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余焕新刘爱军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加快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江西特色产业在形成方式上有市场主导型特色产业集群和政策扶植型特色产业集群两类。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比较优势脆弱,发展条件存在短板,外源企业根植性不足。
实现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转换和升级,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区域创新环境。
为此,江西应健全特色产业集群内的网络结构,打造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网络。
[关键词]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6-0080-04余焕新(1966—),男,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刘爱军(1973—),男,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
(江西南昌330013)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研究项目“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加快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十一五”以来江西共批准设立了5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这一数字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个,届时江西每个县(市)都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江西正通过产业集聚水平的大幅提升,把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支撑地方财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平台。
本文将在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解析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及形成方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一、特色产业集群的界定笔者认同刘善庆对特色产业集群的界定: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合体[1]。
这其中的“合作关系”、“网络”、“空间集合体”都是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
本文认为,特色产业集群不是指某产业集群有特色,而是指特色产业的集群。
特色产业是一国或区域制造或提供特色产品与特色服务的部门或行业。
特色产业的核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与服务,特色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地域性,它总是依附于特定的地域空间,离开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二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产业相对大区域是特色,而相对小区域不是特色,有的产业相对小区域是特色,而相对大区域不是特色;三是优势性,特色产业具有显著的地区比较优势,正是由于特色产业的优势性使得特色产业能够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地JIANGXI80JXSHKX区优势产业;四是规模性,特色产业不是零星的、个别的、偶然的经济行为,它必须具有适度的规模。
[2]相应的,特色产业集群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二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一个协调的、有利于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的系列性产业链条;三是以特有资源的转化为基础,抓住特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景观、特有产品等)大做特色文章;四是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成内部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环境,通过科学选择,准确定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3]二、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及形成方式(一)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江西特色产业集群中数量较多的是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陶瓷产业、家具制造业、中医中药产业等。
江西特色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这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江西农村工业化的产物。
由于江西既没有很多国家投资,也没有利用外资的政策优势,农村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技术积累更单薄。
在这种条件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现实且正确的工业化道路。
(二)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区域优势和集聚效应是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动因。
依据产业集群的形成中的主导因素的不同,本文将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分为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和政策扶植型产业集群。
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中,有关企业和机构自发地在某地聚焦成群,政府在集群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彰显,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形成方式。
江西这种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资源禀赋型特色产业集群;二是社会网络型特色产业集群。
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其主导因素是当地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以及地理区位资源,其特点是资源要素优势明显,围绕优势资源衍生出众多中小企业,企业处于分散、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行业技术内涵不高,共享程度低。
江西这类特色产业集群典型的有:赣州稀土产业集群、赣州钨产业集群、鹰潭铜产业集群、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宜春钽铌产业集群。
社会网络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其主导因素是交易费用降低或技术创新共享,主要特征是集群基础是根植于企业关系网络和区域文化的信用,集群内知识共享,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活跃。
江西这类特色产业集群典型的有:文港制笔产业集群、高安物流产业集群、余江微型元件加工产业集群、南康家具产业集群、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余江眼镜产业集群、樟树医药产业集群。
地方企业家是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因素。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是在很多不利的区域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既没有分享到短缺经济的市场大餐,也错过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顺风车。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无论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还是集群企业间的分工和协作,都与企业家(地方能人)密切相关。
政策扶植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政府依据区域内一定的优势资源制定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着力扶植而培育出产业集群。
出台优惠政策,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江西发展此类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策略。
这类产业集群典型的有:崇仁机电制造产业集群、金溪香料化工产业集群、黎川制鞋业、黎川陶瓷产业、宜黄塑料制品产业基地、南城冶金机械产业、九江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樟树保险设备产业、芦溪电瓷产业。
地方政府为此类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因素。
地方政府介入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受两方面因素的驱动:一是地方政府承担着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职能;二是产业集群在市场化运作中由于市场失灵,产生对公共政策的现实需求。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势根本上是基于要素资源集中所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削弱和模仿。
江西特色产业的集聚经济优势需要向收益递增的网络优势演化,从静态的成本优势向动态的资源整合与创新优势转变。
三、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江西各特色产业集群虽然产生方式不尽相同,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别,但面临着共同的基本问题。
(一)比较优势脆弱一般来说,区域都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加以发展,江西各地也不例外。
但江西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有其脆弱的一面。
就产业效率而言,这些特色产业效率高于本区域其他产业,在当地属于快速发展的成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81江西社会科学2011.6长性良好的产业,但却未必在全国同类产业具有效率优势。
江西特色产业多是其占区域全部产业的比重较大,被寄予壮大区域经济规模之厚望,在全国同行业中却并不具有规模优势。
(二)发展条件存在短板江西各地把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基础条件存在不足。
一是高素质员工短缺。
江西各地虽然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这里却存在着“普工易找,技工难招”的现象,技术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短缺。
二是产业链不完整,采购、运输成本较高。
尽管各地近几年在构建完整产业链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建立还需时日。
三是园区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及配套设施建设明显不足。
(三)外源企业根植性不足企业根植性指外源与本地企业之间持续而稳定的产业关联性,具体包括原材料采购供应及其上下游产品供应的本地化程度、对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与本地产业的接口、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以及对本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人力资源的本地化程度等等。
江西工业园区企业之间的粘合度不足。
企业离开沿海等地到江西来投资,主要是看中了土地便宜、人力便宜。
这造成了外源企业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不明显。
外源企业一般情况下核心技术都是在发达地区研发,然后直接移植到当地进行生产。
它们的技术创新与改造较少与当地企业发生横向联系,这样影响了外源企业在当地的深度扩展,又制约了其“当地化”进程。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面临重重压力,但也适逢难得的机遇。
一是拥有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为江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对特定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上,还表现在历史文化、产业传统等方面。
二是市场机会。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都为江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市场。
三是产业转移的机遇。
近年来沿海地区由于劳动力不足、招工难、用地紧缺,以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
沿海一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速向内地转移,而江西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价格及土地价格均低,恰好成为这些转移企业的承接地。
四、发展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基本方针及建议江西各地基于迅速壮大经济规模的考量,都对特色产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然而,发展江西特色产业集群仅靠优惠政策和生产要素价格优势是不够的。
产业区位理论认为,一个具备集聚特征的区域或地区产业发展存在两种竞争力前景:一种是转移而导致区域产业空洞化。
这是因为区内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网络,产业链脆弱,不能深度扩展,一旦区域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它们就有可能移至他地,使该地区形成产业空洞化,导致区域竞争力逐渐衰弱。
另一种是通过增进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社会资本积累,适时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和转换,从而培育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在追求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同时,更需要质量增长和技术-规模扩张,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利用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解决外源企业根植性问题,实现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转换和升级,根本措施在于培育区域创新环境。
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的成功与创新环境是分不开的。
关于区域创新环境,学者们进行了概括。
Camagnir 等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地方生产系统、各种参与者和它们的代表以及产业文化通过一组关系(市场关系、权力关系、合作关系等)或网络统一起来,产生地方化的动态的集体学习过程[4]。
王缉慈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所必需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地方行为主体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