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量指标分析
•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 4.8.4.2 对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 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C】要求。 • 4.8.6.2 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 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C】要求。 •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 第三节 单病种质量指标(230页)
•
单病种管理研究的背景
• 鉴此,美国政府及医院评审部门一方面 加强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修订 评审内容,同时也推出用经济激励方法 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2003年至2010年美国进行“医疗保险和 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首项医院 质量激励(HQID)示范工程”。
•
单病种管理研究的背景
•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把“质量--诊疗过程质量”放在 首位,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采用普遍认可的临床医疗程序和评价方法,这些标 准化的程序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是 与提高医疗质量有关。 涉及的病种: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肺炎、膝 与髋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疾病 据美国2006年CMS的总结报告证明,从数据中可以 确认经济激励措施已经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服务质量 提高了11% 。
• 第三章 患者安全 •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 • 式发生错误 3 . 3 . 3. 1 •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6页)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4.5.2.1 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 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A】1.重点病种质量 控制有效。 • 4.5.2.7 开展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 【C】有单病种 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管理临床诊疗活动。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4.6.8.2医院对手术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 • 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55页)
Reduce errors (减少失误)
Adverse events (减少不良事件)
美国 IOM 1999报告
单病种质量控制 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结果质量
11/14/2018
以患者安全作为关注焦点的医院质量管理
Maximizing recovery (最佳效果) Reducing losses of opportunity (减少机会性损失) Choice of the best proven medical decision & strategy (选择最好的诊治方案与策略)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循证医学) Standardizing practice (标准化的操作)
医疗质量改进的基本原则
• 质量过程改进的关键是确保每个员工理解并努力满足其顾客的需求 One ke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 process is making sure that every supplier understands and striv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s or her customers.
•
住院的死亡率指标在不同的机构之间显示出很大 的差别,并有证据显示,高死亡率可能与医护质 量缺陷相关。 住院医疗指标的死亡率是:
住院医疗指标的死亡率有
• • • • • • • • • • • • •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ortality rate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 AMI mortality rate, without transfer cases AMI病死率,无转院的病例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ortality rate 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率 Acute stroke mortality rate 急性中风的死亡率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ortality rate 胃肠道出血的死亡率 Hip fracture mortality rate 髋关节骨折的死亡率 Pneumonia mortality rate 肺炎死亡率
W. E. Deming
•
医疗质量改进的基本原则 在流程改进中使用科学的、以数据为基础的方法
• • 利用数据发现由于“共同原因”导致的 “慢性问题” Common cause leading to chronic problems。 第三个质量改进的原则是遵循一个科学的,数据驱动的过程改进. The thirds principl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s the commitment to a scientific, data-driven approach to process improvement. 只有上帝可以无条件信任,其他人必须用数据说话。 Only God can unconditionally trust the other person must use the data to speak 对流程关键变量进行系统监控。 The key variables for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持续改进质量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系统性的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A systematic program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remains central to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in any organization.
•
The mortality indicators for inpatient conditions cover conditions for which mortality has been shown to vary substantially across institutions and for whic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igh mortal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eficiencies in the quality of care. The mortality indicators for inpatient medical conditions are:
•
理解并学会控制流程变异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to control process variation is the second principl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持久的质量改进的秘诀是改进流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平均水 平。“ “The secret to las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s to improve the processes and thus improve everybody’ s average.”
单病种管理研究的背景
• 美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DRGs经过近30余年 的大量医院管理实证研究显示,如果管理仅仅是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让医生和医院为了首先是要 做到患者‚医疗费用‛不超支,就保持可以获得 的经济利益。 这种把‚医疗费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 内容‛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这个永恒的主题与 核心, 产生不良的影响。
单病种质量指标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质控办 段然
单病种质量管理
涉及各个章节、内含核心指标
11/14/2018
•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 1.2.3.1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 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5页) • 【C】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 施 方案。【B】【A】中均有要求。 • 第二章 医院服务 •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17页) • 2.3.2.2 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 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部分评价指标 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定的 国际背景
11/14/2018
确保安全质量的两个途径
选用最安全的诊疗技术
减少不良事件
没有失误的诊疗方案是最佳的策略
结果 安全有效
成效最大化
减少机会性损失 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与决策 具有循证医学的依据(EBM)
以患者安全作为关注焦点的医院质量管理
• •
•
•
In 2002, hospitals achieved 81.8 percent “composite” performance on 957,000 opportunities to perform care processes relatedto accountability measures. • In 2010, hospitals achieved 96.6 percent composite performance on 12.3 million opportunities - anineyear improvement of 14.8 percentage points. A composite result sums up the results of all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measures into a single percentage rating. • 2002年,对957000例次操作在问责措施“综合指 标”执行率达到了81.8%。 • 2010年,在1230万例次医院的综合指标执行率 达到96.6%——九年提高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