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

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


摄影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拍摄照 片要选择对象,也就是内容,要选择 瞬间时间,还要选择拍摄角度,也就 是空间。 所以,摄影艺术讲求减法——在 空间上减去大多数,只留下一块(或一 面);在时间上减去大截,只选择一段 (或瞬间)。
摄影构图的原则
新闻摄影画面的构图涉及广泛,山水、 天地,人生无所不及。尽管照相机镜头面 对的是一个缤纷世界,概括起来看,构成 照片画面的内容的只有主体、陪体、衬景 三个要素,只有主体、陪体、衬景三种关 系,方能展示一片天地,表述一段故事。
取景构图
主讲 :徐志武
拍照片就是用照相机来说话,就 如同我们说话应该把话说清楚一样。 拍照片也要把你想表现的东西表现好, 让人能够看懂,并且能够给人以美的 享受。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必要 的造型语言,比如构图等。
构图为造型艺术的术语,是指艺 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 效果,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 物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局部的形象组 成艺术的整体。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 “章法”或“布局”。 摄影构图就是在有限的空间或平 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 形成特定的结构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 意图。
拍摄高度:指照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 同于主 体的水平高度。 拍摄高度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平拍:与眼睛高度一致,画面看上去舒服、 自然。 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要求。 仰拍:仰视,夸张对象的高大。仰拍,往往使天 空成为背景,画面因而显得简洁。 俯拍:常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或者展示地面景 物的分布格局。
背景:位于主体后面的景物。 一般来说,摄影画面可以没有前景, 但不能没有背景(大特写除外)。因为, 即使是画面中的空白,也属于背景。所以, 背景的处理就更为重要。背景是交代环境 的主要途径,除了交代地点场所外,它可 以形成现场气氛。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 选择并且提炼背景,与主体形成有意味的 配合,就可以达到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背景是不能超越主体而存在的,因此在造 型上也应该避免与主体的冲突与游离。
前景:位于主体前面的景物。 前景可以用来辅助表现画面的主题, 并且使之得到深化;也可以用来表现具体 的环境地点、季节氛围。在画面造型上, 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也可以起到 均衡画面的作用。处理前景时,应该注意 不要遮挡主体的重要部位,不要造成画面 的杂乱;应该注意其色调不要太亮,一般 活动的物体也不适宜用作前景,主要是为 了避免妨碍主体的表现。
(二)无形线条
是以情节或事物间的联系而形成的内 容上的线条。 视线:人物眼睛所看的方向。 方向线:运动体称动的轨迹与趋势。 情节线: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呼应。 联系线:事物(或景物)之间的பைடு நூலகம்关性联系。
画面剪裁
画面剪裁,又叫再构图,是对己经拍 摄好的照片形式上的修正完善。通常是剪 去一部分,以突出另一部分。 剪裁,实际上是修正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造 成的缺陷。 剪去什么呢? 一、剪去杂乱的景物,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二、纠正失衡的地平线或水平线; 三、改正画幅的横竖。
陪体是陪衬在主体旁边的拍摄对 象,是画面中的“配角”,协助主体 表达主题思想,也是陪体存在于画面 的首要任务。
一、突出主体 二、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即让 主体突出、鲜明,且很好地发挥陪体 对主题的配合、强化作用。
突出主体
主体:就是照片的主要表现对象。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 1.近景拍摄法:近距离拍摄(或者用长焦距 镜头拉近来拍),使主体充满画面。 2.神态突出法:捕捉主体具有个性特征或神 态,以集中描写其内心世界。
拍摄距离
照相机离被摄对象空间距离的远近变化, 所带来的是画面景深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的原则,来确定摄 距。 远景:拍摄大场面,交代环境,表现气势。 全景:描述事物的全貌。 中景:中景的重点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 也可以说明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景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近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 主体的强烈印象。可以表现人物的表情和 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特写: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 细致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 事物的特征。有突出和强化的效果。
在摄影时,拍摄者总是集中精力去 关注主体,忽视了陪体的影响,结果 往往造成画面失去整体和谐,损害了 主题思想的表现。因此,我们在摄影 创作中,应该时时注意把握主体与陪 体之间的形式与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移步换景——拍摄点的选择
移步换景指的是人的视点变化,必定 带来景物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视点的移动 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 摄影画面只有一个视点。摄影构图的 所有因素,实际上就是归结于拍摄点的选 择上。所以,拍摄点的选择是摄影构图至 关重要的环节。 拍摄点,是由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 拍摄高度三个坐标构成的。
照片格式
照片格式即画面横竖的选择。根据黄金 分割律,照片画幅一般采用长方形的形式, 如135底片的格式就36mm×24mm。 所以,取景框的横竖选择,就成了构图造 成的一个要素。我们把横画面称为水平构 图,而竖画面也就叫垂直构图。
画幅横竖的选择原则是根据画面主线 条(贯穿全画面的、对画面的形式和内容 起着决定作用的线条)的横竖来确定。 画面主线条可以分为有形线条和无形 线条两种。 (一)有形线条 即视觉可以见到形式上的线条。横线 条如横跨两岸的大桥、广阔无垠的大地。 竖线条如飞流直下的瀑布、高耸入云的古 塔。
拍摄角度
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正、侧角度称拍 摄角度。 正面:正面拍摄景物能表理得全面一些。所 以主要用于表面对象生动的正面特征如人 物表情等。 侧面:侧面拍摄有方向感与立体感,富于变 化,影像生动。 反侧面和背面:用于刻画主体背面特征,或 者表现主体与其对应的前方的某种联系。 表现手法比较含蓄。
拍摄高度
3.动态表现法:抓取主体富有表现力 的身体动作或姿势,来讲述故事。 4.虚实对比法:用小景深使陪体模糊, 以突出清晰的主体。 5.影调对比法:以影调的暗与亮的差 别,来突出主体。 6.光线勾勒法:利用光线语言来突出 主体。
陪体处理
摄影画面的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 题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 特征和内涵的对象,常常作为环境的 组成部分组织到画面中来。画面中除 主体以外的所有景物,都可以称为陪 体。 陪体主要可以分为前景和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