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分类:原生动物

生物分类:原生动物

生物分类:原生动物门
在生命树中,许多古老生物代表的主枝或树枝已经枯萎脱落,这些脱落的大小不一的树枝可能代表整个目、科或者属都没有现生后裔的类群——他们仅以化石的形式为我们所知。

就像我们偶尔可以看到的那样,一个细弱蔓延的树枝从一棵树底部的树杈上长出来,并由于某些偶然的机会受到偏爱并且依然兴旺地存活着,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像原生生物的动物;在些许程度上,它们连接起生命的两大分支,而且它们好像因为生活在一个神之庇护地而幸免于致命的竞争。

原生动物就是真核单细胞动物,这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形态,所以叫原生。

而后生动物,就是指多细胞生物,所有的后生动物,都是由最初的原生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叫做后生。

已描述的原生动物中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在地球上,我们只能通过化石来确定他们来过这个地球,也并非所有的原生动物都能留下化石供后
人去考察,只有那些具硬壳的类型(有孔虫的钙质壳(由细胞分泌的碳酸钙构成)和放射虫(硅质或含有机质的硅质)为主)才能够形成化石。

他们的化石大多保存在海相沉积物中,少数发现于淡水沉积。

这可能由于海生类型大多数具有硬壳能够保存成化石,而其他生活领域中的类别大多不具硬壳,很少形成化石。

自从300多年前,A.van列文虎克用约放大270倍的透镜,第一次看到了原生动物,他把眼虫描述为“中间绿、两端白”的虫子(后人尊称他为原生动物学之父),原生动物家族逐渐进入人类的视野。

如果你觉得原生动物这些古老生物应该生活在那些原始森林、海洋和人类文明去不了的地方那就错了,你可以在池塘、湖泊、河流、海岸、土壤甚至极地地区找到他们。

有的甚至将人类的血液、器官作为安身之所。

捧一捧水,在显微镜镜下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小动物”在游动,它们的“内脏”一目了然,它们把所有的“器官”集中在一个细胞中,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一方水土中。

原生动物小小的身体里,有一套完整的生存系统,从呼吸到排泄,从消化,吸收,从运动到防御。

一应俱全。

通过扫描电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胞核、线粒体、食物泡、自噬泡等的结构
科学家将其分为如下4个纲:1、鞭毛纲2、肉足纲3、孢子纲4、纤毛纲
原生动物是在动物总界中单细胞个体的类群,虽然在其中人们也观察到存在群居习性,但这样的群体还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细胞个体集聚
而成,每个细胞都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作为一个动物所具有的一切机能。

一、细胞膜、细胞核与细胞质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细胞膜,又统称为表膜(pellicle),表膜有保护和帮助虫体运动等功能。

虫体可以依靠表膜保持身体的特有形状。

即使受到外部压力改变形状后,具有弹性的表膜也可以使虫体恢复原来的形状(好像记忆合金)。

有些原生动物的体表会形成比较坚硬的外壳,原生动物的外壳的质地在不同种类中是不一样的,如表壳虫的外壳为几丁质,鳞壳虫的外壳为硅质,有孔虫的外壳为钙质,此外还有的为纤维质。

有些原生动物细胞质内还有骨骼,如放射虫有几丁质的中央囊或有硅质的骨针等
二、鞭毛、纤毛和伪足
一类原生动物有鞭毛或纤毛这类固定的动物胞器,鞭毛、纤毛在水中有规律地摆可以借水的反作用力使虫体运动。

鞭毛一般数目少而且长,纤毛则比较短但数目很多,常覆盖细胞表面,是细胞表面的附属物。

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比如领鞭毛虫:一条很长的鞭毛,被一圈细胞膜表面的突出物环绕,形成一条圆柱状的“衣领”。

领鞭毛虫因此而得名
另一类原生动物没有鞭毛或纤毛这些固定的动物胞器,而是靠伪足动物。

原生质中的溶胶质和凝胶质的转换和流动,使虫体形成伪足而运动,这种运动实质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滑动形成的。

三、排泄与渗透
由于大量的水分随食物泡的形成进入体内,或通过体表渗透进入细胞内。

原生动物为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必须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以维持细胞内水的含量。

多数原生动物都依靠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调节水分。

每个伸缩泡的周围有数条收集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经收集管送入伸缩泡,并通过虫固定的开口排出体外。

