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交易费用理论忽视了竞争对交易者行为的影响。
人们之所以会采用非机会主义行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易者之间是有竞争的。
尽管交易者是和某一个供货商或购买者进行交易,但交易者在交易中的表现却会在市场中传播。
人们总是会选择商誉较好的交易者,而不会选择商誉较差的交易者。
一旦交易者没有恪守诺言或有欺诈行为而失去了信誉,就会通过消息的传播,使其他交易者获知这消息,从而影响其他交易者的选择。
因为,交易者的收益在很多情况下是依赖于交易者良好的信誉而不是依赖于商品本身。
因此,在竞争市场上。
信誉本身就形成了一种重要的资产.并且通过它本身可以创造更多的资产。
而在交易费用理论中,忽略了竞争市场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交易者似乎对于以前的交易状况一无所知。
同时也不顾及机会主义行为对以后的交易所造成的影响。
因此,机会主义会见缝插针,处处显现。
这种假定忽视了在竞争市场中.信誉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从而使得机会主义假定不能解释在许多情况下交易者之间宁简勿繁的契约关系。
因此,在交易费用理论中,机会主义假定是一个忽略了上述三个方面重要特征的假定。
这种偏颇的假定使交易费用理论的模型无法解释众多的经济现象。
所以,我们认为,交易费用理论中作为核心概念的机会主义假定是不完善的。
第二,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缺陷。
交易费用理论提出,由于资产的专用性特征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特性,为了减少风险需要建立某种保护性机制,但这种机制的建立也是有成本的。
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预防机制有可能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带来新的风险.要解除或减少新的风险.又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来防范风险。
这样层层推进,保护性机制就没有什么优势。
可能会重新退回到市场状态。
而在科斯和威廉姆森的理论中,保护机制和组织的形成恰是由于市场的失败而造成
的。
这就造成了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矛盾。
这种逻辑矛盾的产
生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理论将节约交易费用看作交易过程和企
业运行的唯一因素.忽略了收益方面的考量。
如果考虑到交
易者对收益和成本的衡量,交易者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采取
机会主义行为,而会采取促成交易完成的行为(这一点我们
在上一个问题中已从另一个角度讲过 )。
因此,对于交易费
用理论来说,要克服其逻辑缺陷,就必须考虑其他因素。
第三、对企业和市场的异质性考虑的欠缺
在市场体系中.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的大小最终会影响到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易。
当市场的交易费用很大时.企业的最终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困难。
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周转率下降,迫使企业减产或缩小规模,造成企业萎缩。
当市场的交易费用减小时,产品的交易变得容易,企业的周转率提高,促使企业增产或扩大规模。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市场交易费用的大小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形成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
所以说,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同时,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会对市场造成影响。
在正交易费用条件和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数量减少、规模减小会使市场萎缩;相反,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增大也会带动市场的发展。
加上某些企业的特殊性质,如银行、信息、律师事务所等产业的发展,使得市场上的资金流通大大的便捷.信启.的沟通迅速加快,大大节约了市场的交易费用,因而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单个的交易过程中如果产生合并.可以说企业取代了市场。
但是在市场体系中,企业是依赖于市场而存在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和市场并不是同质的,而是各自有其不同的
特性。
企业和市场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具有互补性。
交易费用理论在分析中忽视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异质性.从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互补关系。
这种分析只适用于单个交易,而不适合于分析整个市场体系中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