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青岛39中2012级海洋班班刊——凭海临风2.0
青岛39中2012级海洋班班刊——凭海临风2.0
10
全性得到确认,各项功能和性能都已实现,潜器研制任务圆满完成。 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上,“蛟龙”号海试队把从 7062 米深的马里亚纳海 沟带回来的深海水样,赠送给我校,做为我校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的重 要教材,与我校学生分享取得的成就,增强我校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仪式结束后,我校的学生还与政委和科考队员进行了详细的交 流。这次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考队员,了解科考过程,见证宝 贵的科考成果,这些都激起我校海洋班学生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 纷纷跃跃欲试想努力学习海洋技术及相关的知识,继续深造投入到海 洋科学探索之中。
马小璇
迷醉海洋地质所
2012 年 12 月 3 日下午,2012 级海洋班同学再学校组织下参观了 海洋地质所,大家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首先,同学 们先了解海洋地 质所的历史,青 岛海洋地质研究 所是中国地质调 查局所属的承担 海洋地质调查研 究的事业单位。 1964 年始建于南 京,1979 年重建 于风光秀丽的海 洋科学城——青岛。并且研究方向为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为基 础,以海洋矿产资源(油气、水合物及固体矿产)、海岸带及近海海 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为重点,以中国管辖海域为主要工作区,基 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并重。 接下来,海地所张博士向我们讲解了地球的起源、板块形成与演 化、海洋的形成、海洋探测技术与设备、海洋油气、海洋物质探测系 统等方面的内容。大家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海区及邻域海底地貌和汽油 盆地地图以及各种地质岩石及矿物。 对海洋地质研究有所认识后,同学们都被深深地吸引,激起我校
5
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艺术特色班,同时成立了军乐、民乐、管弦乐、 合唱、舞蹈、表演等艺术团,为艺术特长生的成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氛 围。同时,学校于 2011 年 9 月 14 日正式建立了全国首个“海洋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班”,这是全国第一个在中学阶段就专门开展海洋教育 的班级。海洋教育正式成为学校除艺术外第二项特色教育。
海洋班简介:
在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教育局、中国海洋大学、驻青涉海科研单 位等支持下,青岛 39 中海洋班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了 精心规划,建立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三位一体 的课程体系。
我校还实施了“四个一”工程,即每周一节海洋专家讲座,每月 一次科考实践活动,每学期一项课题研究,每年一次海上科考。经过 高中阶段的学习,每位学生至少听取海洋专家讲座 30 余场,参与海 洋实践活动 10 余次,参与完成课题研究 3 项,参加海上科学考察 1 次。海洋班学生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人人出成果”的 特色培养目标。
11
知识。然后同学们来到了海洋生物馆,这里陈列出了海洋标本和小型 生物,有些生物同学们更是闻所未闻,经过了这一次的学习,同学们 更加了解了海洋生物,也更加钟爱于探索海洋知识。最后一个展馆就 是科普展馆,这里展出了海水淡化装置,同学们也更为了解了海水淡 化的流程。
经过了一上午的参观学习,同学们对海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也增长了见识,认识了许多稀有海洋生物,同学们也更加期待下一次 的海洋科考活动。
(注:PDF 版水印为 2012 级海洋班班徽)
4
—首卷语—
就这样,我们轻轻地来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 地,在这里欢笑,在这里成长……而当我们离去时, 会回首——这花样年华,多彩记忆,这,故园情深。
学校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青岛 39 中),是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山 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学校地处市南 区中部,北依青岛山,南望汇泉湾,毗邻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优美。 占地面积 189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1000 平方米。现有教室 47 个, 实验室 7 个,专业教室 15 个。共有教职员工 200 余人,其中教师 170 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 59 人),有教学班 44 个(初中 36 个、高 中 11 个),学生 2800 余人。艺术教育是学校的特色教育。目前,学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自己创办的《凭海临风》,一起走 进我们学习探究的美好世界,放飞我们的梦想,成就我们的未来,让 梦想从这里起航!
