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取景和构图
3.注意取景中的简化原则,以突出主体。
靠近的干扰也许还不那么讨厌,但仍然会分散对主题的注意力。这种干扰是指 某些物体和线条离主体太近,在本图中球和雨伞边就是这样。
我们通过低视角来改善一下,为了简化,道具也只用一样。注 意飞盘要离凯特的脸足够远以避免干扰。
4.取景时要考虑整个画面的色彩基调,以免杂乱。
借助水平线与地平线拍摄
03 利用连接着的车辆拍摄 利用停泊在路边的车辆,能够形成水平线构图。即使不去海边,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能找到水平线构图。
3.主体位置的安排。一般一幅画面往往只选择一个主体,而将 其他相关物体作陪衬,无关的物体舍弃在外。具体处理方法:
主体可以占满整个画面,没有任何陪体;主体也可拍的比较 小,置于环境中。这时主体位置可不必安排在画面中央,可略 偏于一侧。如将画面作#字风割,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构成趣 味中心。
5.取景时要注意明暗色块的协调,使画面有整体感。
摄影构图
构图包括:
•画框处理,长宽比例掌握 •线条形状、影调的处理 •色彩的搭配 •空间与透视关系的处理 •影像清晰与模糊度的控制 •画面气氛的渲染
一、基本要求
1.多样 2.统一 3.简练 例:人像摄影
二、构图的基本要素
1.线条结构
•直线 竖线 横线 斜线 •曲线 •由点连成的线 引导线 •视线 一种无形的线
利用各类线条表述功能,选择和确定画面线条的主要倾向, 使之统一画面协调一致;其次应注意主线条的趋势,应能 引导观众视线,指向画面结构中心或被摄主体。
例:解读摄影基本构图问题\黄金分割
在原始照片中,栏杆 分散了人们对照片中 主要对象(男子)的 注意力。避开栏杆后, 照片看起来更好了
三分之一规则(Rule of Thirds) 从根本上讲,三分之一规则就是将画面分成三个垂直
2.背景
背景选择宜简洁,忌杂乱。背景太乱可开大光圈,使背景虚 化,也可以降低机位,以天空为背景拍摄。
四、取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1.前后景重叠产生的平面效果,因为是在平面的照片上表现 立体的空间,因此与我们观察时所见到的物体的感觉不一样。
避免遮盖 不管你选择拍摄什么样的主题,注意不要让主题被遮盖。
记住:人观看物体的方式是三维的,因此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只盯 着主体而忽略了背景。
2.边框在拍摄人物是的切线不能在关节处,否则感觉不舒服。
这是张有趣的照片,但是当我们把人切去一半或是砍掉他们的头或脚时,我们犯 了一个"出界"的错误。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通常是摄影者的眼睛和取景器没配合 好:在取景时,一定要将眼睛正直地贴紧取景器。注意调整构图,在四边留空。
二、取景三要素
1.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摄距的不同带来画面景别的变化,
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表现风光和场景的气势,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忽略细节 展示主体全貌和环境特点 展示情节交流 刻画面部表情 强调视觉冲击力
2.不同的方向与画面效果
•正面方向 •斜侧方向 •正侧方向 •背面方向
列和三个水平行。根据这个规则,如果将拍摄对象沿着 线或线的交叉点放置,就会实现很好的构图。
对象位置 将对象置于右点
构图良好的图像是一种补充说明了摄影师视角或观点的图像。例如, 如果某张照片的目标是描绘所喜欢的光线中的对象,则构图应该强 调对象的正面特性。
避免干扰
初学者常见的错误是集中体现拍摄对象,但是却忘记了其他的所有 东西。不要落入这种圈套。要记住,为了创建良好的构图,照片中的 所有元素都必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按下快门按键前,检查周围的对 象是否干扰了主要的拍摄对象。在此处所示的图像中,这种干扰可能
3.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
•平拍 •仰拍 •俯拍
三、前景与背景
1.前景 前景在画面的位置往往处于画框的四周,很少位于画面中央。 前景可以说明时令季节,展示环境地域特点,突出强调主体的 质感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增强画面透视感。 选择不同的前景可使同一主体产生不同的主题。 利用前景还可以虚化杂乱的背景,使主体更加突出。
“九宫格”的具体构图方法是:分割线的四 个交叉点,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取景构图 时,可以把主体放在这四个交叉点上,而 不是放在画面的正中位置。
如果画面中出现地平线或者水平线, 那么应该将其放在水平分割线的位置(即 在画面的偏上或者偏下位置),而不应该 将其放在中间1/2位置。
利用被摄景物中的线条,引导视线集中于主体,形成趣味中心。 采用圆形构图形式,圆心往往形成趣味中心。
几个形式法则
(一)黄金分割律与“九宫格”的原理 黄金分割律:被称为古老神圣的构图原则,它指 的是矩形中长短边最具有审美价值的比例 1:0.6181。引入到摄影构图,就有了将比例简化 为3:1的“九宫格”这样的构图造型方法。
九宫格:就是把一定比例的画面纵横各三等分, 形成等样面积的九格。
主体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具体方位与主 体的方向相关。
4.主、陪体的关系处理。陪体应能补充、说明、映衬主体,丰富 画面的内涵。可遵循下列原则: 主体应全,陪体可残缺;主体在趣味点上,陪体放在次要位置上 主体应以正面为主,陪体可显示侧面或背面。 当主陪体为同一类对象时,打破统一的变化者,往往成为视觉趣 味点。如在重复的对象中夹入异常的形象,节奏被破坏,同样会 引起人们视觉注意。
摄影取景和构图
摄影取景
一、取景的一般技巧 1.取景框的处理。135照相机的取景看画 面效果,比较一下横竖画面的最终效果,选择满意的一幅。
摄影取景
摄影取景
2.地平线处理。地平线(或水平线)的基本要求是要平,与取 景框的上下边框平行,不能倾斜。
画面中的地平线一般不可上下居中,居中的直线会将画面割 裂成两半。常见的方法是将它安排在画面的上方或下方。
地平线比较高的画面显得饱满。 地平线比较低的画面显得开阔。
01 使用拍摄对象与水平线拍摄 借助汉江大桥与水平面拍摄
02 拍摄水平对称 把水平线调整到画面正中间,通过水面反射倒影来增加画面的稳
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