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大电气工程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

武大电气工程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工程电磁场及高电压综合实验一、题目有一极长的方形金属槽,边宽为1cm,除顶盖电位为100sinπxV外,其他三面的电位均为零,试用差分法求槽内电位的分布。

二、解题原理:均匀媒质中的有限差分法我们在求解场的分布时,当边界形状比较复杂时,解析分析法不再适合了,我们可以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数值计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整体连续的场域划分为若干个细小区域,一般称之为网格或单元,如图1所示,然后用所求的网格交点(一般称为节点或离散点)的数值解,来代替整个场域的真实解。

因而数值解,即是所求场域离散点的解。

虽然数值解是一种近似解法,但当划分的网格或单元愈密时,离散点数目也愈多,近似解(数值解)也就愈逼近于真实值。

实解。

在此处键入公式。

图1场域的剖分,网格节点及步长(一)、场域的剖分、网格节点及步长由边界Γ所界定的二维平行平面场(见图1),若采用直角坐标系则可令该场处在xoy 平面内。

所谓场域的剖分就是场域的离散化,即将场域剖分为若干个网格或单元。

最常见最简单的剖分为正方形剖分,这种剖分就是在xy 平面上作许多分别与x 轴及y 轴平行的直线,称为网格线。

网格线的交点称为节点或离散点,场域内的节点称为内节点,场域边界上的节点称为边界节点。

两相邻网格线间距离称为步长,一般以h 表示。

若步长相等则整个场域就被剖分为许多正方形网格,这就是正方形剖分。

节点(离散点)的布局不一定采用正方形剖分,矩形剖分也常采用,正三角形剖分偶尔也被应用,不过最常见的最简单的仍然是正方形剖分。

(二)、差分与微分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稳恒电、磁场的求解问题,归根到底是求解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泊松方程或拉普拉斯方程)的解的问题所谓差分方法,就是用差商近似代替偏微商,或者说用差分代替微分,从而把偏微分方程转换为差分方程,后者实际上为代数方程。

因此这种转化有利于方程的求解。

下面分别对一阶及二阶的差分公式进行推导。

首先回顾有关偏导数的定义,有00(,)(,)(,)(,)lim lim x x f f x x y f x y f x y f x x y x x x→→∂+---==∂ (1) 因此当|x| 充分小时,可近似地用(,)(,)f x x y f x y x +- 或(,)(,)f x y f x x y x-- 代替fx∂∂,所谓差分公式,即是基于上述观点推得的。

设图1所示场域中的位函数为A ,任取一网格节点0,它在xy 平面上的坐标为(x ,i i y ),记节点0的矢量磁位为,i j A ,并把与节点0相邻的其他四个节点1、2、3、4的矢量磁位分别记为1,i j A +、,1i j A +、1,i j A -、,1i j A -,将节点0处函数A 的一阶偏微商Ax ∂∂,用1、0两点函数值的差商1,,i j i j A A h+-近似代替,则有1,,0()i j i j A A Ax h+-∂≈∂(2) 式(2)中之差商,称为向前差商。

上述一阶偏微商也可用0、3两点函数值的差商,1,i j i jA A h--近似代替,称为向后差商,得,1,0()i j i j A A Ax h--∂≈∂(3) 同理,对于偏微商0()Ay∂∂也可分别用向前或向后差商近似代替,所得结果为 ,1,0()i j i j A A Ay h+-∂≈∂(4) 或 ,,10()i ji j A A Ay h--∂≈∂(5) 式(2)~式(5)就是一阶差分公式。

二阶差分公式可以在一阶差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0点处的二阶偏微商2002()()A Ax x x∂∂∂=∂∂∂,如对一阶差商再取差商则得二阶差商为 1,,,1,i j i ji j i jA A A A hhh+----用上式近似代替二阶偏微商就是要推演的二阶差分公式。

又由于1,,,1,i j i ji j i jA A A A hhh+----=1,,1,22i j i j i jA A A h +--+(6)所以21,,1,0222()i j i j i j A A A A x h +--+∂≈∂(7)同理2,1,,10222()i j i j i j A A A A y h +--+∂≈∂(8)式(7)及式(8)即为二阶差分公式。

需要说明的是,用差分近似代替偏微分,必定会产生误差。

理论分析表明:其误差与步长2h 成比例,因此若网格剖分得愈小,步长h 就愈小,从而引起的误差也愈小。

(三)、均匀媒质中泊松与拉普拉斯方程的差分离散格式设图2所示的平行平面场,场域每边长均为b,场域内电流密度为δ,媒质磁导率为0μ,边界上的矢量磁位值已知,求域内矢量磁位。

所提问题为第一类边值问题,则20A μδ∇=-|()(5,6,16),i A f s i Γ==(9)应用差分法解图2所示场域的步骤如下:图2 边界与网格线重合第一步,若采用正方形网格剖分,即将场域剖分为具有四个内点(即点1,2,3,4),边界与网格线重合的九个离散单元(九个网格)。

