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生态学考试重点

环境生态学考试重点

属于(凹形曲线)
6.净初级生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枯枝落叶掉落物等以后剩下部分的生物量称
为(现存量)
7.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下列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磷)
三、简答题:
1.城市的生态系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它是根据生态系统最优化原理来设计和改造城市生活和还原再生的工艺流程。

(2)生态关系的规划和协调;运用系统科学
方法、计算机工具和科学家的经验知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优势与劣势、问题与潜力,进行辨识、模拟与调控。

(3)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在城
市管理部门及市民中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自组织、自调
节能力。

2.湿地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服务功能?
答:(1)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2)气候和水文调节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和区域
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缓冲作用。

(3)净化功能;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和转
化污染物的能力,它吸纳水中营养物,降解有机物,被誉为“地球之肾”。

(4)湿地的天然产品;它是许多粮食植物的重要生境。

(5)社会功能;湿地是科研、教育、旅游等的重要基地。

3.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大气污染物主要有(1)颗粒物;(2)硫氧化物;(3)氮氧化物;
(4)碳氧化合物;(5)碳氢化合物;(6)光化学烟雾。

主要途径有(1)合理布局工业;工业过分集中的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很大,不易被稀释扩散,相反的,将工厂合理分散布设,将有利于污染物
的稀释扩散。

(2)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高烟
囱排放和集合式烟囱排放。

(3)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即在城市的郊外设立大
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这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

(4)
改变燃料构成;对燃料进行选择和处理,是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有效措施。

(5)
发展绿色植物,增加自净能力。

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因为植物油吸收各种有害有毒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使气流携带的大粒灰尘
沉降。

4.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1)预处理技术。

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固体废弃物转变成便于运输、贮存、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形态。

(2)焚烧热回收技术。

焚烧是高温(800-1000摄氏度)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以达到减容、去毒并回收的能量和副产品。

(3)热解技术。

热解是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可燃物高温(500-1000摄氏度)分解,并以气体油或固形炭的形式将热量储存起来的过程。

(4)生物分解技术。

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以达到无害化和综合利用。

四、论述题: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答:(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高楼大厦代替自然森林,城市输水管网代替了天然水系,沥青、水泥地面代替
了自然地土壤表面。

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抑制绿色植物、动物和其
他生物的生存,改变他们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关系。

城市规模过大、人口过分
密集,许多“文明病”、“公害病”产生。

(2)土地变化;城市土地中,由于高密集的建筑物和城市地面硬化,雨水不能向土壤渗漏,城市地下水位下降。

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面发生沉降。

城市
废弃物对土壤产生破坏,对土壤污染严重。

(3)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变化;城市内由于污染源集中,污染量大而复杂,引起的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城市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等增加。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有毒金
属如铅、镉、汞等进入大气,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4)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由于城市污染源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城市地表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

(5)人口密集;人口密集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普遍想象。

(6)绿地缺乏;城市绿地具有调节气体平衡、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但由于城市人口剧增,住房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城
市绿地缺乏,城市生态质量恶化。

2.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做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
可持续利用?
答:存在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
被开垦为农田或作其它用途,围埂造田、兴建码头,湿地植被被破坏,生态功
能衰退,鱼类等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生存的空间与繁衍的场所,湿地自身的生
态功能也在不断衰退。

(2)污染加剧、环境恶化:湿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为沿江建筑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泄区和承泄地,污染在不断加剧、环境在不断恶化。

长期
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3)生物多样性受损: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
多样性逐渐丧失;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加强湿地保护、制止湿地面积日益缩减。

从法律法规着手,制定适宜的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加政府强管理部门及全民的湿地保护
意识。

(2)合理利用语自然保护相结合。

做到以下几点:1.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出的湿地保护目标;2.加强对湿地水文和水质状况的管
理;3.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人口集中或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恰恰是我国森
林覆盖率低或生态脆弱、自然环境差得地区;(2)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把农、林、牧渔等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的经营制度;(3)尽快建立南方用材林基地,其水热条件优越,材木生长快,树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业的潜力大;(4)加强科学管理、发挥现有森林综合效益潜力。

2.赤潮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答: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性增值而引起海水变
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是一种危害性大而广的海洋污染现象。

产生原因:(1)富营养化。

海洋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物质基础,由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将大量的营养物质输入海洋,为赤潮生物提供了营养盐。

(2)海洋中促进赤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增加。

除了氮、磷等无机盐类外,有些可溶
有机物也有利于赤潮生物增殖。

(3)海洋中含有赤潮生物生长的微量金属元素。

(4)温度和盐度。

赤潮发生往往与该海区的温度、盐度的变化状况有密切关系。

其变化速率也与赤潮的发生有关。

赤潮的危害:(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在海洋或附着在鱼贝类的腮上,使得他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噶会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赤潮生物
的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
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3)有些赤
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类中毒或死亡。

(4)居
民听过食用中毒的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赤潮的预防:(1)控制营养物质输入量,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能有效防止赤潮发生或减少赤潮发生;(2)控制海区养殖业的污染;(3)富营养化水体
和底质的改善,利用各种不同上午的吸收、猎食、固定、分解的功能,加速各
种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循环来达到生物净化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