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位变化

水位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对比、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复习巩固加减运算,逐步把学生牵引到对较复杂数据的灵活处理。

使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确实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合理的、更多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备:多媒体等。

●学生课前准备:每人收集一种股票一周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请大家猜,我今天要带大家到哪儿去玩儿呢(做出很神秘的样子)?一边放映情境一边说:我要带你们到水库去玩玩。

(展示情境)
小明家住在流花河旁,他查阅了历年来的水文资料,看到流花河的一些水位数据:
最高水位:75.3米警戒水位:73.4米平均水位:62.6米最低水位:51.5米
下面我们将在此数据上研究流花河水位变化的有关问题。

生:(观看展示的数据和图象,并进行思考)
(点评: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引出课题:课题:“水位的变化”
师:如果把河流的警戒水位记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为什么?并且说明自己的思路。

请大家继续观察并独立思考(巡视,仔细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生:(各自观察并思考。


师:再请大家交流交流(再次巡视,仔细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生:(各自在交流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专心聆听学生的发言)。

生1:最高水位在警戒水位上方,平均水位与最低水位在警戒水位下方,当警戒水位记为0时,位于警戒水位上方与下方的水位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

高于警戒水位记为正,低于警戒水位记为负。

相对警戒水位的距离(单位:米)分别为:
75.3-73.4=1.9 73.4-62.6=10.8 73.4-51.5=21.9
因此,最高水位记为:+1.9米,平均水位记为-10.8米,最低水位记为:-21.9米。

师:回答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取流花河的警戒水位为0,也就是以警戒水位为基准,把其余各量
分别减去警戒水位所得的差就是与警戒水位的比较量,如果差为正表示在警戒水位上方;差为负表示在警戒水位下方。

最高水位:75.3-73.4=1.9(米)平均水位:62.6-73.4= -10.8(米)师: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研究下面的问题好吗?
(点评: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与交流组内的同学交流。

然后全组内发表看法进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探究
师:小明记录了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注: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用投影仪出示在屏幕上)。

从表格的数据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请大家交流交流。

生:(各组同学热情洋溢地交流。


(点评: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得一致意见,并做汇报。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师:我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小组1:这周最高水位出现在星期二,最低水位出现在星期六。

小组2:第1组说的不完全对,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错误。

最低水位出现在星期一。

师:这两组同学获得的信息正确吗?
同学们认为哪一组说的对?哪一组说错?能否说明错误的原因或正确的理由?
小组3:第一小组说的对。

因为表格中+0.81最大,-0.31最小。

小组4:错,因为水位变化是在前一天水位基础上变化的。

从表格中看出最高水位是星期二,最低水位是星期一。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积极地动脑筋思考问题,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很不错!还有其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吗?
小组5:有。

可以通过统计图来反映水位变化情况。

师:说的好,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反映这一周水位变化的情。

(以警戒水位为0点,用多媒体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

)你从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3:星期二水位最高,星期一水最低。

师:由此我们直观感受到星期六的数据虽然是-0.36,但星期五的水位相对要高些,在此基础上下降了0.36米,但水位仍然比星期一高。

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假如没有此折线统计图,本周末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用学过的什么知识能解决此
问题呢?
生4:(+0.20)+(+0.81)+(—0.35)+(+0.03)+(+0.28)+(-0.36)+(—0.01)=0.6
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的水位是上升0.6米。

师:非常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4:因为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水位的变化情况,各数据的正负号反映了该水位在上升或下降。

各数据的绝对值反映了水位的变化幅度,因此,把本周水位变化数据求和,和为正数表示本周末的水位上升了;反之,则下降了;如果是0,则水位不变。

师:哪一种方法优越呢?
小组6:我们小组认为,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解决问题。

小组7:但绘制折线统计图不易,用计算的方法快捷、准确。

(点评: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思维水平及思维方法灵活多样,促进思维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合作议练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5分钟后分组进行议练。

议练1
:一个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高压变化情况。

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高压为160单位。

⑴该病人哪一天的血压最高?哪一天的血压最低?
⑵与上周相比,本周五的血压是升了,还是降了?
议练2:小明的父亲上星期六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⑴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
⑵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每股多少元?
⑶已知小明父亲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
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他在周六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交流。


师:巡视议练情况。

根据观察的情况,激励学生的热情,并及时组织学生研讨个别同学出错的原因。

(点评:通过对此题的解答,进一步掌握连续运动后结果的求法。

教师在参与组内交流时,对学生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

对议练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组织同学讨论,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学生“学会向错误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五、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学到了什么?
生1:我们学会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对于几次连续的变化
情况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去解决。

生2:我们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可以形象的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生3: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

师: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

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人为”地规定零点。

(点评:使学生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代数语言互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师: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大家有何感受?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使我们感到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科学,它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师:很好!再认真完成下列作业就会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

(点评:体会数学与实际紧密相连,学数学会使自己更能干。


六、作业(课后学生独立完成)
1.举出能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例子。

2.教材第63页随堂练习1。

第63页习题2.9,1.2。

评析:在本课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突出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从过程的内容方面看,情境内容、议练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生活,问题串的难易程度合理等。

这些都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实用性;从过程的形式方面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生生的合作交流,有师生的问答交流,有师生的合作小结,这就体现普及性、平等性、合作性,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学生活动多,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
激励语言,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过程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动静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把问题上升到多角度分析、灵活处理、恰当选择的数学思维高度,从而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发展性;从过程的环节方面看,分层次地反复强化知识及其知识应用的多样化。

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渐渐扫清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