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贫血习题一.名词解释1.Iron deficiency anemia2.总铁结合力3.未饱和铁结合力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二、填空题1.每失血100ml,可失去mg的铁。

2.每个红细胞内有个血红蛋白分子,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ml,每克血红蛋白含铁mg。

3.慢性贫血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氧离曲线移。

4.贫血的严重性与贫血的和有关。

5.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是输血指征。

6.食物中含铁量最低。

7.内源性铁主要来自。

8.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9.合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阶段红细胞摄取铁最多。

10.铁在肠黏膜细胞中以价铁与蛋白合成蛋白,直接由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的铁以价与血浆中蛋白结合,被运送到或加以储存。

11.运铁蛋白是球蛋白,而血清中球蛋白的明显增高预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佳12.缺铁性贫血发育晚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育晚于13.口服铁剂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达高峰,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恢复14 为补足储备铁,口服铁剂,治疗应延长到。

三、选择题1.慢性铁缺乏发展的正确顺序为;A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B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

C 血清铁降低,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低血红蛋白。

D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血清铁降低。

E 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

2.明确缺铁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为:A 平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MCH)减少B 血清蛋白浓度下降C 血清铁浓度下降D 骨髓储存铁缺乏E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下降3.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铁幼粒细胞贫血:A 血清铁饱和度B MCV,MCH,MCHCC 骨髓铁染色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E 血清总铁结合力4.以下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A 血清铁B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C 骨髓细胞外铁D 骨髓红细胞内铁E MCV,MCH,MCHC5.关于铁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高铁化合物比亚铁易吸收B 维生素C可增强铁的吸收C 植物纤维素和鞣酸盐之类的食物可干扰铁的吸收D 小肠内PH值为酸性和中性时铁的吸收可增强。