这就是把连续的场域进行离散化,从而将求解场域内矢量磁位函数的问题,转化为求1,2,3,4各内点的矢量磁位值的问题。

第二步,根据式(7)、式(8)的二阶差分公式,列出1,2,3,4各内点泊松方程的差分表达式。

因为h=b/3,则各内点1,2,3,4的矢量磁位1234,,,A A A A 的差分方程为内点1: 223166104A A A A A h μδ+++-=-(10) 内点2: 21497204A A A A A h μδ+++-=-(11) 内点3: 2115134304A A A A A h μδ+++-=-(12) 内点4: 2312102404A A A A A h μδ+++-=-(13) 由于边界各点的矢量磁位值为已知,即16A =16f ,6699771515131312121010,,,,,,A f A f A f A f A f A f A f =======。

将上述已知量代入式(10)~式(13)之中,并将各已知量移至等式右端,则得泊松方程的差分离散格式。

即14A - +2A +3A =20616h f f μδ---1A 24A -4A + =2079h f f μδ---(14) 1A 34A -4A + =201315h f f μδ--- 2A +3A 44A -=201012h f f μδ---拉普拉斯方程的差分离散格式则更趋简单,从式(14)所列的矢量磁位的代数方程可以看出,待求量(1234,,,A A A A )的个数与方程式的数目一致。

各方程式左边为待求量,右边各项是乘积20h μδ与边界节点上矢量磁位之值的代数和,它们均是已知的。

由于待求量的数目与方程数目一致,且各方程右端项不尽为零,故此代数方程组有非零解。

第三步,解代数方程组。

当内点较少时,可直接用待元消去法或列式法、张弛法等进行手算;当内点较多时,即内点数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成百个,上千个时,手算几乎不可能,这就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求解高阶方程组的方法有赛德尔迭代法及超松弛代法等等。

我们运用分离变量法求得其解析解,若用差分法则可直接求得场域中离散点上电位的近似值。

首先对场域进行等距剖分,例如,步长h=0.25,对于正方形场域则可使用网格线自边界处起始,平行于y 轴的网格线x=i h (i=0,4;j=0,4)由边界条件给出,其内部节点的电位值,i j ϕ(i=1,2,3;j=1,2,3)则待求。

电位函数所满足的拉普拉斯方程的差分离散格式为1,,11,,1,4i j i j i j i j i j ϕϕϕϕϕ++--+++=即 ,1,,11,,11()4i j i j i j i j i j ϕϕϕϕϕ++--=+++(15)对于本题的网格剖分,i,j=1,2,3,则式(5-54)即为待求的内部节点上的电位值所应满足的代数方程组。

题设的边界条件:0,4,,0,4,100sin 4j j i i i πϕϕϕϕ===,代入相应的代数方程之中。

如i,j=1,上式即为1,12,11,20,11,01()4ϕϕϕϕϕ=+++其中边界值0,1ϕ=1,0ϕ=0应代入方程之中,而2,1ϕ与1,2ϕ则为待求量。

求解代数方程组得,i j ϕ(i=1,2,3;j=1,2,3),此即电场中电位分布的数值解。

解代数方程组方法较多,若采用赛德尔迭代法,则可将式(15)改写为(1)()()(1)(1),1,,11,,11()4n n n n n i j i j i j i j i j ϕϕϕϕϕ+++++--=+++(16)的形式,式中标号(n )为第n 次计算值,(n+1)为第n+1次的计算值。

运用式(16)时,可从j=1开始,依次对i=1,2,3进行计算;再对j=2,i=1,2,3进行计算;最后当j=3时,对i=1,2,3进行计算。

每完成一次对i 或j 的循环,(),n i j ϕ全部换为(1),n i j ϕ+,这叫做完成一次迭代。

经过十数次或数十次这样的迭代,当两次邻近的迭代值相差足够小时,则可认为得到了电位函数的近似数值解。

由于计算格式十分有规则,因此上述步骤实际上往往在计算机上进行,这时取步长h 为更小值,可提高数值解的精度。

三、编写MATLAB 程序按照以上分析的结果,我们编写MATLAB 程序来计算,并对网格划分程度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

1 划分场域的网格为5行5列:首先,我们取步长较小,构造一个五行五列网格来计算场域的分布: 程序:改变不同的迭代次数值t,我们得到了不同迭代次数下的计算结果:线性赋初值的结果:迭代1次的结果:迭代5次的结果:迭代10次的结果:迭代20次的结果:迭代50次的结果:迭代100次的结果: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迭代次数到达20次时,其误差已经很小,继续迭代计算结果,发现迭代50次和迭代100次后的结果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只考虑到小数点后四位)。

2 划分场域的网格为11行11列增加步长,我们把原区域划分为一个11行,11列的网格,计算程序如下:改变不同的迭代次数值t,我们得到了不同迭代次数下的计算结果:线性赋初值的结果:1次迭代后的计算结果:5次迭代后的计算结果;10次迭代后的计算结果:50次迭代的结果:70次迭代的结果:100次迭代的结果:150次迭代后的结果:200次迭代的结果:我们对比结果可以知道,在迭代到150次和迭代到200次后,其结果已经一样(同样只考虑到小数点后四位)。

两次结果对比:对比不同网格下的电位分布情况,我们能够清楚的看见,当划分的网格越小时,既步长越短时,我们得到的电位分布情况就越接近实际的分布情况。

这样,如果我们继续缩小我们的步长,进一步地把我们的网格划小,并通过计算来得到我们就可以得到场域分布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