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仓储技术作业过程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名词解释: 1.仓储技术作业过程 2.露点3.饱和湿度4.提货制5.商品盘点重点问题:1.仓储基本技术作业过程(三阶段和七环节)及其特点2.商品入库的主要环节及其主要管理活动(验收及问题处理)3.商品在库保管的主要业务及管理要点(盘点及问题处理)4.商品出库的流程及管理要点一般掌握1.仓储组织与管理的目标2.商品在库养护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3.商品在库保管的分区分类方法了解1.商品在库养护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2.特种仓库的管理3.仓库消防基本知识以及安全管理本章结构】接运【学习要点】一、仓储技术作业过程及特点 (一)仓储技术作业过程仓储技术作业过程是指以保管活动为中心, 从仓库接收商品入库开始,到按需要把商品全部完好地发送出去的全部过程。
仓储作业过程主要由入库、保管、出库三个阶段组成,按其作业顺序 ,还可以细分为:卸车、检验、整理入库、保养保管、拣出与集中、装车、发运等七个作业环节。
(二)仓储技术作业过程的特点 1•仓储技术作业过程的非连续性 2•作业量的不均衡性 3•仓储作业对象的复杂性 4•仓储作业范围的广泛性 二、仓储技术作业组织与管理仓储组织就是按照预定的目标, 将仓库作业人员与仓库储存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完成仓库作业过程各环节的职责,为商品流通提供良好的储存劳务的一系列活动。
仓储组织目标:按照仓储活动的客观要求和仓储管理上的需要,把与仓储有直接关系的部门、环节、人和物尽可能合理地组织搭配起来,使工作协调、有效地进行,加速商品在仓入库仓储技术作业过程保管出库在库保管在库养护拣出与集中装车库中的周转,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即:实现仓储活动的“快进、快出、多储存、保管好、费用省”。
原则:(1)保证仓储作业过程的连续性;(2) 实现仓储作业过程的比例性内容:包括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
三、商品入库管理商品入库一般是指仓库根据商品入库凭证接收商品入库储存,而进行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操作的总称。
商品入库是仓储工作的第一步,标志着仓储工作的正式开始。
入库业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商品入库前的准备、接运、货物验收、商品入库等环节。
(一)入库前的准备1.熟悉入库货物2.掌握仓库库场情况3.制定仓储计划4.妥善安排货位5.合理组织人力6.做好货位准备7.准备苫垫材料、作业用具8.验收准备9.装卸搬运工艺设定10.文件单证准备(二)接运1.接运方式主要有专用线接运;车站、码头提货;自提货,送料四种方式。
2.差错处理(1)货运记录: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件数与运单记载不符,物品被盗、丢失或损坏, 物品污损、受潮、生锈、霉变或其它货物差错等,均填写货运记录。
(2)普通记录:遇有下列情况并发生货损、货差时,填写普通记录。
①铁路专用线自装自卸的物品②棚车的铅封印纹不清、不符或没有按规定施封③施封的车门、车窗关闭不严,或者门窗有损坏④篷布苫盖不严实漏雨,或其它异状⑤责任判明为供货单位的其它差错事故等3•接运记录:在完成物品接运工作的同时,每一步骤应有详细的记录。
记录表如下(三)入库验收商品验收是指按照商品验收业务流程,核对业务凭证,对实物进行数量和质量检验等经济技术活动的总称。
1•原则:(1)准确;(2)及时;(3)经济2•流程(1)验收准备(2)核对证件(3)确定验收比例(4)检验实物3.问题及其处理(1)数量不准:数量短缺在磅差允许范围内的,可按原数入账;凡超过规定磅差范围的,应查对核实,验收记录和磅码单交主管部门会同货主向供货单位办理交涉。
凡实际数量多于原发料量的,可由主管部门向供货单位退回多发数,或补发货款。
(2)质量不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一定要求退换,绝不能入库,做到入库的商品无任何质量问题。
(3)证件不齐全:该类到库商品应作为待检商品处理,堆放在待验区,待证件到齐后再进行验收。
证件未到之前,不能验收,不能入库,更不能发料。
(4)单证不符: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与进库单、合同不符时,商品留待处理,不得动用。
(5)商品未按时到库:有关证件已到库,但在规定的时间商品尚未到库,应及时向货主查询。
(6)价格不符:应按合同规定价格承付,对多收部分应予拒付。
如果是总额计算错误,应通知货主及时更改。
(7)商品在入库前已有残损短缺:有商务记录或普通记录等证件的,可按照实际情况查对证件记录是否准确,在记录范围内的,按实际验收情况填写验收记录;在记录范围以外或无运输部门记录时,应查明责任。
其残损情况可以从外观上发现,但在接运时尚未发现而造成无法追赔损失时,应由仓库接运部门负责;外观良好,内部残缺时,应做出验收记录,与供货方交涉处理。
(8)发错货:如发现无进货合同、无任何进货依据,但运输单据上却标明本库为收货人的商品,仓库收货后应及时查找该货的产权部门,并主动与发货人联系,询问该货的来龙去脉,并作为待处理商品,不得动用。
依其现状做好记载,待查清后作出处理。
(9)对外索赔:对需要对外索赔的商品,应由商检局检验出证,对经检验提出退货、换货出证的商品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好商品原包装,供商检局复验。
(四)入库1.登账商品保管账是详细反映库存品进、出情况的账目,保管账应该分品名、分规格、分户主(存货单位)、分批次登账,同批到达规格型式相同单价不同也应该分列。
