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及深化发展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及深化发展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及深化发展贾利娜摘要:产业集群依据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现状分布,类型及形成特点;同时介绍了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论和浙江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一些建议:明确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突出特色优势;同时集群各企业之间要合理分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与协作,形成地方企业网络;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立多元的融资渠道;扩展营销网络,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关键字: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1 引言产业集群是地理位置上集中的,某一产业及相关产业和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而形成的聚集体。

它能够给群内的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

至2004底,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各类产业集群139个,在提升经济总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市化[1]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历史悠久,如有始于明,盛于清的辛集皮革;在明代就已有发展的安平丝网产业。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处于简单的集聚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已在当地扎根的特色产业中来,这使得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形成了清河羊绒,安平丝网,辛集皮革,安国中药材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定义2.1 产业集群定义及特征产业集群一般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2]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合在一起的现象。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3]:1 地域上的集聚性。

地理空间的接近,是产业群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产业集群首要的根本的特点,企业间地理位置上接近有利于知识获取和社会资本的形成。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是并存的,特别是在特定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都在有限的狭窄的地理空间。

2 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的前提。

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迫使企业朝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企业集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要求生产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此外,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只有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行为主体的高度相关性。

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空间集中性和产业关联性的网络,包括从事同一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包括通过相关技能,技术和共同投入品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政府,行会,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广告公司等机构。

这些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4 网络化特征。

指产业集群中组织间合作具有持续交互作用的特征,包括通过各种合作确定正式关系的正式合作网络和基于社会关系,信任和共享互补资源等交互作用形成的非正式合作网络。

5 根植性特征。

根植性指经济行为嵌入特定的制度文化环境中的特性,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全球化与本地化并存。

集群内企业不仅在地理上接近,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2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定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指改革开放后,县域经济中在乡镇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批从事传统制造业生产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群。

它们在某一县(市,区)地理区域内集聚,通过某种生产技术,进行产品基本无差别的专业化与低成本大量生产,吸纳了大量[4]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目前,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有清河羊绒,安平丝网,辛集皮革,安国中药材,容城服装,高阳纺织,河间电线电缆等。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状地级行政区县(市)镇乡级行政区产业集群衡水市安平县丝网产业保定市蠡县皮革专业市场邢台市清河羊绒产业衡水市枣强-大营镇天下裘都沧州市河间市电缆石家庄市灵寿县石材产业保定市容城县服装秦皇岛市卢龙县粉条唐山市乐亭县高效农业廊坊市香河县家具保定市高阳县纺织石家庄市正定县板材保定市安国市药材石家庄市辛集市皮革皮衣邯郸市永年县蔬菜保定市高碑店市箱包邢台市临西县轴承邯郸市馆陶县鲜蛋及饲料3.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类型及形成特点第一,由偶然因素自发形成的。

这类集群的产生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引入了某种生产技术,并在当地扎根,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今天的规模。

如清河的羊绒产业。

第二,已有的传统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形成。

有些地区从事某一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其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以及产品种类不断进步,形成目前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如安平丝网产业。

第三,本地原有生产企业的技术外溢。

这类地区原本就存在从事某一产业的生产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原有企业的职工纷纷脱离出来,独立办厂,而且带动了周围的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形成现在的生产规模。

如永年的标准件产业。

第四,由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引进某一生产技术而形成的。

这类产业集群是由当地政府通过合作项目,或组织当地企业集体外出学习的方式引进,在集群内进行扩散,形成本地一个新兴的产业。

如枣强县玻璃钢产业的发展完全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组织。

通过以上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过程的分析,河北省产业集群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河北省目前存在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且集群发展大多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

第二,河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创业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亲缘为基础的非正式组织网络关系发达。

第三,多数产业集群分布在资源贫乏,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4. 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更需要理论的指导。

产业集群的理论来源于众多研究学者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实践进行研究,不断的抽象,归纳继而总结出来的。

这些理论对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此部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产业集群理论,一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一是浙江省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

4.1 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理论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产业集群在成本,效率和灵活性,市场以及学习和创新等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

其中在成本和学习创新方面的优势是内部成长因素;市场以及外部经济优势是外生因素。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要挖掘集群的内生优势,并要捕捉外部环境的机遇,以实现不断的深化发展[5]。

(1)图集群成长的内生因素集群成长的外生因素成本优势学习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外部经济优势集群成长动力机制图1(1)成本优势。

集群内企业集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从而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效益。

第一,环境成本低。

集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实现在相同供给水平下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

第二,信息成本低。

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一般都与健全的市场联结在一起,便于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捕捉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借助网络状的人际关系将信息高效传播,节约了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

第三,配套成本低,产业及群众众多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发展,由于激烈的竞争,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相应增加;集群内部各个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些企业共处在一个区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从而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第四,交易成本低。

产业集群内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建立一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企业间交易顺畅,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2)学习和创新优势。

学习和竞争效应使得集群由原来的基于资源禀赋的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

其创新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效的市场竞争压力,集群中的企业同在一地,在较小的经济区域内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迫使企业和员工不断的进行学习。

第二,强烈的技术创新与吸纳能力。

集群中的企业,中介机构,教育与研究机构,有经验的顾客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群内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3)市场优势。

产业集群的市场优势是吸引企业在特定区域聚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成熟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生产性企业与流通性企业共同构成的共生型企业集群,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专业市场的形成发展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专业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其次,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克服单个企业无力承担巨额广告费用的弊端,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

再次,单个企业可以借助集群的产业规模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由于产业集中化程度高,集群内的企业往往在价格,质量等上有很大的优势。

(4)外部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集聚体,追求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是其成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集群内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劳动力供给和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从而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集群在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协调运作,降低企业的配套成本,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

4.2 浙江发展产业集群的特点及经验[6](1)浙江产业集群多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中小特色企业网络。

浙江发展的每一个集群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如温州柳市的以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出名,义乌的小商品,大唐袜业等。

这些特色产业群内的单个企业规模并不大,有很多是家庭作坊式企业,但由于大量小企业在空间上集聚,该地区形成的行业规模却很大,当然这些小企业并不是简单的扎堆在一起,他们有细分的市场,通过行专业化生产与协作,形成一个相互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网络系统,增强了集群的竞争力。

(2)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好的结合本地的要素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

首先,浙江省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南沿海。

目前,沿海港口已达40多个,港口的发展为浙江腹地的经济带来了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浙江又毗邻上海,上海为浙江的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其次在产业集群形成之初,浙江不但有廉价的劳动力,还有一大批富有[7]创新精神,敢于白手起家的农民,他们是浙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前提之一。

同时,浙江有着历代相传的商业文化和金融业传统,这使得浙江人具有善于经营工商业的独特优势,能够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

(3)抢先一步的制度创新。

浙江省先于全国推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抢先一步的制度创新是浙江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动力。

在改革的初期,浙江根本没有发展大型重工业的条件,在个体,私营还未解决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具有创新精神的浙江农民就给“私营”企业带上“集体”的红帽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