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学校基础要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本文从农村学校家庭合作的必
要性、提升家校合作实效的策略等方面阐述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有效地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会教育是平台。


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一、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农村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
农村学校的孩子,心境纯朴,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不高,学生父母进厂打工或出海打渔,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待人无礼,任性放纵。

在学习方面,学习
目标不明确,常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理想。

(二)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
1. 家长的自身素质局限
家长在家校合作的参与意识不强,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学校,家校合作基础
不牢。

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文化素质相对低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教育能力,重养
轻教、重校轻家,即使参与合作,也不主动与教师交流。

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缺乏有效的教
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不知道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2.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指导能力不强
虽然学校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但很多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教学理念。

年轻教师
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没有家庭教育经验,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家长
和教师间的角色转化,不能有效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难与家长形成共鸣。

二、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实效的策略
(一)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幼稚教育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家庭教育问题丛生。

只有切实提升广大家长素质,才能让家庭教育的基础更坚实。

1.推行三级家委会制度
学校推行班级家委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将那些家教有方又热心于公益的家长代表组织起来,立章程,发聘书,树榜样,并建立定期
沟通制度。

2.让成功家长教育家长
为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班级、年级将成
功家长的经验加以总结,通过各层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妙法分享会
等形式在广大家长中推荐、传播,令广大家长愿意去听、乐意去学,大大增强了家庭教育工
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让专家贴身指导家长
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及教育专家,对全校或级组家长会在周末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讲座。

实践证明,“专家引领,贴身指导,学校协助,家长自学”的培训方式是广受家长与教师欢迎的。

(二)拓宽家校联动渠道
1.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与管理模式
家校合作是一门艺术。

学校领导的意识,对家校合作的定位,直接影响合作的方向。


织和制度建设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证。

我校重视家校合作,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学校有家校合作领导小组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的家长。

这些措施有利于使家校合作的各项
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拓展教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牢固对立家校合作理念,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指导
教师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学习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水平,拓展教师的家庭教育知识。

3.完善家校合作方式,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实效
(1)完善家长会
家长会是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不断完善家长会,提升家长
会的质量。

首先,明确家长会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其次,管控好时间,还家长话语权,做到互动与相互学习。

(2)利用作业登记本与家长沟通
教师每天检查登记作业情况,对当天表现突出的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简单留言,如:“今天能按时交作业,很棒!”“今天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

让家长及时了解孩
子的进步,让孩子的努力能及时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肯定,从而激发孩子好学、上进的热情。

(3)利用校讯通、校园卫士、微信、QQ等平台与家长建立日常信息沟通
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把学校给家长的温馨提示、给个别家
长的建议等及时告知家长,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家长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
孩子在家庭的表现。

4.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也十分重要。

为此,学校除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活动外,带在部分班级试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参与的家庭至少
订有一份报纸或杂志,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5.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校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被老师引导着回忆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点点滴滴。

美术教师教孩子制作感恩卡、小手工向父母表达节日的祝福;音乐老师教孩子边做手语边演唱《感恩的心》;语文老师教孩子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诗。

6.举办“艺术节”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学校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联动家庭、社区,为孩
子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展示的平台,也为家长、教师、孩子之间提供沟通的渠道。

“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家庭和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才能有效地形成“三结合”教
育网络,让家校合作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韩毅.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文教资料,2019(04):167-168.
[2]高兆华,门新花.家校合作共育成长——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小学家校合育工作纪
实[J].教书育人,2019(02):67-68.
[3]阮梅芳.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9(01):94-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