当水分被排出时,排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的溶于水的废物也同时被排出体外。

水与代谢废物还可借扩散作用从细胞的表面排出。

四、营养
原生动物有3种营养类型。

(1)植物性营养:与植物一样,能行光合作用,是鞭毛虫纲动物中具有色素体的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如绿眼虫。

(2)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或胞吞作用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临时性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食物泡在细胞质内被消化和吸收。

没有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或胞吐作用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排遗。

(3)腐生性营养: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很多寄生的原生动物是此类营养方式,如各种孢子虫。

五、生殖
1.无性生殖: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主要是二裂生殖,即细胞经过有
丝分裂形成2个相等的个体,如眼虫的纵二裂、草履虫的横二裂和变形虫的二裂等。

也有部分原生动物行出芽生殖,即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一个新个体,形成的大的部分为母体,小的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有时一个母体上可形成多个芽体,如夜光虫。

2.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配子的大小、形状相同的称为同配生殖,如有孔虫、某些鞭毛虫。

配大大小、形状不同的称为异配生殖,一般大的配子称为大配子或卵,小的配子称为小配子或精子,如团藻等很多群体鞭毛虫。

(2)接合生殖:纤毛虫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六、呼吸
原生动物的呼吸通过扩散作用进行。

部分腐生或寄生种类可以在低氧或缺氧的环境中生活。

寄生种类主要靠酶的作用分解糖类得到能量。

七、应激性
原生动物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称为应激性(irritability)。

它们可以趋向某些刺激,如食物等;也可以避开某些刺激,如某些对其生存不利的化学物质等。

原生动物这种对不同物质刺激以及光线等的趋避对帮助原生动物的营养和生存有非党重要的意义。

1992年我国学者首先在原生动物棘尾虫的体内发现多种神经肽。

鞭毛虫纲的绿眼虫、角鞭虫、衣藻、团藻纤毛虫纲的草履虫、小瓜虫、钟形虫、喇叭虫肉足虫纲的变形虫、太阳虫孢子虫纲阿贝斯焦
虫、疟原虫
原生动物大都为可运动的掠食者或寄生者,可分为下列几类:具鞭毛的原生动物(flagellated Protozoans)一如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类(trypanosomes)、感染人类生殖道的滴虫类(trichomonads)。

似阿米巴的原生动物(amoeboid Protozoans)一藉伪足移动,如有壳或无壳的变形虫(amoebas)、有孔虫类(foraminiferans)、太阳虫类(heliozoans)和放射虫类(radiolarians)。

孢子虫类(sporozoans)一能滑行或不能运动,如疟原虫属(Plasmodium)会引起疟疾。

纤毛虫类(ciliates)一利用众多的纤毛来运动和觅食,如草履虫。

变形虫属(Amoeba)是原生动物门(Protozoa)肉鞭动物亚门(Sarcomastigophora)肉足总纲(Sarcodida)根足纲(Rhizopodea)变形目(Amoebida)变形虫科的1属。

虫体赤裸、柔软,因可向各个方向伸出伪足,以致体形不定而得名。

音译“阿米巴”。

医学原虫包括寄生在人体的腔道、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有40余种。

有些原虫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对人体可造成严重危害。

一般原生动物只有一个核,也有多个核的种类,有些原生动物细胞内还同时具有两种细胞核:一种是大核,与细胞代谢有关;一种是小核,
与生殖有关。

绝大多数原生动物的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通过气体的扩散(diffusion),依靠体表从周围的水中获得氧气。

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固定运动类器官的种类,另一类是具有固定运动类器官的种类。

原生动物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可溶性代谢废物,都可以借扩散作用从体表排出,除此之外,在淡水中生活的种类体内还有一种重要的排泄类器官,是由类似于细胞膜的结构包围而成,呈泡状,泡内含有水和可溶性废物,称为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

在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体内渗透压高于外界的渗透压,水分会不断地进人体内,伸缩泡就起到不断地收集水分并将水分排出体外的作用,溶于水中的一些代谢废物也随之被排出体外,如果没有伸缩泡的结构,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就会因体内水分过多而胀破细胞。

海水中有大量盐分,其渗透压与细胞内渗透压大致相等,所以海水中生活的种类一般没有伸缩泡。

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具有趋避性,当遇到食物时,它们会向有食物的地方趋集,当遇到有害刺激时,它们又会避开,这种应激性对它们的生存有很大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