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运动专题

精编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运动专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
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
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B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方法总结】 1.水循环原理及影响因素 (1)水循环的原理主要是指水循环包括的主要环节。主 要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下渗。如下图。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
减少
硬化城市路 增慢加地面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面
铺设渗水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使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
减少水库以下 河段河流含沙

流水位平稳

围湖造田 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 陡落
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做 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 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
要是雨水和( C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三种水循环的对比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水循环环节
意义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 之间
河流水系特征要素:
1.长度(发源地、入海口) 2.支流多少、形状 3.流域面积大小 4.弯曲度、平直度 5.河床状况(高度、宽窄、形状)
【方法总结】
1.关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1)包括内容:主要河流的流量、流 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凌汛、含沙 量等。 (2)影响因素: ①流量:取决于流域内的气候(降水 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流域面积大小和 支流状况,下渗和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状况。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D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
之间 ( C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热点·探究突破 热点2 河流的水文特征
【真题调研】
1.(2013·广东)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 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
【易错易误】 河流水系特征就是指河流的水文特征。 不正确。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 流的源地、流向、落差、支流状况(多 少、形状)、流域面积、长度及河道特 征(宽窄、深浅、曲直等)。
考向3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例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 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 (b)。读图,完成(1)~(2)题。



湖泊水补给 全年
对径流起调节作用;水量较 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稳定
地下水补给 全年
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 河流的中上游地区
⑴R1和R2两河的主要 补给是
; 高山冰雪融 水和降水
影响流量变化 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气温
⑵图示平原地区 侵蚀作用的主要 外力是
风(或风力。)
考点研方向1 读图分析河流补给形式 析 (2014•新课标Ⅱ)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
(小)
降水量多的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 多,流量大。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 内流河则相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取决 于补给形式的变化
汛期
春汛、夏汛、冬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冰川
汛、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季节性
汛期长、汛期短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 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 冷月均温<0 ℃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 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水能
大或小
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地面性质 坡度 植被 降水强度 降水持续时间
⑥目前人类 能够影响的 水循环环节
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降水(人工降水); 下渗(破坏植被、硬化地面等); 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2、水循环的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②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调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的平衡。 ④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⑤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影响水循环的ຫໍສະໝຸດ 素①影响蒸发的因素气温 风速 湿度 裸露的水域表面积
②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风带:信风、西风、 极地东风、季风
距海远近 地形是否阻挡
③影响降水的因素
充足的水汽 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 凝结核
④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年降水量 流域面积 植被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蒸发 人类活动
⑤影响下渗的因素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运动专题
板块一: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课前·自查梳理 主干梳理
1.五种主要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 风区
季节性积雪 春季 融水补给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变化较 东北地区 稳定
冰雪融水补 主要在夏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变化稳 西北地区
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河流水文特征要素: 1.补给水源(降水、地面积雪、冰川积雪、地下水) 2.流量大小、流量变化情况(汛期时间、长短) 3.流速、水能大小(上中下游) 4.含沙量大小 5.结冰期(有无、长短) 6.凌汛(哪些河段?)
课堂训 练
(2013·四川卷)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
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第4题。
4.该地水循环 最活跃的季节是
( 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板块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考析点研3、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小);流 量的季节变化大
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等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
蒸发、植物蒸腾、 凝结降水等
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 少,但对干旱地区非 常重要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 上空之间
蒸发、降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环
【想一想】读以下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