2.立卡物资入库码垛时,应按入库单所列内容填写卡片,发货时应按出库凭证随发随销货卡上的数字。
商品建立卡片应一垛一卡,悬挂在商品垛位上面,用来直接反映该垛商品的品名、规格、单价、进出动态。
商品出入库时应按出入库凭证随时登记,并经常查点实物,保证卡上结存数与实物相符。
3.建档商品验收入库后,在登账立卡的同时,须建立商品档案。
建档工作要求做到:(1)商品档案应一物一档,同批次、同生产厂出品者归入同一档案。
(2)商品档案应妥善保管,以备查阅,即便该批商品全部出库后,仍应保留一定时期。
总而言之,商品入库必须把好“三关”,数量关、质量关、单据填制关;坚持验收、复查制度,确保入库商品的准确,为商品的保管提供有利条件。
四、商品在库保管商品在库保管主要是指对货物进行合理的保存和经济的管理,将货物存放在合适的仓库位置。
商品在库保管业务主要包括:(一)分区分类1.涵义商品分区,就是根据仓库的建筑、设备等条件,将库房、货棚、垛场划分为若干保管商品的区域,以适应商品储存的需要;商品分类,就是按商品大类、性质和它的连带性划分成若干类,分类集中存放,以利收发货与保管业务的进行。
2.方法(1)按照商品种类和性质划分储存区域(2)按照商品发往地区来分区分类(3)按照商品危险性质来分区分类(二)选择货位货位选择就是在分区分类保管的基础上,具体落实每批入库商品的储存点。
原则:合理选择货位,必须遵循“安全、优质、方便、多储、低耗”的原则,即确保商品安全,方便吞吐发运,力求节约仓容。
(三)货位编号货位编号是在商品分区分类储存的基础上,将仓库范围的房、棚、场以及库房的楼层、仓间、货架、走支道等按照地点、位置顺序编列号码,以便商品进出库可按号存取。
1.工作内容:标记位置、货位划线、编号秩序2.要求:标记明显易找,编排循规有序3.主要方法:区段法、品项群法、地址法和坐标法。
(四)商品堆码商品堆码是入库商品堆存的操作及其方式、方法的总称。
1.方法:即散堆法、货架堆码法和垛堆法。
2.注意的事项(1)注意库房最大负荷量(2)注意“五距”符合安全管理要求“五距”指的是墙距、柱距、灯距、垛距、顶距。
墙距:一般为0.3—0.5米;柱距:约在0.1—0.2 米;灯距:不少于0.5米;垛距:库房中间大道宽 1.5—2.5 米,货垛间小走道宽 1 米;顶距一般应为0.5—0.9 米。
(3)注意商品性能和保管要求(五)商品苫垫1.苫盖方法(1)苫布(篷布、塑料布等)苫盖法(2)席片苫盖法(3)竹架苫盖法(4)隔离苫盖法2.垫底(1)露天货场垫底(2)底层库房垫底(六)盘点商品盘点是对库存商品进行账(商品保管账)、卡(货卡)、货(库存商品)三方面的数量核对工作。
1.方法(1)日常盘点(2)临时盘点(3)定期盘点2.流程(1)盘点准备:①确定盘点程序与方法②决定盘点日期③盘点人员的确定④盘点人员培训( 2)料仓清理(3)盘点实施:①设置总控制台②设置分控制台③人员报到④发盘点表⑤盘点进行⑥监点人抽点⑦回收盘点表⑧封存仓库和盘点表( 4)结果分析处理3.问题及其处理( 1 )计重商品盘点①凡计重商品中有件数可统计的,只要清点件数,若件数相符,即作重量相符,不再过磅。
②凡散装商品,原垛尚未出动的,可复核原磅码单,结码无误,即作账货相符;原垛已经出动,存量较大,可进行理论换算,如无较大短缺迹象,暂作账货相符,待出清后按实结算;零星尾数有疑点者应过磅计算,如不超过规定的损耗率,作账货相符。
( 2)账外商品处理①待报账商品。
商品盘点时,对未经正式入账(因待验、需要整理、摊晾等)入库商品和已经正式销账的待运商品,应与盘点笔数范围的库存商品严格区分,以免混淆实际存量。
②工厂多送商品。
入库商品中,纯属工厂多送商品,应另行存放,不能与库存有证商品同存一起,并做好记录和抓紧处理。
③备换商品。
对工厂库存备换的商品或包装用品,需单独存放,分类建账,加强管理,健全收发制度,并在商品盘点时同时进行盘点。
(3)账货不符的界限 下列情况作账货不符处理:① 实际库存数与账面截止日的账面结存数发生溢余、短缺,且超出容许范围。
② 库存商品品种的账实不符。
③ 错销、漏销商品保管账。
④ 工厂多送商品与库存有证商品同存一起。
在盘点中如发现商品霉变、变质、残损等异状情况应填写异状商品催办单, 立即反映给有关业务部门处理,并采取积极的挽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五、商品在库养护 (一)基础知识1•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温度按其所表示的方法不同而分为摄氏和华氏两种 ,都以水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水结冰时的温度(冰点)作为基准点。
2•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空气干湿的程度。
(1) 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 ,一般以克为单位,用克/立方米来表示。
温度对绝对湿度有着直接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 ,温度越高,水汽蒸发得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相反,绝对湿度就小。
(2) 饱和湿度。
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的最 大限度。
(3) 相对湿度。
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 (绝对湿度)距离饱和状态(饱和湿度)程度的 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用百分率来表示:(4)露点。
露点是指含有一定量水蒸气 (绝对湿度)的空气,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所 含的水蒸汽就会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湿度)并开始液化成水,水蒸汽开始液化成水时的温度叫 做露点温度”,简称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