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Vladimir Negovsky描述)
共识作者们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似较恰当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CA经CPR后结局
DEATH 70%
CA
ROSC 30%
Admission 20% Death 10%
Death 15% Discharge 5%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ROSC 25%
CA
OPTIMAL 7%
15% DEATH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迄今ROSC后院内死亡率无改善
2006.年美国 National Registr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NRCPR): 成人19 819 例,儿童524例 ROSC后 院内死亡率 67% 和 55% 2008年英国:24 132例 ROSC 后 院内死亡率71%.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脑损害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神经细胞内Ca++超载 神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蛋白合成抑制 细胞凋亡 兴奋性神经介质过度释放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神经细胞内Ca++超载
供氧中断-ATP、CP耗竭 Ca++泵 Na+泵 Na+ Ca++ ↑ (内Na+ 增加之故 ) SR摄Ca++ ——
American
Australian New Zealand European Canada Asia Southern Africa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取代 复苏后综合征
缘于:
1、复苏多用于指各类休克治疗
2、复苏后综合征 字面意义——复苏“行为”停止后之病理生理过程 事实——复杂的继ROSC后复苏期病生理过程刚开始
(WBC内还原型氧化)
电子传递链内外的蒽醌介导的反应 黄嘌啉氧化酶(DX-OX)转化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自由基损伤
膜脂质过氧化
细胞膜 细胞间质损伤(离子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反应)
蛋白和酶破坏(细胞支架损害) 核酸破坏 染色体畸变
血管内皮损伤——No reflow
PMN激活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PMN激活
激活磷脂酶A2 粘附分子表达 酶性颗粒释放diac arrest syndrome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A Consensus Statement 2008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心脏学会 复苏学会 心血管急症治疗委员会 心外科和麻醉学会 心肺 围手术和危重症治疗学会
(明胶、胶元、弹力硬蛋白酶水解)
自由基产生增加 凝血连锁反应激活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蛋白质合成抑制
缺血期:ATP、GTP不足 再灌注期:
NO与过氧化酶结合而产生自由基ONOO-
ONOO-和·OH 引起(1)DNA损伤 (2)导致细胞凋亡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神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缺血-再灌注产生自由基——
超氧负离子O2-
羟自由基·OH 过氧亚硝基ONOO- 脂自由基FLR
产生机制:白细胞内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反应激活
脂环氧酶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
提出以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代之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指:ROSC 后组织灌注衰竭和脏器功能衰竭
CA持续时间
病情因
CPR时间
而不同
原发病
表现谱广:从立即清醒到深昏迷且无呼吸
属MODS特例
预后:80%以上均有时间不等的昏迷
完全神经功能恢复罕见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 18%
NO-ROSC 75%
(259 cases)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ALIVE 3%
DEAD 15%
CA/CPR结局:3585例
Cardiac arrest(CA)
30% ROSC
70% DEATH
20% ADMISSION
10% DEATH
5% DISCHARGE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ROSC后死亡分析
脑因性: 28%-36% 脑外因素:64%-72%
心因性:44%-53% 其它: 19%-20%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1972年Foladimier Negovsky首先提出:
Postresuscitation disease 认为属于疾病分类学的独立实体 之后欧美学者提出 Postresuscitation 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 而今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促使
兴奋型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 天门冬胺酸)
涌入线粒体——沉积其内 —— ATP产生抑制 ——细胞死亡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细胞内钙超载
促进细胞凋亡
1、蛋白酶、脂酶、核酸酶被激活 激活白介素转化酶ICE或P350
(对细胞凋亡有关键作用的基因和基因产物)
灭活正常时抑制这一过程的基因产物 2、钙离子激活NO合酶而产生NO
1-3天: 肠通透性增强 肺、肝、肾、胰功能受损
3天后: 感染(后期死亡原因)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脑损害——I/R结果
灌注衰竭 普遍无血流——CA后立即发生 短暂反应性充血——15-30秒(缺血后血管麻痹) 持续低灌注——全脑血流减50% (ROSC后PGI产出抑制,LT及PGs缩血管产物 呈优势 24Hr显著) 氧摄取正常或超正常 脑静脉PO2<20mmHg 结果:1、脑血流、氧摄取趋于正常 或 2、二者均低于正常或继发性脑出血而致氧摄取剧降 —— 临床脑死亡
PCAS—— 四个病理生理过程之综合
1、CA后脑损伤 2、CA后心功能不全 3、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 4、持续的诱发病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Nigovsky对PRS的描述
6-9小时:脑功能抑制 血流动力学损害 血液流变学损害 代谢紊乱
24小时: 循环功能趋于正常 脑功能损害如故 微循环损害严重 代谢紊乱 50%病人死亡(再CA,出血,脑水肿、肺水肿)
受体激活之钙离子通道开放(N甲基-D-天门冬氨酸)
(细胞内Ca++超载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细胞内钙超载
激活
磷脂酶——胞膜磷脂降解 —游离脂肪酸
磷脂酶A2 活性
—花生四烯酸瀑布反应
PGS TXA2 LTS
自由基
——膜损伤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细胞内钙超载
激活
蛋白酶 脂酶 核酸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