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中,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这一点。李认真地倾听每一个
人的问题,生怕没有回答清楚,约好了用普通话采访,李就一直用普通话,虽然潮州话
对他来说更自如。李会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听问题时,专注如小学生;回答时,一定
会看着对方。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名片,但轮到摄影师时,名片派完了。让人意外的
是,采访进行到一半,李突然向远处的助手要了一张,补给了摄影师。他的举动是如此
自然。
2. 李嘉诚不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老板,他更愿意以“领袖”要求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
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
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在一次接受访问时,
李曾这样自我解答:“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
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3. 与重视定坐标一样,李嘉诚对细节也很重视。
4. 据李嘉诚的这位友人透露,早年,李嘉诚的英文并不好,但是塑料花又是出口的,如何
用那么蹩脚的英文去说服别人,对李嘉诚是个很大的挑战。最终,他想出了一条最有说
服力的理由——货真价实,“我的成本加25%,就是我的价格,而且,我永远是这个价
钱。”“李嘉诚就这么找到了一个词典,就这么应付世界了。”这位友人说,李的这种原
则,几乎贯穿始终——做人也是一样。
5. 和李嘉诚同时代的商人中,不少人栽在了最难处理的政商关系上,但李却从未因此而烦
恼。“他对官员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嘉诚会怎么反
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这位友人分析,李做人非常有原则,这让他在政界也赢得
了不少人的尊重。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李曾给自己定了九字箴言:讲真话、做实事、有
贡献。“政治和经济,根本上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很难处理的。”李
嘉诚坦言,如果政治找上门来,躲也是躲不掉,他的原则是“不参与政治,但关心政治”。
6. 李嘉诚不喜好交际,在一些朋友看来,他很闷,有时还有点不合时宜。这位友人给南方
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一次,一个官员在李嘉诚面前夸耀他们投了多少钱搞环保,李突
然来一句,“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差点没把人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