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指导配煤炼焦摘要:通过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可以确定煤种,对来煤混杂问题进行鉴定,并指导煤场来煤堆放,配煤炼焦等,从而保证炼焦产品的质量优质稳定。
利用本人多年的煤焦质量管理经验,阐述如何很好地利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指导配煤炼焦生产。
关键词:镜质组反射率配煤炼焦质量
一、引言
多少年来,焦化企业大多采用工业分析、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等指标指导炼焦生产,预测焦炭质量;近年来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已逐步成为指导炼焦生产的又一重要指标,且对控制焦炭强度更有可靠性。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指镜质组在绿色光中的反射光强相对于垂直入射光强的百分比。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表征煤化度的重要指标。
各种煤若显微组分的反射率均随煤化度加深而增大,这反映了煤的内部由芳香稠环化合物组成的核的缩聚程度在增长,碳原子的密度在增大。
但各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随煤化度变化的速度有差别,其中以镜质组的变化快而且规律性强。
镜质组是煤的主要组分,颗粒较大而表面均匀,其反射率易于测定。
而且,镜质组反射率与表征煤化度的其他指标(如挥发分、碳含量)不同,它不受煤的岩相组成变化的影响,因此是公认的较理想的煤化度指标。
二、运用镜质组反射率指导生产
1.控制来煤质量,对来煤质量进行准确认定
焦化厂来煤质量各不相同,不同厂家质量不一,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质量也不一。
所以需对每批来煤进行准确质量认定,除了日常的工业分析、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外,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是必要的,可以准确掌握来煤煤种是否合同要求的煤种(见表1),同时了解来煤是单一煤种还是混煤,且混煤程度如何(见表2)。
2.煤场来煤的合理堆放
通过对来煤质量准确认定,根据各煤种之间的混煤相似程度,结合煤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并依据现场情况选择合理的堆放方式。
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姚伯元教授提出比较先进的通过计算来煤离异值及分布范围容纳度指导煤场堆放的理论,可是理论往往在现实中无法实施,比如冬季焦化厂需要冬储煤,不能过细的分堆;煤炭价格较低时,多储煤等等各种现场生产中无法预料的因素,故提出相对比较合理的灵活划分办法。
夏季多数焦化厂生产负荷降低,煤场处于低库存运行,所以可以比较细的进行划分,按照煤种、混煤程度进行划分,比如单一煤种、简单混煤、复杂混煤(再将比较相似的混煤分布进行详细划分),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可以再按照来煤的灰分、硫分的高低进行划分(我厂最多煤场堆放达十几堆)。
进入冬季,焦化企业进入高负荷运转,特别一些承担城市煤气供应的企业,冬储煤是每年工作的重点,煤场不再能过细分布,除了必须按煤种划分外,最多可以把来
煤中单一煤种单独堆放,其他混煤只能堆放在一起,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混煤再次混合,对焦炭质量稳定反而有好处。
其他时间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掌握。
3.利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制定合理的配煤比
过去配煤比方案的制定,仅仅是将工业分析、硫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初步估算焦炭质量,而对焦炭的强度没有一个较好的估算办法,只能依据配比制定者的经验估计,有条件的焦化厂可以进行小焦炉试验,可我厂没有小焦炉,委托小焦炉试验周期长,有的时候不能快速调整焦炭质量。
而利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指导配煤方案的制定,可以相对稳定地保证焦炭的强度,能够及时调整焦炭质量。
通过对各单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进行分析,依据煤岩配煤原理选择比较合适的配煤方案,并结合工业分析、硫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等常规指标,确保配煤后能炼出强度、常规指标均符合要求的焦炭。
3.1从煤岩配煤的原理与配合煤分布图考虑, 配合煤分布图可以:
3.1.1配合煤分布图可以检验配煤的准确性。
从合成配煤分布图原理可知, 在配合煤煤岩分布图上, 参配煤的峰位不会改变,参配煤的峰面积与其在配煤中所占比例有关。
所以可剥离出其中单煤分布曲线,建立其分布方程, 积分计算各单煤的真实比例。
可以有效
验证配煤准确率,对于错配、漏配的煤,可以明显显现出来,是配煤管理的有效办法。
3.1.2验证实际配煤与理论模拟配煤的差距
3.2根据煤岩配煤原理,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应满足一下条件:
3.2.1配合煤的分布图中,肥煤、焦煤、瘦煤等骨架煤必须存在,缺少哪一种骨架煤,对焦炭强度都会影响比较大,且不得出现整体图形偏左或偏右,平均最大反射率应在1.2~1.5。
3.2.2配煤中各单煤的分布范围重叠程度越大,适配性越好。
适配性指参配煤的活性组分软化熔融温度范围的重叠性。
适配性差的配煤, 其中的活性组分由于软化熔融温度范围重叠性小或无而互
起惰性作用。
由于煤阶具有逐渐过渡性, 因此相邻牌号煤 ( 如气煤与 1/3 焦煤, 1/3 焦煤与肥煤等) 之间适配性好, 相间牌号煤或相隔牌号煤之间适配性差。
在分布图上, 相邻牌号煤的重叠大, 相间牌号煤重叠小, 相隔牌号煤基本不重叠。
若参配煤配比合理, 则在配煤分布图上相互重叠程度大, 难以再依据峰形态剥离出各
单煤峰并计算其比例。
3.2.3配煤分布图呈宽单峰无凹口平坦分布状最好。
通过模拟配煤, 使配煤分布图呈峰位不明显的宽单峰无凹口对称分布, 其中
各单煤峰消失或隐见, 难以剥离。
3.2.4配煤的标准方差 s 控制在 0.35 至 0.40。
s 小, 分布集
中,但成本偏高;大则反映离散,配煤效果不佳。
3.2.5结合当地及我厂的供煤情况、焦炭质量要求,经济成本, 找出最佳的配煤方案。
提高1/3焦煤、气煤的配比,可以提高煤气的产量,增加瘦煤的用量, 可以降低焦炭的反应性等。
3.2.6常规工艺指标合适。
以通过上述原则模拟配煤获得的合理配煤方案, 其常规指标也要在合适范围内, 应用配煤的常规指标: 挥发分、粘结指数等进行验证。
三、结论
我厂在没有小焦炉试验的条件下,通过多年运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控制来煤质量,对煤场优化合理堆放,合理调整配煤比,保证了焦炭稳定,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通过多年的运行,说明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指导配煤炼焦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姚伯元;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在指导炼焦配煤中的作用[j];燃料与化工;2008年第5期.
[2]姚伯元,李德谨,马学刚;各类型混煤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j];燃料与化工;2007年第6期.
作者简介:孔祥宝(1985.10-),男,太原煤气化第二焦化厂技术质量部,助理工程师,从事煤焦质量管理工作。
吴志亮(1983-),男,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供销分公司,助理工程师。
赵鹏(1980-),男,太原煤气化第二焦化厂生产部,助理工程师,从事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