E 其他微量元素如:铜,可帮助铁吸收6.以下何种发现有助于鉴别此病人为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A 吞咽困难B 神经炎C 舌炎D 脾肿大E 食欲不振7.以下哪些实验室发现有助于鉴别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A 血小板减少B 血小板增多C 血清LDH升高D 血清BUN 升高E 含铁血黄素尿8.关于缺铁的铁剂治疗正确的是A 胃肠外营养B 注射铁制剂有效C 一旦红细胞记数恢复正常,铁治疗就可终止D 有效的铁制剂开始治疗后48小时可见到症状好转E 口服铁剂可被注射铁剂代替9.缺铁性贫血的首要原因A 铁的摄入不足B 铁需要量增多C 铁吸收不良D 慢性失血铁损失过多E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10.缺铁性贫血采用铁剂治疗,观察疗效最早的标志是A 血红蛋白上升B MCH增多C MCV增大D 网织红细胞增高E 骨髓血细胞形态恢复11.血清铁降低而总铁结合力增高提示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铁粒细胞性贫血E 慢性感染性贫血12.缺铁性贫血注射铁剂的指征是A 口服铁剂2周血红蛋白不恢复B 慢性失血C 原有胃肠道疾病D 合并有巨幼红细胞贫血者E 病人不愿服铁剂者13 缺铁性贫血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是A 血清铁降低—红细胞减少—小细胞低色素—骨髓铁减少B 骨髓铁减少--血清铁降低—红细胞减少—小细胞低色素C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减少--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减少D 骨髓铁减少--血清铁降低—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减少E 红细胞减少—小细胞低色素—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减少14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A 从小量开始,以减少胃肠道反映B 与维生素B12同服可增强疗效C 服药两周后血象恢复正常D 血象正常即可停药E 服药两周血象未恢复正常应该改用注射剂15 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有意义的是、A 小细胞低色素B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降低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D 血清铁降低E 骨髓铁降低16 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A 慢性胃炎B 慢性肝病C 慢性感染D 慢性溶血E 慢性失血17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A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B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升高D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E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8 关于铁的代谢正确的是A 血清铁一般是亚铁离子B 缺铁时正常肠黏膜对铁吸收减少C 铁主要在空肠下段吸收D 维生素C 能把铁游离化E 在肠黏膜内能合成铁蛋白19 含铁最少的食物是A 蛋黄B 牛肉C 猪肝D 牛奶E 豆类20 缺铁性贫血错误的是A 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 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D 多见于育龄妇女,经产妇尤多E 慢性渐进性的发展过程21 有关铁代谢的正常值错误的是A 体内总铁量3—4,5gB 储存铁1—1,5gC 食物铁10—15mg/天D 妊娠时需4mg/天E 排出量约1mg /天22 缺铁的主要原因是A 多次妊娠B 胃肠道吸障碍C 慢性失血D 需要增加E 偏食23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少见的是A 原发病的临床表现B 皮肤苍白,活动后气促C 细胞含铁酶缺乏的表现D 外胚叶营养障碍的表现E 视乳头水肿,脾脏肿大24 符合缺铁潜伏前期的是A 储存铁下降B 血清铁下降C 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 以上都不是25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A MCV MCHCB 血清铁C 总铁结合力D 骨髓铁粒幼红细胞E 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26 缺铁性贫血所致细胞内含铁的氧化还原酶活性降低,临床表现是A 口腔炎舌炎舌乳突萎缩B 慢性萎缩性胃炎C 胃酸减少D 胃溃疡27 缺铁性贫血所致外胚叶营养障碍,临床表现是A 毛发干燥无光泽B 皮肤干燥发皱C 指甲扁平或反甲D 杵状指28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A 缺铁性贫血B 地中海贫血C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29血清铁降低的疾病有A 缺铁性贫血B 慢性感染性贫血C 慢性失血性贫血D 地中海贫血30符合缺铁潜伏期的是A MCV<80MmB 血清铁少于50mg /dlC 血红蛋白降低D 骨髓铁染色阴性31高铁制剂是A 硫酸亚铁B 琥珀酸亚铁C 碳酸亚铁D 枸橼酸铁32钩虫病患者,血红蛋白8g/dl,驱虫后服铁剂,判断疗效A 3日后骨髓红细胞形态显著改变B 3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g/dl左右C 3月后网织红细胞上升D 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33关于注射铁剂的反应,哪些正确A 注射局部疼痛B 头痛发热荨麻疹C 过敏性休克D 过量致血友病34下列骨髓象的描述,那项符合再障的诊断A 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有成熟障碍B 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增生,粒系有成熟障碍C 骨髓增生减低,粒红比例正常,巨核细胞正常D 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减少E 以上都不是35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可见于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E 失血性贫血36关于再障的病因描述,下列那项不正确A 与放射性物质有关B 与某些化学因素有关C 与某些病毒有关D 是克隆性恶性疾病E 与某些药物有关37下列那项最支持再障的诊断A 有贫血、出血和感染B 血象三系减低C 网织红细胞减少D 骨髓涂片呈增生不良、巨核细胞缺如E 肝脾淋巴结不肿大38骨髓涂片检查,下列那项不支持再障的诊断A 骨髓增生减低B 骨髓非造血细胞团增多C 巨核细胞增多D 脂肪滴增多E 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9下列那项符合重型再障的诊断A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2×109/LB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 血小板<2×109/L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5×109/LD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4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5×109/LE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0×109/L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5×109/L 40雄激素对治疗慢再障有效,其机制为A 促进蛋白合成B 改变骨髓微环境C 刺激骨髓造血D 兴奋中枢神经改善微环境E 抑制免疫41下列那项检查对鉴别慢性再障与PNH最有意义A 血常规B 尿常规C 肝脾B超D 酸溶血和糖水试验E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42下列那项符合再障血象骨髓象特点A 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B 骨髓增生活跃,全血细胞减少C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片血小板计数减少D 骨髓增生不良、巨核细胞缺如E 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正常43对初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那项治疗方法为首选A 雄性激素B 输血、输血小板等支持疗法C 糖皮质激素D 细胞因子E 异基因骨髓移植44女性,25岁,一年来逐渐面色苍白,疲乏无力。

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5×109/L,N 0.35, 血小板40×109/L,网织红细胞0.002, 最可能的诊断是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感染性贫血四问答题1.试述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及实验室检查.2.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答案一、名词解释1 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备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

3 未饱和铁结合力:未被铁结合的运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二、填空题1 502 80 1.34 3.43 增高右4 严重程度发生速度5 60g/L6 奶类7 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8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9 中幼红10 三去铁铁三运铁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髓11 β1 β2微12 胞浆胞核胞核胞浆13 5-10天7-12天2周后平均2个月14 血红蛋白正常后一个月三选择题ADCCAAABDDCCBAEEBEDACCEAEAAAACCCADADDCACDDED四问答题:1.答(1)常见原因如下:①摄入不足;②需要量增加;③消耗过多;④吸收不良(2)实验室检查常用:①贫血形态学检查周围学检查:小细胞低色素,网织红细胞或增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