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对待同样迟到的好学生和差生,教师的态度不同,这是()造成的。
A、知觉误差B、理解误差C、社会认知偏差D、人格缺陷2、由于管理能力的欠缺,有的教师会找出各种理由来争取不当班主任,这是一种()心理应对。
A、自发的B、自觉的C、积极的D、消极的3、某教师因一次上课失误而自怨自责,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他的哪种不合理信念的作用。
()A、完美主义倾向B、寻求绝对公平C、钻牛角尖D、以偏概全4、如果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而且实现的概率很小,这时应该:()A、继续努力B、学会放弃C、加大投入D、不断幻想5、学生在知觉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画得不完整的几何图形进行补充,这主要是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6、高中生对物体空间移动以及速度变化的知觉属于()。
A. 时间知觉B. 方位知觉C. 形状知觉D. 运动知觉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8、高中生在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迅速选择出来的特征,是知觉()的反映。
A. 整体性B. 理解性C. 恒常性D. 选择性9、()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A. 感觉B. 知觉C. 观察D. 注意10、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记忆干扰现象称之为()A. 返回抑制B.前摄抑制C.后摄抑制D.行为抑制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的学习计划,由()构成A 认知策略B 意识和能力C 规则和技能D 经验和方法12、程序性记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B. 它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C. 这类知识的记忆往往比较快D. 它一旦形成,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13、初中生在考试时完成简答或填空题的过程是记忆过程中的()。
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14、下列识记方式中,初中生主要使用的是()。
A. 无意识记B. 意义识记C. 机械识记D. 形象识记15、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知识,发挥()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A. 复习B.积极遗忘C.过度学习D.精细加工16、()是指未经逐步的逻辑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A. 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17、老师将各种三角形呈现出来,告诉学生有两条边相等的是等腰三角形,而三条边相等的是等边三角形,让学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概念,这主要涉及思维过程中的()。
A 分析B 综合C 比较D 分类18、小学生的思维()。
A 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 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 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 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19、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的特点是()。
A 只能概括事物的外部感性特点B 能很好地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C 逐渐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D 还依赖于事物的直观的形象2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21、阅读水平高的初中生能“一目十行”,是指()A. 注意的稳定性好B. 注意的广度大C. 注意的分配能力强D. 注意的转移能力强22、初学外语感到枯燥无味,但认识到掌握好外语对将来发展很有用,于是对学习外语产生了兴趣,学习外语时注意也很好地维持,这是由于()。
A. 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B .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C. 直接兴趣对无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D. 间接兴趣对无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23、()是心理活动中对有关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初中生反映心理活动专注程度的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A. 注意B. 感知C. 意志D. 思维24、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也不由意识控制的注意是()。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集中注意25、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差异正是由于他们各阶段()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A. 平衡能力B.顺应能力C.同化能力D.认知结构26、一个男孩认为又高又细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这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样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时考虑到杯子的形状。
这个男孩的认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7、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源自()。
A.平衡B.顺应C.同化D.异化28、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也思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这类小学生属于()性格类型。
A. 竞争型B.依赖型C.协作型D.独立型29、()是指人在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A. 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荣誉感30、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要克服许多对学习不利的消极情绪,这表明()。
A 意志对情绪的影响B 意志对认知的影响C 情绪对意志的影响D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31、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
A 找人倾诉B 喝酒解愁C 音乐调节D 运动32、邱少云在敌人阵地前埋伏,被敌人的燃烧弹火焰烧着,仍严守纪律,克制着自己一动不动,最后壮烈牺牲,使部队完成了潜伏任务,这是()的范例。
A 意志的自觉性B 意志的果断性C 意志的自制性D 意志的坚持性33、“化悲痛为力量”是指()。
A. 积极情绪能促进意志的坚持B. 消极情绪能促进意志的坚持C. 积极情绪能阻碍意志的坚持D. 消极情绪能阻碍意志的坚持34、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这里描述的是()。
A.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B.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C. 认知对意志的影响D. 意志对认知的影响35、一高中生本来心情不舒畅,但为了不影响同伴的欢乐情绪,自己也假装高兴,这就是高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征。
A. 稳定性B. 冲动型C. 内隐性D. 表现性36、一般来说,对喜欢的东西可以毫不费力的记住,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作用。
A. 促进知觉选择B. 监视情感移动C. 影响工作记忆D. 影响思维活动37、爱和恨属于()。
A. 基本情绪B. 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C.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D. 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38、意志品质中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是指()。
A. 果断性B.自觉性C.自制力D.坚持性39、“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
A. 心境B.灵感C.激情D.应激40、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属于()。
A. 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心境41、某初中生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这是他意志()品质的表现。
A. 果断性B. 坚持性C. 自觉性D. 自制力42、期末到了,学生们为了迎接考试而紧张地复习功课,这时电视台即使播出了精彩的足球比赛,也只好放弃不看了,这是学生()表现。
A. 意志B.情绪C.认知D.思维43、()是指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A. 心境B. 应激C. 激情D. 情感44、“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属于个人内心冲突的()A.接近-接近型冲突B.回避-回避型冲突C.接近-回避型冲突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45、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
A.好奇心不断地加强B.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C.竞争意识的加强D.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加强46、许多小学生认为“做完了功课就可以随便玩了”,这表明小学生意志()发展不成熟。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力47、个体的意志行动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预定目标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体验,这就是所谓的()。
A. 困难B. 挫折C. 理想D. 信念48、小学生对于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就能坚持学习很长时间,这表明()。
A. 积极情绪能促进意志的坚持B. 消极情绪能促进意志的坚持C. 积极情绪能阻止意志的坚持D. 消极情绪能阻止意志的坚持49、小明解开了一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欢乐,这种情感表现是().A. 美感B.遗憾感C.责任感D.理智感50、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能够明辨是非,做出()的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A.迅速而准确B.全面而到位C.采取和执行D.全面而准确51、小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时,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的坚持,这体现了().A.意志对认知的影响B.认知对意志的影响C.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认知对情绪的影响52、李兴终于完成了一道复杂的化学题目,他对自己的解题能力相当满意,这是他()A.自我控制B.自我概念C.自我评价D.自我体验53、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后习俗水平的的第一阶段属于()阶段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 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C. 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者赞扬为定向D. 以社会契约为定向54、小强觉得解数学题的过程挺有趣的,所以他经常会找一些难题来做,他的学习动机属于()A. 主要动机B.次要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55、自我意识的主要心里成分是()。
A 自我体验B 自我认识C 自我监控D 自我调节56、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主动性较差,这是()的特点。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57、在心理学中,两难故事法通常用来研究()A. 需要B. 动机C. 道德D. 兴趣58、个体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天才(智商140以上)在群体中的比率最接近()。
A. 1%B. 5%C. 10%D. 20%59、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对同学不骂人、不打架才算一个好孩子”这表达了低年级小学生自我评价()。
A. 比较具体化B.比较系统化C.比较抽象化D.比较深刻60、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学习B.行为C.教育D.适应6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体现出遗忘的特点是()。
A. 先慢后快B.平稳变化C.先快后慢D.基本不变62、对待不同气质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待()的学生,教师应该要热情但不能操之过急,允许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问题和做出反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A. 多血质B. 抑郁质C. 粘液质D. 胆汁质63、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有(),一个行为正常的智力落后儿童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人。
A. 正常的思维B. 正常的能力C. 正常的智力D. 正常的意志64、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它们所学的知识,下面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B.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先于老师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评价C.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D.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65、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动机是()A.主导动机B.辅助动机C.暂时动机D.低级动机66、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