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给家乡孩子的信

写给家乡孩子的信

18写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掌握书信的格式。

4、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
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深入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巴金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巴金图片
2、出示作家卡片
3、巴金爷爷是一个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享有崇高声誉的作家。

他的家乡在
四川成都,那儿的孩子想念他,经常给他写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金爷爷在87岁时,给家乡的孩子写的一封回信。

4、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听写生字
2、读课文过关。

你认为那一段课文比较感人,开火车读一下。

评价。

3、理解词语
A 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巴金爷爷巴金爷爷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的孩子写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B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巴金爷爷对生命的意义的感悟是经历了无数次努力思索、追求才得来的,来之不易。


C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

4、巴金爷爷在信中和家乡的孩子们说了些什么?
想象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围在他身边的情景
写字困难,但坚持着给孩子们写信,告诉孩子们今年不能回家乡。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让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三、合作探究
1、自学提纲
画出你认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下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想。

2、自学
3、讨论
A孩子们在信中会说些什么?读出当时的情景
B理解“我多么想看你们天真的饿笑脸,多们想听你们歌唱的话语,但是我没有
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句子的饿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读的平缓一点,读出巴金力不从心的感觉。

C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情感。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创作的动力,因为爱他的作品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感动读者)
D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E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
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要使自己有的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还这对巴老崇敬的心情,把巴老想要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4、了解书信的结构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巴金爷爷虽然是一个国际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87岁了,他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他还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他还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要为社会添更多光彩”,“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让生命更有意义。

可见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1、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欣赏一组巴金老人的图片
3、读《行知天下》40页“友情链接”和52页《海上日出》《鸟的天堂》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开花结果为社会添光彩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

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

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二、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

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
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情感呼之欲出时及时加点助推剂(老师的过渡语、小结语、颁奖辞),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情动而辞发”,在一步步走近文本,一步步走近巴金时,巴金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发清晰起来,巴金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强烈地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从信中孩子们读懂了许多许多,这个时候设计给巴金爷爷写话的环节,意在给予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在写话中再次和巴金爷爷对话,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而写话又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语文,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如自己充满感情的过渡语,如巴金创作《家》的心灵独白、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巴金的语录摘选,都希望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的磁场中不自觉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感受便会在这情感场中蔓延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