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管理现状研究与分析(III )——过多的概念,过少的统一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hina (III)——Too Much Concept, Too Little Uni fication 陈 蓉*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8陈 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河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 开封 470004Chen Rong Hohai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 and HydraulicEngineering, Nanjing 210098Chen An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Institut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0004■摘要:2003年“非典”之后,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俨然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其中,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念的理解就众说纷纭,没有统一。
本文中,分别就风险、安全、危机等应急管理相关概念进行了整理,旨在为应急管理的概念建立一个理论体系。
文章最后还对传统应急管理与现代应急管理进行了对比,将现代应急管理与传统应急管理区分开来。
关键词:概念 风险 安全 危机 应急管理联系人:陈蓉,河海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等;陈安,本刊副主编,博士,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同时兼任河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三峡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应急管理,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等。
*在我们对一件事物展开研究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对此事物概念的界定。
概念界定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尤其是要给出一般性地概念,更加困难重重。
不同的专家学者,由于其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以及个人学术风格的不同,都会导致他们从各自擅长的角度去思考,给出完全不同的理解。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界定上,也存在这个问题。
目前来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一片混乱。
而我们要想对应急管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么理清概念就成为了首要任务。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1、风险在应急管理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其实还存在很多其他类似的概念,比如风险、安全、危机等等。
其中,最为广义的就是风险这一概念,因此,我们先从风险说起。
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到所谓的“风险社会”,近年来,SARS、地震、雪灾、矿难、群体性突发事件等频繁发生。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总成部分。
风险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正因为此,学术界至今没有也难以给出风险的统一定义。
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者对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
¾经济学家奈特从不确定性视角来研究风险,并于1921年在其经典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区分:概率型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
¾美国学者海斯则从损失性视角给出了风险的第一个定义: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¾Wilson等[1](1987)认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以用期望值来表示。
¾韦伯词典[2](1989)对风险的定义是:面临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¾Willia m s[3](1994)认为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结果间的差异。
¾日本学者Saburolkeda认为,风险是由于自然或人类行为所导致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强调风险是由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不利事件造成的后果两部分组成。
¾宋林飞是我国最早研究社会风险的学者之一,他对风险的理解有以下3个要点: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之客观体现;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风险并非只是在实现决策时带来的损失,而且也指偏离决策目标的可能性[4]。
¾国际地科联(IUGS)滑坡研究组风险评价委员会则将风险定义为:对健康、财产和环境不利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后果的严重程度,可用发生概率与可能后果的乘积来表示。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对风险的研究也拓展开来,“社会风险”、“经济风险”、“信用风险”、“企业风险”等概念不断涌现,而每一个概念在学术界中又存在不小的争议。
以“社会风险”为例,目前对社会风险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统一、普遍接受的定义。
以下仅列举出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¾国外有些学者将其定义为“众多职能部门所承担责任范围之间的缝隙”。
这种观点并不完全符合社会风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但至少指出了“社会风险是与各种团体、各种行业相关的这一特点。
¾Ic h e m给出社会风险的定义:某种特定损害的发生对给定人群造成某种程度伤害的频率和受影响人数之间的关系。
¾冯必扬[5](2004)对国内外有关社会风险的概念和主要涉及方面作了总结,认为对社会风险的研究仍然应该继承广义风险研究的两个视角:不确定性视角和损失性视角,并且提出:社会风险是由个人或团体反叛社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失序和社会混乱的可能性,其内涵是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
2、安全安全是风险这个广义概念下的一个比较正面意义的概念。
对于安全,学术界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在汉语里,安全的含义是指稳定、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受威胁。
《牛津英语词典》中也将安全定义为“一种得到保障的状态”,认为安全是一种免于或不处于危险的状态,是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等免于危险得到保障的状态。
Harold Brown[6]认为安全是一种能力,而国家安全的能力就在于,保持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基于合理的条件维持它与世界其余部分的经济联系;防止外来力量干扰国家的性质、制度和统治,并能控制其边界。
沃尔夫斯[7]认为安全是一种感觉,并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安全做出了解释:客观上,安全表明对获得价值不存在威胁;主观上,安全则表明不存在会受到攻击的恐惧。
综上,一般而言,安全是指人类个体和人类组织的生存免受威胁的状态。
而在国际政治领域,安全概念通常与国家紧密相关联,当人们谈论安全时,一般指的就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就是指国家安全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的一种状态。
传统安全是以国家为中心,以军事手段维护安全为特征的,主要研究战争、和平、权力和均势等问题,即如何运用军事力量保卫国家领土主权[8]。
直到20世纪70~80年代,经济、环境、恐怖活动等问题开始进入安全研究领域,安全概念也从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扩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非传统安全问题解释为[9]:“相对于传统安全因素而言,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它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除此之外,安全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全面安全等众多概念,并在这些概念下展开研究。
¾“合作安全”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国家间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困境,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合作求得安全。
但作为一个概念,合作安全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¾“综合安全”由日本首先提出,强调应付可能的外部威胁,并于1980年7月,在其《国家综合安全报告》中对“综合安全”内容做出了明确解释。
而东盟国家对综合安全的阐述与日本有很大差异,更侧重于对内部事务的处理。
¾“共同安全”由瑞典于1982年首次提出。
联合国在1985年的《安全战略》的报告中表示,在相互依存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自己的行为获得安全,而共同安全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国际秩序。
¾“全面安全”的概念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
李成林给出了安全管理的定义[10]: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并提出了将其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3、危机相对于风险的广义性,危机更偏向于微观性。
搜索文献,可以发现,中外学者和研究人员见智见仁,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¾在现代汉语中,“危机”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
¾“危机”的英文是C r isis,《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将其解释为“疾病、生命和历史等的转折点”。
¾韦伯词典(1997)则其危机定义为极端危险和困难的不稳定形势。
¾Rosenthal[11]表示,危机是对社会、机构和组织的基本利益和结构形成的严重威胁。
¾Shaluf等[12]认为,危机会给正常事带来某些特别的风险,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形。
¾高鹏程[13](2004)给出自己对危机的解释:危机是特定时空中具体个人和组织所面临的必须抉择的局势。
¾Hermanns对“危机”做出如下经典定义[14]:“所谓危机就是这样一种情境,它威胁着决策单位的优先目标,限制了决定改变之前回应的可用时间,它的产生出乎决策单位成员的意料之外。
”按照危机涉及范围及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危机分为个人危机和组织危机两大类(/cn/ show.php?itemid=769)。
个人危机又分为健康危机、家庭危机、社会活动危机以及心理危机等。
组织危机则主要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三类,政府、企业、公共危机都属于组织危机。
①经济危机。
包括宏观经济危机和微观经济危机。
宏观经济危机是指区域性的经济发展缓慢、停滞或衰退,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这往往是由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造成。
微观经济危机多指企业危机,一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危机、财务危机、信誉危机、安全危机、人事危机、技术危机、质量危机、生产危机等。
②政治危机。
一般涉及到政体、国体以及政府合法性、国家主权等领域。
政治性危机事件主要包括战争、革命、政变、武装冲突、大规模的政治变革、大规模恐怖主义活动、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以及其他政治骚乱等。
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政府。
③社会危机。
这类危机主要源于人们所持的不同信仰、价值和态度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们对于现行社会行为规则和体制的认同性危机,还有各种反社会心理等。
如社会不安、社会骚乱、罢工、游行示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