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要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教师要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教师要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1 提出背景
我们的新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材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
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
现实”的道理,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揭示数学问题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
出来的,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师也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
通过自己在教学的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新教科版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简便计算例2的教学设计我
提出一点自己的改进方法,这也是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希望和大家一
起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2 原题回放
新教科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的简便计算的例2,画面是书店的一
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
较大的灵活性。
问题1: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
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
方法一: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①56+31+24=80+31=111(元)
②56+31+19=56+50=106(元)
③56+19+24=80+19=99 (元)
④31+19+24=50+24=74 (元)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
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
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
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方法二:先算四本的总价,再减去一本的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
①130-19=111(元)
②130-24=106(元)
③130-31=99 (元)
④130-56=74 (元)
其中第②③都符合要求,总价在一百元左右。
教师加以引导:看一看,还有哪些情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3 延伸和改进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时候还不是最简单的方法,还应该在继续一下,把最简单
的方法在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这时我们可以用四本书的总价钱130元分别减去他们四个的单价后在和
100元进行比较:
①130-19=111(元)————111-100=11(元)——

②130-24=106(元)————106-100=6 (元)——

③130-31=99 (元)————100-99=1 (元)——差
④130-56=74 (元)————10-74=26 (元)——差
这时候同学们就会很快的说出是第②③种组合最接近100元了。因为它们
和一百元的差距最接近。只再和100元进行比较,就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化了许
多。使同学们能够更简单、更明了的解决此问题。而且还能知道那种组合超过了
100元,那种组合不到100元。
这样不仅可以看出哪三种的组合最接近100元,而且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
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根据这道题目再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老师正好拿了一百元钱去买这些书籍,老师都想买,可是钱不够,应
买哪些书籍剩下的钱最少呢?
这个问题就接近于我们的生活实际问题。可以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来解决:
①130-19=111(元)————111-100=11(元)——

②130-24=106(元)————106-100=6 (元)——

③130-31=99 (元)————100-99=1 (元)——差
④130-56=74 (元)————10-74=26 (元)——差
最佳的答案是第③。因为他差1元不到100元。而②种组合的钱是大于1
00元。因为带的钱是100元。
4 实例应用
老师去书店准备买四本书:46元、31元、29元、24元,可是老师带
了100元钱。那么你来给老师挑选书籍吧?
根据上面的知识同学们列式:先算四本的总价:46+31+29+24=
50+80=130(元)
①130-29=101(元)————101-100=1(元)——多
②130-24=106(元)————106-100=6(元)——多
③130-31=99 (元)————100-99=1 (元)——差
④130-46=84 (元)————10-84=16 (元)——差
而此时就出现了两个选项①和③。但是得结合生活的实际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就把我们的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了在一起。而此时是舍去31和舍去29产生
了疑问。我在教学的时候不少同学都选择了29,只有舍去钱多的才可以买到。
因为如果选择舍去29元后为46+31+24=101(元),所带的钱不够。
不符合生活的实际。
5 归纳总结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
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熟练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做,
多练,多思考。众所周知,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实践,我认为,解题实践是数学能
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才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
精髓、把握和体会数学的本质,进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数学观点,形成数
学能力——这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计算、画图、解题能
力应该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数学教师只有亲身
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有效地引导、启发、帮助,
甚至鉴别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