目录
班主任寄语……………………………………………2 序………………………………………………………3 首卷语…………………………………………………5 雏鹰探海——海洋科普讲座……………………………9 雏鹰探海——海洋科考活动……………………………10 涉海登山——研究性学习………………………………46 涉海登山——蓝色聚光灯………………………………49 涉海登山——社会实践…………………………………50 八仙过海………………………………………………51 诗词专版………………………………………………94 后记……………………………………………………97
李维耕
留连忘返在海底世界
2012 年 10 月 13 日, 2012 级 海 洋 班在海底世 界进行了第 一次海洋科 考活动,虽然 同学们早已 去过很多次, 但是大家还 是难以抑制 住激动的心 情。在与讲解 人员的知识互动中,同学们不仅饶有兴趣的学习海洋生物的有关知 识,而且还发表了个人的观点,的确受益很多。 第一个参观的地点就是梦幻水母宫,那些婀娜多姿的小生灵吸引 住了同学们的视线,讲解人员的解说更是令同学们仿佛进入了水母的 世界里。接下来就是海兽馆了,斑海豹,海狮等大型生物奇特的样子 让人忍不住用相机捕捉下来,他们精彩的表演更让人流连忘返。然后 同学们又来到了淡水生物馆,馆内展出了中华鲟,大鲵,鳄鱼等生物, 讲解人员为同学们解说了中华鲟的相关知识,中华鲟又称爱国鲟,不 管身处何方,都会回到祖国的海洋。同学们学习了解淡水生物及生态
与此同时,在海大附中的积极推动下,青岛市教育局与中国海洋 大学签署了《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市教育局海洋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 养协议》,积极探索与大学联合培养海洋教育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新 途径和新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要 素,我校海洋教育教师队伍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先后招聘了海洋生物 和海洋地质两位博士作为学校海洋教育的专职教师;二是聘请中国海 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科技馆、北海分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在青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海洋科研专家、大学教授 组成学校海洋专家讲师团队;三是组织海大研究生、博士生志愿者服 务团,定期指导课程学习、任务实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四 是对我校的部分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就形成了一 支专兼职结合的海洋教育教师队伍。
6
程专家,为课程规划设置出谋划策;到上海复旦附中等三所试验学校 学习考察,借鉴经验。经青岛市教育局有关专家以及海洋专家的论证、 研讨,制定了《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 程实施方案》以及与之相配的“A 基础型课程+B 拓展型课程+C 实践 型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海洋教育班 招生方案》,初步形成学校蓝色海洋教育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全国第一个中学海洋课程体系诞生了。
随后,学校还与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水 族馆等驻青海洋科研机构签订了《海洋教育联合育人协议》,建立了 海洋教育实践基地。2011 年海大附中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全国首个“海 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
2011 年 7 月海大附中的我国首个“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
7
顺利招生,各项海洋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石油枯竭了,人类怎么办?
2012 年 9 月 28 日,现任国土资 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学技 术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九五 "国家 863 高技术计划海洋领域 820 主题专家组办公室成员莫杰在晨光大厅为 2012 级高一同学带来 了一期精彩的讲座。
海洋——科学与技术的舞台
2012 年 12 月 21 日,中国海洋大
主编:宋冠邦 副主编:李维耕 倪子鑫
【班主任寄语】 梦想从这里起航
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带着一份对成功的追求,带着一份对生 活的向往,同学们昂然走进了 39 中海洋班的大门,开始了崭新的高 中生活!
高中三年,不是鲜花铺就的,不是轻松造就的,更不是浪漫成就 的!高中三年,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是一个由花到果的过程,是 一个由苗到材的过程,更是一个石墨变金刚石的过程!
12
海洋班学生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想努力学习海洋技 术及相关的知识,继续深造投入到海洋科学探索之中,并期待下一次 科考将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杨小凡
魅力小麦岛
2013 年 3 月 30 日,我校 2012 级海洋班的学生, 在白刚勋校长、刘 翠副主任、王静博 士、王成平老师的 带领下来到了青 岛小麦岛,进行了 我校的海洋科考 活动。
教师团队:
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王成平 语文老师——王振敏 英语老师——陈凤梅 物理老师——姜希明 化学老师——刘翠、董彦荣 生物老师——尚笑雨、宋树国 政治老师——王哲 历史老师——徐桂亮 地理老师——刘瑛 信息老师——赵洪泉
8
—雏鹰探海—
一. 海洋科普讲座
人菌之战
2012 年 9 月 14 日,青岛市科协科普 专家服务团讲师、科普作者、医学 博士、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的谭玉龙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 名为“人菌之战”的科普报告。
两年以来,你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聆听海洋知识讲座,积极 参与研究性学习、海上科考与实验,把你们原来的接受学习转变为发 现学习,真正体验了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体现了你们年轻人勇于创 新的精神,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光大!
《凭海临风》虽然创刊时间不长,但她是我们经验交流、成果分 享的一个重要平台,她记载着你们梦想的历程,凝聚着你们辛勤的汗 水,展示着你们实验的成果。透过《凭海临风》这个窗口,大家可以 清楚地看到你们追梦的身影,品味探究的乐趣;《凭海临风》是一个 沟通的桥梁,知识在这里交汇,思想在这里碰撞,情感在这里交融!
从 2009 开始,我校开始启动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前期准备和 筹划并开展一系列海洋实践活动。先后制定了《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 养工程实施方案》、《课程方案》等一系列草案,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征 求意见,各学科教研组初步论证了海洋特色课程计划。两次邀请海洋 大学、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召开研讨会, 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多次与海洋大学领导沟通,明确 意向,拓宽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此外,三次邀请青岛大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