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色很能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鸡翅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2 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论述p2,p3)答:(1)林业特点如下: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林业生产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林业的社会公益性。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森林区划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3)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

林业生产地狱辽阔,信息量较大,且生产周期长,我们必须对森林进行经营决策管理,编制长期的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管理森林资源。

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多种多样,森林成熟也是很不明确的,只有对森林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选择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确定适合的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森林何时成熟,并及时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

3 简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进行森林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4 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既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当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情况下长期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基本内涵有:可持续发展能够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自愿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5 简述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内容答:国际间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热带木材组织进程、蒙特利尔进程。

国家级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活力;水土资源的保护;森林对全球碳循环的利用;满足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和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

森林经营单位水品的评价体系: 6 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及其基本内涵答:永续利用的意义在于:永续利用的基本内涵:保持木材的均衡收获;保持林地生产力的永续;保持林木蓄积量的永续;永续利用是扩大再生产模式,即在不断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木材利用量;永续利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效益的持续发挥。

7 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论述p17~p19)答: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有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包括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

林木条件,主要包括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量和生长量。

外部条件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以营林为基础,集约经营)好的外部经济条件有利于实施森林永续利用;健全的政策法规;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社会对森林的重视程度。

8 简述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p19,p20) 答: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经营管理森林历史上的一种新思想和发展观,它继承和发展了森林永续利用的思想,它在森林经营利用中所继承的是“连续”或“继续”的合理内涵,而发展的是森林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实现森林经营利用中“连续”或者“继续”的途径和标准。

第二章森林资源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林地和林地内的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将典型的或者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自然遗迹地域划分出的保护地域总称。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和木纤维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防护林:以发挥防护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饮料、食用油料、饲料、药材、工业原料、调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

特种用途林:以科学实验、风景、旅游、国防、保护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 2 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作用和效益?(p24~p27) 答:森林资源是指林地和林地内的所有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综合。

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经济作用和效益有: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提供经济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是最中高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具有旅游和文化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库;森林是最大的生物量的生产地落实主要的碳储户,维护大气平衡。

3 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点?(p28~p32)(选择、判断)答:我国于1973 年进行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6 年结束。

1994 年进行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五五清查)。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的森林面积达17490 万亩,蓄积量达136.2 亿立方米,覆盖率达18.21%。

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分布不均匀的格局。

人口稠密地区森林较少,偏远地区和山区森林较多。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几个大林区中(国有林区九省) 4 林地资源有哪些构成?其划分标准?(填空、判断)p32~p33 答:林地资源由有林地(郁闭度)=0.2)、疏林地(郁闭度<0.1)、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树大于等于造林设计株树的80%,尚未郁闭的新造林地)、灌木林地(灌木覆盖率)30%)、苗圃地(固定苗圃地)、无林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皇) 5 试述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答:1 资源类型多:主要指森林类型、树种种类,珍贵树种多;2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3 分布不均:东北、西南和东南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少;4 森林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较多,近成熟树林资源不足/低龄化),林种结构不合(用材林比重偏大,防护林比重偏小);5 林地生产力低:用材林单位蓄积量偏低,蓄积生长量低。

林业用地利用率中有林地比重少;6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人工面积0.47 亿hm,占世界第一,占有林地的30.4%。

人工林蓄积量低,仅占10%,平均每公顷35 立方米。

造林树种单一,纯林多,林分质量不高。

第三章森林区划 1 名词解释: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小班: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就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这样的地段称为小班。

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相连的,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方式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区划: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

2 简述区划的概念及种类(填空)答:区划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它是揭示某种光现象在区域内的共同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的手段。

区划的种类有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三大类。

3 简述区划系统的几种类型(选择,填空P47~48)答:行政区划: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自然区划:自然区划是按照自然因子的差异性划分若干的自然区域,按多种各因子划分的叫综合自然区划。

按单项自然因子划分的叫部门区划,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分等区划。

自然区划是大自然各因子划分的自然区域,是纯自然、客观的因素。

凡经划分清楚以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经济区划是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色的经济现象所划分的区域。

经济区划有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类。

综合经济区划类似国民经济区划,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全面的区划。

部门经济区划,如工业区划、综合区划等。

例题:以下属于经济区划的有(C) A 省—市—县 B 工业区划C 综合经济区划D 自然综合区划 E 部门区划 4 林班区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填空、简答)答:林班区划的方法有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综合区划法。

人工区划法: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

优点在于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容易辨认方向,林班线可作为道路和防火线。

缺点在于林班伐开工作量大,适用于平坦地区。

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的自然界限为永久性标志,如河流、山脊、河谷、道路等。

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常用“两山夹一谷”的方法形成区划林班。

优点在于林班伐开线和自然界线是一致的,可保持自然景观,林班线不用伐开。

缺点在于林班面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综合区划法:此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适用于平地和山区。

林班面积在100~200ha, 林班编号自西北角向东南角,从上到下顺序编号。

5 简述区划小班的条件和方法(论述、填空、p57~62)答:(1)小班区划的条件具体有权属、土里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出材率、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等。

例题:权属分为集体和国有。

土地类型分为林地、荒地、农地、难利用地和其他土地。

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地和苗圃地。

森林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天然更新林地、预备造林地。

荒地包括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皇帝和乔木生长范围以外的荒地其他土地包括交通、城镇、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内陆水域。

林种: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林分起源:人工林、天然林、飞播造林优势树种:龄级分为:幼龄、中龄、近成熟龄、成熟龄、过熟龄。

有时分为幼龄、壮龄、成熟龄三个龄组。

郁闭度分为:疏、中、密坡度级分为6 级: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

坡向分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无坡向。

坡位分为:分脊、上、中、下、平、谷地(2)区划小班的方法有利用地形图现地对坡进行勾绘;利用航空片、卫星影像进行区划;罗盘仪实测小班进行区划。

6 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划分(p67~68)答: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主要任务是保护,以保持其物种多样性,使之不受人为的干扰,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下去,称为该区域一个遗传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检测环境的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