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
假设:位于不同地区的某商品均同质、 且价格可灵活调整。
2、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
动将使它们的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 小的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 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 的。这种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 等价关系叫“一价定律”(one price rule)。
(三)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 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的基础(因为纸币是价 值或购买力的代表,而不再代表黄金)
➢ 市场供求对比状况:决定汇率的实际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纸币的实际汇率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并因此形成了多种汇率理论。
※ 均衡汇率的决定
1、均衡汇率的决定
• 均衡汇率:是指能够使外汇供给量与外汇需求
• 所确定的汇率,应使该国国际收支能够长期 均衡;
• 所确定的汇率,不必借助于外汇管制或外汇 管制,就能够维持下去;
• 在确定汇率时,应考虑它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倘若资本流动是变动不定的,那么汇率的确 定,就应该使经常项目平衡,而不把这种资本 的流动考虑在内.
3、均衡汇率与实际汇率
均衡汇率是个理论值,它是根据两国货
经济学家桑顿(H·Thorton)于16世
纪提出,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
(G·cassel)于1922年在他的著作
《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中系 统阐述。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一国为什么需要外 国货币,主要是因为外币在外国市场上可以购买 到外国人生产的商品劳务。反之,外国需要本国 货币是因为它可以购买本国的商品、技术和劳务。 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以本国 货币交换外国货币,其实质就是以本国的购买力 去交换外国的购买力,而汇率则是两国货币在各 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因此不同货币之 间的兑换比例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均衡汇率是这样一种汇率,它在一定时期内,使 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长期资产流动)保持平衡,而不 引起国际储备额的变动”
1945年:“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而不引起 国内大规模失业和求助于贸易管制时的汇率。”
定义的特点是从汇率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来分析和判断汇率的合理性,而不是就汇率论汇 率.
这种“均衡汇率”的概念,对进行定性 的政策判断来说,相当有用:
量相等的市场汇率。它是不断波动的市场汇率
的中心,显示的是市场汇率的运动归宿。
¥/$
S
若市场汇率偏离均衡汇率,
则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将
E
促使汇率趋向均衡水平;
r
若市场汇率正好等于均衡
D
汇率,推动汇率变动的压
力将消失,汇率会暂处于 静止状态.
O
q
Q
均衡汇率的决定
2、均衡汇率的意义
关于均衡汇率的具体内涵,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 (Nurkse) (1944) 认为:
① 人们可以据此判断一国汇率是高估还是 低估。若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国际储备外 流,就表明汇率高估,反之就是低估。汇 率总是应该在高估或低估(失衡)的情况 下发生变动,因此根据均衡汇率的定义, 就可以在政策上判断一国汇率是否高估或 低估,并由此决定一国汇率是否应该进行 变动。
②运用均衡汇率的概念,有助于一国确定合 理的现实汇率:
它是从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的直 接联系来研究汇率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
二、一价定律
(一)国内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1、可贸易商品与不可贸易商品。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的商品分成两类: 可贸易商品:某一商品在区域间的价格差 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不可贸易商品:商品的区域间价格差异不 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一般主要包括:不 动产与个人劳务项目。这类商品或是不可 移动或是套利活动成本无限高。
黄金输出点
4。8965
铸币平价
4。8665
黄金输入点
4。8365
(二)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 率的决定
➢ 法定平价:两国纸币所代表的金量之 比。决定汇率的核心值。
➢ 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实际水平
➢ 汇率的波动幅度:由政府来规定和维 护,政府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护汇 率的稳定。
此时,汇率的稳定程度已降低了。
第五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 汇率决定问题概述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金本位(金块本位、金铸币本位)、 金汇兑本位 纸币本位。
二、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问题
(一)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
➢ 铸币平价:汇率决定的基础P115
➢ 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实际水平
➢ 黄金输送点:决定汇率的波动界限(铸币平价加 减黄金的运输、包装、保险、利息等费用)—— 汇率是基本稳定的。
若:
商品供求改变
(固定汇率)
价格 改变
Pi = ePi*
套购
等
行为
外汇供求改变 汇率
价
(浮动汇率)
改变
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在国际间的价格差 异是相当大的,而且这种差异持续存在,主要 原因有两个:一是各国并非纯粹的开放经济, 贸易壁垒始终存在;二是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 显著地高于国内贸易。
均衡汇率与现实汇率的关系
均衡 汇率
现实汇率
均衡汇率与现实汇率的关系
三、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 货币供求情况 国内外利率的相对水平 经济增长的国际差异 心理预期 政府的干预政策
第二节
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购买力平价说(PPP)
一、代表人物及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 汇率理论中历史最悠久、适用性最 强的汇率决定理论。它最早由英国
用公式表示:Pa = Pb若Pa = Pb源自套购行为Pa = Pb
若考虑交易成本C(运输费、税收、利息 等),一价定律应改为:
Pa = Pb+C
(二)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对于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 贸易商品的价格一致性,可以用公式表示就是:
Pi = ePi*
e为直接标价法的汇率 这就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以同一货 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 一致的。)
币对国际贸易商品的购买力的对比关系计 算出来的本国货币与别国货币的兑换比例, 反映的只是两国货币之间折算关系的基本 趋势。就某一时期而言,由于受供求关系 的影响,现实汇率在运行中会围绕均衡汇 率进行波动,它会不断接近于均衡汇率, 又会不断偏离均衡汇率。但均衡汇率做为 汇率波动的核心值,做为汇率波动的一种 倾向,一种趋势,始终会对现实汇率发挥 引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