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材分析《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和喜爱。
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本课紧密的与主题相联系,以书信体的形式,用简明、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几年来的语言积累,可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能够结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的情感。
由于学生曾经学习过书信的写法,因此对写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难点。
相反,在学习巴金爷爷信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因为语言含义较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时,将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和小组合作交流,体会巴金老爷爷用自己的一生和对自己的评价来教育孩子们该怎样做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掌握书写格式;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具准备:查找巴金的相关资料课前先学: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他就是巴金(板书)爷爷。
2、这样一位老人在给家乡孩子的回信中他会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巴金爷爷就是这样的可亲可近。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出巴金爷爷自然、轻缓的语调。
2、指名分段朗读,让学生在自然、轻缓的语调中体会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初步感受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通过预习,你还理解了哪些生字词的意思?生交流4、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巴金爷爷在回信中都说了哪些内容?(表示感谢、请求原谅、感悟人生、表达祝福)三、再读课文1、巴金写给孩子们的这封书信文字质朴却饱含深情,用心去读才能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
现在,请你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书信第一、二自然段,在读中哪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边读边圈划。
2、学生自读圈划,教师巡回指导并作提示:也许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却包含着浓浓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3、交流,发言的同学先朗读你圈画的词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一个语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4、重点讨论:巴金爷爷为什么要“谢谢”孩子们呢?(一大堆信——这么多的孩子们写信;好不热闹。
家乡孩子的来信,勾起了老人对家乡的思念,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孩子们真诚话语让老人感动,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这种感觉就是“温暖”)5、齐读第一段:读出巴金爷爷心里的温暖,读出感谢之情,喜爱之情。
6、书信的第二自然段中,你又找到了哪些蕴涵真情的词句,请你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7、交流:(1)“千斤重”千斤情。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笔有千斤重呢?从这“千斤重”你又读出什么?朗读指导:“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爷爷深深地爱着家乡的孩子们;他们读着这封信,感受着巴金爷爷的深情,怎能不为之感动?读出孩子们的感动。
(2)多么,多么还有谁也注意到了这句话,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特别留意到的词读好。
听出来了,“多么想看见---多么想听见”,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啊!来,我们一起读。
(3)谁还留意到了其它的词,谁还有精彩的发现?“歌唱般的话语”如果没对孩子那份真切的爱,孩子的声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6、齐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联系一、二段内容,选词说话。
(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边出示词语:温暖千斤重终于见面。
)指名学生读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与课文一、二段的内容有关的话。
师小结:是什么让巴金爷爷感到温暖?(孩子们真诚的爱)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巴金爷爷拿起了千斤重的笔?(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这就是爱,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力量。
(板书:爱)二、学习三、四段,感受巴金爷爷的爱,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学习三、四段,感受书信中巴金爷爷亲切质朴的话语巴金爷爷用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这是一位87岁的老人在面对面地和孩子们聊天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用耳朵听听自己读书的声音,听听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你听到巴金爷爷跟孩子们聊了些什么?(二)自读三、四段,潜心对话,感悟文本1、这封信是一个走过了87个春秋的老人给家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巴金爷爷的声音,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4段,拿起笔,写下你读书的思考,用笔与巴金爷爷作无声的交流。
(阅读批注——与文本交流)2、交流读书体会(师——生、生——生)(1)巴金爷爷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出示: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谦虚)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巴金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在我们的眼中巴金老人应该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而他自己却说——你还读出了什么?(爱是巴金写作的源泉)出示:“使我认识‘爱’字的是我母亲。
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
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
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是像年轻时候那样热烈,今天仍然如此。
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
这颗心就是打开我全部作品的钥匙。
分男女生读这两段话。
巴金爷爷把他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读者,用作品表达着他对祖国对同胞的爱。
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上面三句话。
(2)巴金爷爷是这样评价自己的,那他又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让我们交流交流。
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指三名学生读这三个句子。
我相信在刚才的自读过程中,这三个句子一定打动了不少同学的心灵,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你们的感受。
指名说说体会。
齐读三句话。
巴金爷爷一生都在追求和探索,努力地让他的生命开花。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对“生命开花”的理解。
出示:让生命开花,就是,而不是。
让我们再来读读老人的这段话,感受巴金生命之花散发的幽香。
出示:虽然,随着岁月的远去,郁郁葱葱的大树也会枝枯叶落,生命耗尽!那么,姑且劈成干柴,“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一点点温暖,直到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待到那时,再度地“生命开花”,燃薪为烬,委身为泥,“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学生在音乐声中十分投入地读着。
三、学习第五段,感受巴金爷爷的期望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巴金爷爷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为一个老人,他更懂得时间的珍贵。
2、(出示:第5段第2句)这是一位老人的心声,亲切的话语中充满爱意,这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人对家乡孩子的热切期望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聆听巴金爷爷的殷切期望。
(读出老人的浓浓的爱意,热切的期待。
)3、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
四、课堂检测:“让生命开花” 这就是巴金老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哪怕到了生命的终点;如果还能再活一次。
出示下列两段文字,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地诵读。
(一)让生命开花,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巴金老人,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
让生命开花,……师:让生命开花,你也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人物?也许是著名的,也许更多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人。
(二)让生命开花,就像那路边的一株小草,给大地增添了一点新绿。
让生命开花,就像枝头的一片树叶,遮挡烈日投下了绿荫。
……师:让生命开花,你又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事物?请拿起你们的笔,模仿其中的一段,试着也来写一写。
学生在音乐声中静静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总结:读信如见人,巴金这封信不仅属于他家乡的孩子,同样也属于我们大家,它不仅带我们走近了巴金,认识了巴金,而且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让我们领悟生命意义的真谛。
信还没有读完,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
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替巴金爷爷家乡的孩子们给他再写一封回信,注意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18给家乡孩子的信表示感谢请求原谅爱生命感悟让生命开花真诚祝福。