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抑郁症的护理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抑郁症进行调查分析,并对80位老年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从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方法分析老年患者抑郁的原因。
结果老年患者抑郁症状受到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方面的综合影响。
结论老年患者抑郁症的护理主要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
【关键词】护理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怀疑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脑功能将逐渐减退,心理也逐渐衰老,加上因退休、丧偶、经济来源、家庭不睦等因素所导致的悲观、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变化,诱发老年抑郁症[1]。
根据其状况制定自评量表,针对60岁~80岁以上80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制定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患病率填表注意事项:下面有20条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格,分别表示: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一周内,出现这类情况的日子不超过一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一周内,有1-2天有过这类情况);C:相当多时间(过去一周内,3-4天有过这类情况);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过去一周内,有5-7天有过这类情况);根据你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方格里面点击鼠标进行选择结果显示,60~70岁以上老年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5%~15%,70~80岁以上老年患者患病率为15%~25%。
80岁以上老年患者抑郁症患病率大约6%~29.4%。
此外,抑郁症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严重。
抑郁会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对于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人来说,老年抑郁症还使其卧床时间延长、疾病的致残性增高。
追踪调查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血管性痴呆患病率升高,自杀的倾向及因躯体疾病的死亡增加。
2分析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因素2.1生理因素:根据研究推断脑功能的退化以及血管疾病(尤其是脑白质损害)与老年抑郁症的产生密切相关。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功能削弱、正常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调节情绪的中枢神经递质改变、脑形态的变化等有关。
但不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2]。
如:衰老,疾病,丧偶,营养缺乏等。
2.2心理因素:性格也会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良好的内在控制可以防止女性产生抑郁情绪,对于男性来说,具有神经质性格的人比较容易发生抑郁症。
老年人的抑郁情绪还与消极的认知应对方式如自责、回避、幻想等有关[3]。
此外,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4]。
如:退休与经济状况变化,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家庭问题等。
2.3影响因素:自尊评价、日常生活自理水平和社会支持、疾病、经济状况、认知功能和主要照顾给予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都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
尤其自尊和社会支持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到了老年任何对自我的负性认识和评价都会影响个体的自尊。
疾病、日常生活自理障碍、经济拮据等使老年人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增大,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照顾和社会支持,可使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及对人生所持的看法改变,从而产生无助、活着无价值等抑郁情绪。
3护理老年护理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意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和献身精神[5]。
因此,我们从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两方面来探讨。
3.1基本护理3.1.1生活照顾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起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
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总之24h不应该离人。
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让患者的生活有一定规律,并注意合理安排一定量的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立、久卧,护理患者时要耐心、细致、态度温和,反复诱导,加强生活照顾,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试让患者吃平时喜欢吃的食物,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解除老人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
3.1.2饮食搭配老年抑郁症患者既要注意营养成分的摄取,又要保持食物的清淡。
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水果、蔬菜,少吃糖类、淀粉食物,尤其避免吸烟、酗酒、饮浓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因此护理人员应引导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合理搭配,以“饮食有节、冷热适度、软硬适宜”为度,使之认识到饮食护理对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重要性。
3.1.3督促用药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老年人常服用多种有关躯体疾病治疗的药物,应注意这些病人对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敏感性的增高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发药后必须做到看服到口,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
起始剂量要小,且逐步小剂量增加;也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效果。
治疗中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应把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诉病人及照料者,以便及时尽早发现不良反应,对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为不影响疗效,必要时应由照料者监管药物,按时给病人服药。
3.1.4防止发生意外经常巡视病房,病室内禁放危险物品,严格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对有自杀言行者应做好交接班,有明显征兆者要求家人陪护.对那些有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障碍老年性患者,防止其自杀和自伤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故不可疏忽大意,有的患者可隐藏自杀念头,假装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企图摆脱医护人员的监视,而出人意料地采取自杀行为。
每次发药时,患者要严格按药物剂量服药并等患者服完药后才离开。
注意防止病人私自储存药物,及家属私自给患者提供镇静药,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
3.2心理护理3.2.1沟通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示关心,用温和的语调接触患者,也要善于观察,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有针对性地做心理说服,鼓励患者以任何方式发泄自己的感觉--语言和非语言的。
让患者自己了解病情,找出自身发病的因素、病前性格弱点、从思想上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3.2.2鼓励鼓励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如:打太极、写书法、绘画、练气功等活动,平时多阅读一些书报,看看新闻。
每天可以做五到十分钟的抗抑郁体操,具体方法如下:闭上双眼,全身放松,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边,双脚合并站立,按个人习惯向前迈出左脚或右脚,另一只脚的脚尖距离前脚的脚跟大约半脚远,宽度为半个掌宽度。
双臂缓缓举起,注意速度不要快,当与肩膀同宽时,由内向外展开,展开的姿势保持3-4秒。
深呼吸,收起所有动作。
这样可以宣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和减少孤独感及失落感,保持心情愉快。
3.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它是心理护理的前提。
护士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主动热情地介绍病区环境、病友、病区工作人员、床位、作息制度,医护人员要经常和患者建立身体上的接触,如握手,将手放在患者的肩膀上,对患者做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充满关心和爱护。
做安全检查时,要尊重患者,向其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3.2.4保持良好的情绪理解和尊重,关心和体贴,有的放矢地解除其情绪问题。
对于面临逆境的患者,应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还可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好转。
使情绪适当的稳定,保持心理平衡,耐心地与患者交谈,进行思想、语言交流,让老人把心中的积郁都倾吐出来,这样心情自然会感到舒畅。
3.2.5正确对待疾病和衰老识老、服老,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分劳累和紧张。
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不脱离社会,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失去很多“角色”的同时,不畏老、不服老,切忌忧心忡忡、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老朽感、末日感。
要振奋精神,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
对身体的任何变化或不适,都要重视,及时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但是,也不要稍有不适就终日忧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以致让疑虑忧郁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4总结针对老年抑郁症积极开展预防性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有关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和生活护理,使他们尽可能消除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重拾开朗,乐观,愉悦心情。
参考文献[1]吴文源,俞勤奋,张明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6):256.[2]孙建萍.老年人的心理卫生[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487-9.[3]11 Kraaij V,Pruymboom E,Gamerskin N.Cognitive cop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elderly:a longitudinal study [J].Aging Ment Health,2002;6(3):275-81.[4]杨本付,刘东光,邵光方.济宁市老年抑郁情绪的现况及其影响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4):195-6.[5]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7(36):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