无碰撞或跳跃感。
4.3.8 测量接头处接触线磨耗情况。
4.3.9 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力矩。
4.3.10 测量中性区长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禁止双弓标、断、合电标的位置符合规定。
4.4.检修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4.4.1 复线区段负驰度不符合技术要求:4.4.1.1 测量并调整分相绝缘器两侧定位点的导高;使A.C.两支柱导高符合标准并按列车运行方向为2‰的上升坡度。
4.4.1.2 均匀调整分相绝缘器附近的吊弦及分相绝缘器的吊索直到标准为止。
4.4.2 单线区段负驰度不符合技术要求:4.4.2.1 测量并调整分相绝缘器两侧定位点的导高;使A.C.(见图1)两支柱导高符合标准。
4.4.2.2 调整分相绝缘器附近的吊弦及分相绝缘器的吊索使分相绝缘器处导高高于两侧定位点50毫米±10毫米。
4.4.3 分相绝缘器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不符合技术要求调整分相绝缘器处B支柱的定位拉出值必要时还须调整分相绝缘器两侧A、C(见图1)两支柱的定位拉出值直至分相绝缘器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符合技术要求。
4.4.4 检查分相绝缘器主绝缘状态不良4.4.4.1 分相绝缘器主绝缘脏污:利用中性清洗剂清扫绝缘部件。
4.4.4.2 主绝缘有裂纹、烧伤、破损和积碳,主绝缘的绝缘强度不符合要求,其单根表面放电痕迹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时应及时更换。
4.4.5 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有裂纹、烧伤、破损和积碳现象应及时更换;更换主绝缘方法如下:4.4.5.1 在需更换的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两端分别安装一个万能卡线器。
4.4.5.2 利用链条紧线器连接两个万能卡线器并收紧紧线器使需更换的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充分卸载。
4.4.5.3 检查卸载工具(卡线器、紧线器、钢丝套等)受力正常后,拆除旧硅橡胶绝缘子。
4.4.5.4 安装新的硅橡胶绝缘子。
4.4.5.5 松动卸载工具使硅橡胶绝缘子受力,再次检查各部零件受力情况,紧固各部螺栓,拆除卸载工具。
4.4.6 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4.4.6.1 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垂直线路方向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调整分相绝缘器处B 支柱的承力索座的位置必要时还须调整分相绝缘器两侧A 、C (见图1)两支柱的承力索座的位置直至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垂直线路方向位置符合技术要求。
4.4.6.2 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顺线路方向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4.4.6.2.1 根据偏移公式))((p x c j t t a a L E −−=计算出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中心与分相主绝缘器中心的偏移量及调整量。
4.4.6.2.2 在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两端分别安装一个万能卡线器。
4.4.6.2.3 利用铝合金链条紧线器连接两个万能卡线器并收紧紧线器使承力索硅橡胶绝缘子充分卸载。
4.4.6.2.4 检查卸载工具(卡线器、紧线器、钢丝套等)受力正常后,拆除硅橡胶绝缘子。
4.4.6.2.5 松开承力索终端并根据计算出的调整量重新制作承力索终端。
4.4.6.2.6 安装硅橡胶绝缘子。
4.4.6.2.7 松动卸载工具使硅橡胶绝缘子受力,再次检查各部零件受力情况,紧固各部螺栓,拆除卸载工具。
4.4.7 绝缘器的T 接头线夹与主绝缘连接处有高差: 4.4.7.1 利用卸载工具使绝缘器充分卸载。
4.4.7.2 松动T 接头线夹与主绝缘连接处的螺栓。
4.4.7.3 调整T接头线夹与主绝缘连接处平滑后紧固连接螺栓。
4.4.7.4 拆除卸载工具。
4.4.7.5 绝缘器工作面与轨面连线不平行:通过调整分相绝缘器上的"人"字形吊索,使绝缘器工作面与线路平面平行。
4.4.8 分相绝缘器接头处接触线磨耗严重超标:图3-4-8 器件式分相示意图4.4.8.1 当A点的接触线磨耗严重超标时:4.4.8.1.1 在第一根主绝缘两端适合的位置安装万能卡线器。
4.4.8.1.2 利用铝合金链条紧线器连接两个万能卡线器并收紧紧线器使分相主绝缘充分卸载。
4.4.8.1.3 检查卸载工具(卡线器、紧线器、钢丝套等)受力正常后,松开T 接头线夹上与主绝缘连接的螺栓。
4.4.8.1.4 取下主绝缘。
4.4.8.1.5 松开T接头线夹。
4.4.8.1.6 切除磨耗超标的部分接触线,重新制作接头。
4.4.8.1.7 安装上主绝缘并紧固T接头线夹上与主绝缘连接螺栓。
4.4.8.1.8 松动紧线器检查主绝缘与T接头线夹连接是否平滑良好。
4.4.8.1.9 撤除紧线工具并对接触线安装卡线器处进行校直处理。
4.4.8.1.10 调整应重新制作接头而影响的其他设备状态。
注:当B点接触线磨耗严重超标时方法与此相同。
4.4.8.2 当C点或D点的接触线磨耗严重超标时:(见图3)4.4.8.2.1 根据C、D两点的接触线长度预制一根新的接触线并制作好T接头线夹的接头。
4.4.8.2.2 在第一根主绝缘A点侧和第二根主绝缘E点侧适合的位置安装万能卡线器。
4.4.8.2.3 利用铝合金链条紧线器连接两个万能卡线器并收紧紧线器使分相主绝缘充分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