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井、观、沿、遥、弄、错、无、际、抬、相”10个生字的字音。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

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井、无、沿、抬”
2、能借助拼音读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能根据标点,尝试读出句子的语气。

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懂得要做个见多识广的人。

二、学情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集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寓言故事。

文章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标点,读出青蛙和小鸟说话时的语气,从而体会故事的寓意。

2、认读生字,尤其是读准“井、弄、错”这三个生字的字音;
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描写“井、沿、无、抬”。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鸟和青蛙的头饰。

2、学生方面的准备:每人一张铅画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引入情景。

(1)出示“一口井”,让学生分别指出:井里、井沿、井口、井底的位置。

(2)添加青蛙的图像,说说:青蛙在哪里干什么?
2、揭示课题:坐井观天。

3、渗透学习“井、观”的字音、字形。

4、读题,解题。

说明:
这里的解题只需从字面上进行,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观”是什么意思?(看);那么“观天”就是指……?(看天);“坐井观天”就是说……?坐在井里看天。

5、设疑过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里包含了一个道理,学完课文就能知道。

说明:
借助画面,引领学生进入故事的情景中,能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
习状态,同时此图也能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思考:故事中除了青蛙,还有谁?
说明:
虽说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边听边记,边听边想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回答交流,并出示小鸟的图像。

3、引导自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说明:
学生是初次接触课文,教师一定要舍得化时间,保证让学生静心地将课文从头至尾地读两遍,此处宜采用个人自由读的形式。

4、检查自学效果。

说明:
此教学环节可采用指名分节读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学生一同听,一同检查纠正;也可采用同桌两人相互听,相互检查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在检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字音,尤其是那些生字应随机进行字音教学。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纠正字音。

5、交流感受: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争论;争论天有多大)
板书:天有多大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过渡:青蛙和小鸟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轻声读2——7节,读读想想找找,青蛙和小鸟分别说了些什么话?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2)分组学习句子中出现的生字。

(3)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说明:
句中出现了“遥、弄”等七个生字,这些生字的字音在初读课文时已基本解决,故在分组学习时应引导学生着重进行字形的研究。

研究的方法很多:可以相互介绍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也可以商讨正确书写的方法……在班级交流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各有侧重,分类分层解决:“遥、错”应注意字形,可与同音字、形近字作比较;“无”主要进行书写指导,让学生书空,掌握笔顺;“抬”让学生介绍“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通过动作帮助记忆;“际”着重落实字义,可以在学习“无边无际”这个词中解决。

2、男女生对读2——5节,了解青蛙与小鸟的不同看法。

(1)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学生回答后,板书: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2)理解“无边无际”:“无边无际”什么意思?书上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无边无际的天空。

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的?
说明: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进行词语的理解,便于学生感悟体会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运用语言会更好地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指导朗读2——7节,读出语气。

(1)指导学生借助标点,读出语气。

a出示句子: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看清标点,自由练读,尝试读出语气。

c指名读,教师及时指点语气。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比较“不用飞那么远。

”与“还用飞那么远吗?”不同的语气,更好地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d分男女生读、分组读,共同提高。

(2)分角色读好2——7节。

a同桌合作,练习朗读。

b汇报交流,并适时指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大话”的意思;感受“一百多里”有多远。

*什么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哪句话是“大话”?
*指导读“我从遥远的……找点水喝。


c指名分角色读。

(3)动手实践,分辨对错: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a请同学将纸卷成筒看天花板,再放下纸看天花板。

说说:前后两次看到的不同情景。

体会青蛙如何坐在井里看天的。

b讨论问题,并回答:谁说得对?
4、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文。

(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加上动作,戴上头饰,分角色演一演。

说明:
本环节旨在通过反复多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体会。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地读,以便在读中自悟。

最后一项“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课堂即时效果好的话,可采用当堂演;反之,可以在课外活动时落实。

也可以分层进行:一部分同学完成分角色朗读课文,另一部分进行分角色表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想象: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会跳出井口吗?
2、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怎么样呢?
(1)提供想象材料: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

这下,它惊呆了。

它看到(),心想:()。

(2)青蛙会对小鸟说什么?
2、总结,揭示寓意:《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小朋友不要做“井底之蛙”,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点天,眼光如此狭小。

而应该做个见多识广的人。

说明:
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对一年级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故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想象“青蛙跳出来后会怎么样?”亲身感悟,强化寓意。

(五)复习字词,指导描写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观、际、抬、相。

3、指导描摹“沿”。

(1)书空,复习“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并提醒右半部分“横折弯”这一笔。

(2)观察“沿”在田字格里位置(注意左窄右宽及关键笔画)。

(3)学生各自描写。

4、描写“抬”。

(1)根据笔顺规则,学生自行书空。

(2)学生独立观察并书写。

(3)评议学生作业。

说明:
这课共有四个生字需书写,对于“沿”和“抬”可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指导;对于“井”和“无”两个较简单的字,可放手让学生在写
字课上独立完成。

至于课堂上对学生写字作业的评议,可通过实物投影将作业显现在屏幕上,让大家一笔一画地作细致地讨论,从而直观感受:这个字到底应该怎样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