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病句类型及练习一、常考类型: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一)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注意: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是否由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改为: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得到了冠军。
(在“敢搏”后面加“的精神” )(4)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2、赘余(1)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删去“掌握”)(2)重复。
例: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删去)(3)可有可无。
例: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删去“离现在”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不能“纪念”不能是“到来”)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的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的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 ,可改为“认真” 、“慎重”)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工作的是否深入。
(可改为“生产救灾工作做的好不好,决定于干部工作的是否深入。
”)注意:观察句子中是否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 之类的词语。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可将“也”改成“就” )(三)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 移到“如果”后面)6、主客颠倒。
例:因特网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改为:中国青年对因特网)7、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难考类型: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事理(一)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被动:常见结构:被(受),, 所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句子前分句,将“ ,,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在一起。
2、表原因:常见结构:原因是,, 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 ,, 的原因。
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监管力度不够在作怪。
——句子后分句是“其根本原因是监管力度不够”和“是监管力度不够在作怪”杂糅。
3、表目的:常见结构:是为了,, 为目的的;把,, 达到;防止,, 不再 ,,例: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句子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和“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杂糅。
4、表意图:常见结构:本着,, 为原则;从,, 为出发点例:他们本着保重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前分句改为“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以保重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5、表对象:常见结构:对象,, 面向 ,, ;对于 ,, 问题上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可改为“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 ”或“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 ”。
6、表组成:常见结构:还有来自 ,, 也参加了 ,, ;成分是 ,, 配制而成;分 ,, 部分组成;有,, 组成;大多是以 ,, 为主。
例: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 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还有 ,, 学习”,可改为“还有来自,,科技工作者”或“清华大学等,, 也参加了学习”。
7、表程度:常见结构:分外,, 多了例: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后分句将“分外活跃而健谈”和“活跃而健谈多了”杂糅。
8、表依靠:常见结构:靠的是,,取得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是出于,,决定的例: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句中“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改为“关键的问题是知识”或“要让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
(二)表意不明指代不明,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句子歧义指句子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意思。
1、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例: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2、多义词引起歧义例:这真是好球。
(既可以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
)(名词多义)3、兼类词构成歧义例:饭不热了。
(动词,即不用热饭了,可以凉吃;形容词,饭凉了。
)4、结构不明产生歧义例:新的国家的领导人。
(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5、关系不明引起歧义例: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6、指代不明引起歧义例: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
注意:句中有代词,考虑是否指代不明。
一般情况下,句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
同时也要注意远指与近指是否错用。
(三)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前后表达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例: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的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的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句子中常见的病句标志:常见标志词: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
数量词有关的搭配原则:1、倍数不能“减少” ,只能“增加”。
例: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分析: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
“缩短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2、概数不能连用。
概数的表述方式有三种:由系数或系数与位数组成,如三四个、五六个;在数词前加“成、上、约、近”等,如成百、上千、近一万;数词后加“多、来、左右、上下”。
在运用时,不能杂糅使用。
例:小王住院已经十四几天了。
分析:“几”是个概数,不能与表示定数的“四”连用。
根据两个相邻数目表示概数的要求,删去“几”,改成“十四五” 。
3、注意“提高了”与“提高到” ,“增加了”与“增加到”的区别。
“提高了”、“增加了”表示净增加数,“提高到”、“增加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使用情况。
例: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分析:“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改为“提高了”。
4、“最多、至少”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
例: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最多”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将“以下”删除。
)练习:1、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2、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3、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4、 5 月 10 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5、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6、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7、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8、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9、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10、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1、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12、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13、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14、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5、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6、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17、他背着父亲和哥哥悄悄跑到后山掏鸟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