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地图制图
1.地图的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2.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3.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11种比列尺。
100万的经纬度差分别为6°、4°。
各地形图编号及与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关系。
掌握分幅编号的计算(P274)。
地形图图幅范围(P292),相邻比例尺图幅倍数关系(P273)。
4.普通地图的大中小比例尺范围,大是大于等于1:10万,中是1:10万
到1:100万,小是小于等于1:100万。
5.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符号按空间分布状态: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按比例关系:依比例、半依比例、不依比例符号。
基本变量: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
色彩:包含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色相对应反映“质”,亮度和饱和度对应反映“量”或重要程度。
地图注记布置方式:水平、垂直、雁行、屈曲四中基本布置方式。
6.地图内容: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俗称地图三要素。
三要
素的具体内容(P270-271)。
特别是数学要素涵盖的内容: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
7.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变形性质及其应用。
圆
锥——地处中纬度,东西延伸陆域。
圆柱(等角)——即墨卡托,航海航空图,方位——表示极地图。
我国常用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等角横切圆柱),用于大比例尺地图;墨卡托(正轴等角圆柱),用于航海;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用于小比例尺地图等;正轴等积圆锥投影(亚尔勃斯投影)。
8.地图分幅: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9.地图比例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
10.地图定向:一般通过坐标网实现。
2.5万、5万、10万需绘出三北
方向(真北——中央经线、坐标北、磁北)
11.地图的数学精度:由比例尺大小和投影决定。
12.投影选择:根据用途、制图区域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
P278
投影选择是重点。
13.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投影:100万是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
影,南北各向图内35′为标准纬线。
以纬度4为划分,我国共有15个投影带。
大于等于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1万按经差3°分带,其他按6°分带。
14.地形图更新方法:重测、修测、修编。
确定方法的标准:地物变化4
0%、修测(编)3次以上、精度不够重测;10-40%、某重要地物位置改变修测;其他就修编
15.比例尺选择的条件:制图区域大小,图纸规格、地图需要的精度。
16.图幅拼接原则:上压下,左压右,跟接边类似。
17.普通地图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
境界、控制点与独立地物。
18.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位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
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19.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选取、图形化简、概括、移位。
选取有资格法
和定额法,化简有删除、夸大、合并。
概括有(质量和数量的概括),图形的概括这里被称为化简了。
20.制图要素相互矛盾处理的方法:舍弃、位移、压盖。
21.1:1万图内公里网间隔10cm,2.5万、5万、10万、25万图内均
为4cm, 50万、100万绘经纬网,不绘公里网,记住都分纵向6等分,横向100万为4,其他为6等分
22.25万既绘公里网,又绘经纬网(图内以十字线表示)。
23.地图颜色通常采用四色印刷——青、品红、黄、黑(CMYK)。
24.地形图数据接边时,相邻图幅之间接边要素位置相差0.3mm,可以移
动一边,0.6mm以内,两边要素平均移位,超过0.6mm认为是拼接结果超限,查原因
25.地图编绘质量控制依据:引用文件、使用资料、设计文件
26.地图编绘质量要求:数学基础(精度)符合要求、地理要素精度及主
题要素符合规定要求,数据及结构符合规定要求,整饰符合规定要求 27.地图套印误差:全开及精度要求较高的不大于0.2mm,一般地图
0.3mm;对开及以下,要求较高的(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属于)
0.1,一般地图0.2;双面,正反面误差不超过0.5mm。
28.一幅1:100万图幅包括144张1:10万地形图。
29.地图注记通常分为名称注记和说明注记两大类。
30.制图综合中的概括包括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质量特征概括
31.目前在二维图形视觉变量的研究方面,普遍采用的地图符号视觉变量
是法国图形学家伯廷(J. Bertin)提出的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相6个基本视觉变量,它们分别包括点、线、面三种形式 32.投影的说法是在圆锥投影中,与圆锥相切、相割的标准纬线上没有变
形、标准纬线的选择决定了图幅内各部分的变形分布,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以外为正向变形、圆锥投影方式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弧,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束,夹角相等,投影的变形大小随纬度变化,与经度无关,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相等
33.地图图幅设计中,某图幅确定使用地理坐标网,应选择靠近图幅中间
位置的整数位经线作为本图幅的中央经线。
34.我国南海海域呈南北延伸形状,在设计其地图投影方式时,宜采用圆
柱投影。
35.编制专题地图时,用于表示连续面状分布现象的方法是质底法
36.依据地形图资料和幅面大小设计地形时,所确定的图幅比例尺通常称
为主比例尺
37.编绘1:5万地形图水系要素时,当底图上河流宽度大于0.4mm时,
河流应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
38.利用1:5万地形图编制普通地图集市、县图时,用于框幅定向的是
地形图上真北方向。
图外辅助要素包括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属于地图辅助要素的是分度带、接图表、编图资料
39.绘制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时,下列说法中,符合等
高线图形综合技术要求的有正确表示山脊、山头、谷地、斜坡以及鞍部的形态特征、合理删除次要的负向地貌细部、为强调地貌特征,个别等高线局部应适当移位
40.关于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和地形类别三者关系的描述是测图比
例尺越大,基本等高距越小;地形越复杂,基本等高距越大
4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规定我
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以1:1000000地形图为基础,按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42.在设计地图投影方式时,呈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采用方位投影
43.地图的主体部分是地理要素
44.在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能较好地反映制图区域某些点呈周期性现象
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是定位图表法
45.国家基本比例尺1:25000、1:50000和1: 100000地图编绘中,图
廓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大于±0.20mm
46.某点的大地坐标为N39°、E116.5°,按照高斯投影3°带的分带投
影,该点所在3°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9、117°
47.制图区域的位置影响着地图投影的选择的描述为极地附近宜选择正轴
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区宜选择正轴圆锥投影、赤道附近宜选择正轴圆
柱投影
48.地图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出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
而将那些次要、非本质的物体舍弃,这个过程称为制图综合。
取舍和概括是制图综合对制图现象进行的两种基本处理
49.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以表示质量特征为主的方法有线状符号法、质
底法、范围法
50.专题地理数据更新的一般原则包括精度匹配原则、现势性原则、空间
信息与属性信息同步更新原则
51.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的高差为6.12m,A、B两点的实地距离
为438m,则AB的坡度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